- 年份
- 2024(8400)
- 2023(11701)
- 2022(9783)
- 2021(8805)
- 2020(7776)
- 2019(17713)
- 2018(17361)
- 2017(34328)
- 2016(18885)
- 2015(20979)
- 2014(21074)
- 2013(21175)
- 2012(19683)
- 2011(17559)
- 2010(17791)
- 2009(16772)
- 2008(17255)
- 2007(15848)
- 2006(13601)
- 2005(12638)
- 学科
- 济(88544)
- 经济(88450)
- 业(86499)
- 企(79307)
- 企业(79307)
- 管理(69889)
- 方法(42770)
- 数学(34192)
- 数学方法(33931)
- 财(30124)
- 业经(28639)
- 农(27283)
- 务(23109)
- 财务(23089)
- 财务管理(23058)
- 企业财务(21941)
- 农业(19639)
- 中国(19079)
- 技术(18229)
- 制(18200)
- 和(15636)
- 策(15031)
- 贸(15011)
- 贸易(15007)
- 学(14860)
- 理论(14847)
- 划(14844)
- 易(14573)
- 地方(14048)
- 体(13777)
- 机构
- 学院(284230)
- 大学(279571)
- 济(122136)
- 经济(119880)
- 管理(113348)
- 理学(97671)
- 理学院(96699)
- 管理学(95311)
- 管理学院(94783)
- 研究(90395)
- 中国(70939)
- 京(57871)
- 财(57482)
- 科学(55413)
- 农(53436)
- 所(46935)
- 财经(46054)
- 江(43806)
- 业大(43554)
- 农业(42480)
- 研究所(42406)
- 经(41772)
- 中心(41694)
- 经济学(37793)
- 北京(35942)
- 经济学院(34506)
- 州(34120)
- 财经大学(33995)
- 商学(32367)
- 范(32218)
- 基金
- 项目(183825)
- 科学(145982)
- 基金(135469)
- 研究(131798)
- 家(117973)
- 国家(116947)
- 科学基金(101370)
- 社会(85211)
- 社会科(80925)
- 社会科学(80902)
- 省(73006)
- 基金项目(71832)
- 自然(66591)
- 自然科(65085)
- 自然科学(65060)
- 自然科学基金(64020)
- 划(60054)
- 教育(59992)
- 资助(55735)
- 编号(51871)
- 重点(41479)
- 业(41297)
- 部(41281)
- 创(41056)
- 成果(40690)
- 发(39588)
- 创新(37635)
- 科研(35813)
- 国家社会(35392)
- 教育部(35251)
- 期刊
- 济(135099)
- 经济(135099)
- 研究(79254)
- 中国(49889)
- 财(49621)
- 农(49044)
- 管理(44893)
- 学报(43949)
- 科学(41296)
- 大学(33174)
- 农业(33140)
- 学学(31949)
- 技术(26020)
- 融(25772)
- 金融(25772)
- 财经(23933)
- 业经(23889)
- 经济研究(21462)
- 教育(21206)
- 经(20644)
- 业(20378)
- 问题(18179)
- 技术经济(17648)
- 财会(15162)
- 商业(14368)
- 贸(14059)
- 统计(13962)
- 现代(13872)
- 版(13703)
- 世界(13388)
共检索到414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爱武
经济杠杆率在宏观层面不断攀升,在微观层面总体走低,二者背离的核心因素是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测度经济杠杆率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宏观杠杆率,一般用"社会总负债/GDP"指标来测算;对于非金融企业部门,相应地使用"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GDP"指标。二是微观杠杆率,从单个经济主体出发,根据财务情况估算企业杠杆率,一般用"企业负债/企业资产"指标来测算。为切实摸底当前实体经济杠杆水平,2017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基于微观视角,对江苏企业杠杆率现状开展了抽样调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杠杆率 债务 去杠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丽萍 吴军 杨戈
本文从高风险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资金需求者的角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发现在加息条件下,高风险企业杠杆率攀升幅度是低风险企业的4倍且持续时间更长。这不仅与高风险企业利润下滑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关,还与高风险企业贷款规模出现短暂"超调"有关,反映出高风险企业融资链条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和企业三方博弈的现象。由此,本文建议加速降低"坏杠杆",减缓降低"好杠杆",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股权融资功能,以避免企业过度缩表和经济的下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徐慧伦 董兵兵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全面把握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后高杠杆企业的主要特征为规模较大,位于房地产,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且多为国有企业。此外,近些年去杠杆使信贷配置效率有所优化,但高杠杆企业偿债能力依然较弱,且2017年以来企业偿债能力有所恶化,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杠杆率被动上升。中国企业杠杆率所表现的结构性特征和潜在风险与企业特征差异、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演变有关。未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强化国企预算约束,构建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因城施策原则进行房地产调控,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针对企业杠杆高企与结构性扭曲的现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数字金融所具有的结构性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有制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行业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监管强度视角,有力的金融监管举措能够促进数字金融发挥结构性去杠杆的成效;另外,数字金融亦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负债的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去杠杆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环节。通过界定需要去杠杆的企业范围,对去杠杆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企业去杠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通货膨胀去杠杆在国有企业中缺乏可行性,通过家庭加杠杆实现企业去杠杆目前不具备可行性,而通过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是实现企业去杠杆的唯一正确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张延 王荣
