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3)
- 2023(15189)
- 2022(12473)
- 2021(11567)
- 2020(10057)
- 2019(22935)
- 2018(22572)
- 2017(44901)
- 2016(23637)
- 2015(26371)
- 2014(25842)
- 2013(25800)
- 2012(23493)
- 2011(20669)
- 2010(21012)
- 2009(20152)
- 2008(19389)
- 2007(17209)
- 2006(15118)
- 2005(13691)
- 学科
- 济(107201)
- 经济(107087)
- 业(101477)
- 企(91256)
- 企业(91256)
- 管理(85451)
- 方法(54258)
- 数学(45758)
- 数学方法(45388)
- 财(38396)
- 业经(32484)
- 农(31929)
- 中国(30871)
- 融(29139)
- 金融(29136)
- 务(28721)
- 财务(28679)
- 财务管理(28635)
- 企业财务(27377)
- 银(27349)
- 银行(27333)
- 行(26329)
- 制(25905)
- 农业(22959)
- 技术(19637)
- 贸(19143)
- 贸易(19124)
- 易(18698)
- 体(18619)
- 地方(18307)
- 机构
- 学院(338299)
- 大学(333184)
- 济(152176)
- 经济(149597)
- 管理(143083)
- 理学(123534)
- 理学院(122530)
- 管理学(121104)
- 管理学院(120468)
- 研究(97791)
- 中国(86754)
- 财(75892)
- 京(67006)
- 财经(60836)
- 经(55405)
- 科学(51674)
- 江(48697)
- 中心(48460)
- 经济学(47887)
- 农(47536)
- 所(45904)
- 财经大学(45481)
- 经济学院(43756)
- 业大(43334)
- 北京(41654)
- 商学(41307)
- 商学院(40978)
- 研究所(40542)
- 州(39254)
- 经济管理(38705)
- 基金
- 项目(217049)
- 科学(175298)
- 基金(163088)
- 研究(162679)
- 家(137705)
- 国家(136506)
- 科学基金(122037)
- 社会(108486)
- 社会科(103368)
- 社会科学(103346)
- 基金项目(86113)
- 省(83575)
- 自然(76966)
- 自然科(75289)
- 自然科学(75270)
- 教育(74619)
- 自然科学基金(74033)
- 划(68692)
- 资助(67383)
- 编号(65028)
- 成果(51067)
- 部(50098)
- 创(48339)
- 重点(47440)
- 发(45898)
- 国家社会(45689)
- 教育部(44600)
- 创新(44480)
- 人文(44278)
- 业(43406)
- 期刊
- 济(161428)
- 经济(161428)
- 研究(98796)
- 财(63562)
- 管理(57703)
- 中国(56775)
- 融(48430)
- 金融(48430)
- 农(43418)
- 科学(40026)
- 学报(38761)
- 大学(32367)
- 财经(31409)
- 技术(31401)
- 学学(31174)
- 农业(29261)
- 业经(27893)
- 经(26886)
- 经济研究(26143)
- 教育(23077)
- 问题(21792)
- 技术经济(19419)
- 财会(18741)
- 贸(17971)
- 统计(17873)
- 理论(17540)
- 商业(17391)
- 业(17331)
- 策(16754)
- 现代(16705)
共检索到499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宁薛平 张庆君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的经济政策前提下,分部门、分债务类型地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杠杆率水平、杠杆转移与金融错配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杠杆率水平对金融错配产生非线性影响,当杠杆率水平低于杠杆率门限阈值时,增加杠杆率会减缓金融错配;当杠杆率超过杠杆率门限阈值时,增加杠杆率会加重金融错配。另一方面,实现杠杆率从大型企业转移至中小型企业,从国有企业转移至民营企业,从托宾q值低、盈利能力弱、成长性差的企业转移至托宾q值高、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强的企业,对金融错配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促进供给侧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攀 王艺霖 霍源源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提高小型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周亮 周素华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迅速壮大。将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2011—2018年城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展开分析,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讨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抑制民营企业杠杆率,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大型民企的去杠杆弹性更大,并且在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企业去杠杆的促进作用更强,即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数字金融对企业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研究为数字金融的发展及民营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燕 张册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晓芳 汤泰劼 陆正飞
关于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利润表信息质量(尤其是盈余信息质量),鲜有研究涉及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高杠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相比,具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进行杠杆操纵的可能性更大,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高杠杆公司杠杆操纵程度越大;以上效应在成长性更差、短期偿债压力更大、媒体关注程度更高和股价崩盘风险更大的高杠杆公司中更为显著。
关键词:
杠杆操纵 股权质押 控股股东 高杠杆公司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本文对20072015年2 232家上市公司和发债非上市公司的平衡样本研究后发现: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来看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适度且风险可控,对非金融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增加收益、调结构、降杠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杠杆具有正面作用,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盈余效应"或"盈余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存;而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低杠杆率存在负面影响,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替代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银娥 罗雨璇
依据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宏观审慎政策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适度从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受企业特征和地区金融结构异质性影响,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非过度负债状态企业及金融结构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企业杠杆率,其中非国有控股及小规模企业受影响更深。因此,应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杠杆率的调节方式,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监管与跨部门监管,提高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企业杠杆率 信贷替代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珍义 贺秋桐 陈曦
零杠杆现象在我国企业中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5年为检验区间,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零杠杆、产权性质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相较于杠杆企业,零杠杆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选择零杠杆政策后,其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且国有产权性质会削弱零杠杆对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为解读"零杠杆之谜"提供了新的证据,并对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零杠杆 盈利能力 产权性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百强 黄静 吕杰
企业经营杠杆反映了企业的长期投资视野和风险承担水平。股权激励计划一方面缓解了管理层短视倾向、延长了管理层的投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了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本文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杠杆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更倾向于增加企业经营杠杆。通过细分成本项目发现,股权激励实施主要影响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经营杠杆,而对营业成本经营杠杆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经营杠杆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强于非国有企业,而较高的需求不确定性会削弱股权激励计划对经营杠杆的影响。采用PSM、DiD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发现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入认识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和企业战略性经营杠杆决策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成雪 李玉婷 黄建烨
基于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政府采购对上市公司杠杆操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采购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政府采购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信息透明度从而作用于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在采购订单较稳定、非国有、内部控制较弱以及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企业中,政府采购对杠杆操纵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政府采购抑制杠杆操纵行为后可以明显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可能的政策职能和经济后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森
本文选取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环境管制与企业环保投资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考察股权性质对环境管制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水平较低,普遍缺乏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环境管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存在区间效应;股权性质会对环境管制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效应,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环保投资对环境管制的敏感性更强、承受力更弱。
关键词:
环境管制 股权性质 环保投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金球
文章研究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对中国沪深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最优杠杆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疫情冲击具有显著的去杠杆效应,整体来看,上市公司杠杆率比疫情前平均下降了4.2个百分点,同时债务期限温和地延长了。并且这种去杠杆效应在那些面临债务展期风险的公司表现更为明显,而那些经营活动严重依赖社交距离的公司并没有降低其杠杆率。研究中,还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视角,设计了一个结构化的公司最优杠杆模型,经实证检验发现,随着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企业预期增长率下降、现金流波动性增加等情形,上市企业主动降低了其最优杠杆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功富
以我国2001~2005年度工业类307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企业竞争优势变量,对财务杠杆、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与企业竞争优势显著负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但与低杠杆企业相比,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增强高负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更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数字化集群效应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产误定价影响了企业投资敏感性吗?——来自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与债务违约风险——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农业企业董事长职业背景对盈余管理水平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农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再讨论——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理性预期与营运资本投资——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52014年的经验证据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加成——来自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能驱动企业双元创新吗?——来自沪深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证据
企业生命周期、并购能力与价值创造——来自2012~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