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变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结构性减税的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负债率,提高了企业的长期负债率。这一结论在不同类别的企业间存在差异,说明企业去杠杆需要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并为制定具体政策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谭小芬教授主持的"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分化与结构性去杠杆研究"获批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项目响应中央着力推进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其中平稳有序去杠杆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高杠杆问题主要集中于非金融企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方云龙
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视角,本文将2004—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与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相匹配,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背后可能的调节因素。本文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合理阈值;上市企业的所在区域、所有权性质的差异会明显影响杠杆率合理阈值的分布;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投资规模在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之间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上述结论在替换关键变量、削弱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为合理安排不同区域、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杠杆率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金清 李柯乐 张剑宇
金融科技可以推动金融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11—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企业对应贷款银行的金融科技指标,考察银行金融科技的运用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双重差分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优化风险控制模式两条路径合理引导信贷资源从“僵尸”国企转移到优质民企,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效果。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效果在市场关注度低但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以及在外部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突出。最后,金融科技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小规模、高科技、低污染的企业,全方位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窦炜 张书敏
本文将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天然的"准自然实验,以我国2012~2019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对企业金融资产及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会显著降低过度负债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比重,同时提升其科技创新投入水平,且这一关系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在政府补助金额较低和银企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的企业中,对其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细分债务期限后,发现"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降低长期债务的方式实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窦炜 张书敏
将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以2012—2019年国有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去杠杆政策会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并显著作用于非科创型行业的企业,同时减弱了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2)引入政府补助和银行贷款两大重要融资渠道的调节机制,可以证实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在去杠杆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程度影响中的弱化作用;(3)长期负债强化了去杠杆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同时有助于去杠杆政策弱化企业金融化对创新的"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邢艳鹤
随着我国在2008年期间共经历了3次加杠杆操作,使得我国整体产业内杠杆率水平不断提升。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去杠杆”理念,并与2018年开启“结构性去杠杆”的新阶段。在国家结构性去杠杆的规则要求下,需要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将企业财务杠杆系数降低到整体合理的水平。国有煤炭企业在结构性去杠杆过程当中,存在债务规模不合理削弱去杠杆效果、非理性投资、过度生产降低短期偿债能力、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意识匮乏未能识别财务风险、同业恶性竞争拉低周转率等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力云
随着我国去杠杆的不断深化,文章基于1998—2017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资本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对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高杠杆率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连续存在的、大型的、房地产、建筑、公用事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外资、民营、混合企业的融资决策均有企业特征变化作为支撑,但国有企业的融资决策存在更多非市场化的因素。故文章建议既要对高杠杆过度融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又要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引流至融资困难的企业,以实现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相互哺育。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负债 资本结构 去杠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兵 胡振兴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2008—2017年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构造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杠杆不具有门槛效应;金融企业金融杠杆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本文运用差分GMM和系统GMM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解决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研究得出金融企业的高杠杆不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现阶段处于合理水平,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结构性去杠杆 高质量 门槛模型 GM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