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0)
2023(9404)
2022(7637)
2021(6745)
2020(5775)
2019(12899)
2018(12464)
2017(24083)
2016(13078)
2015(14256)
2014(13887)
2013(13777)
2012(12490)
2011(10971)
2010(11291)
2009(10621)
2008(10967)
2007(9896)
2006(8840)
2005(8130)
作者
(39136)
(32785)
(32611)
(30764)
(21026)
(15607)
(14666)
(12567)
(12369)
(11714)
(11356)
(11229)
(10593)
(10538)
(10251)
(9959)
(9764)
(9621)
(9470)
(9338)
(8276)
(8053)
(7959)
(7619)
(7389)
(7280)
(7228)
(7194)
(6638)
(6408)
学科
(73333)
(69140)
企业(69140)
(61990)
经济(61914)
管理(54340)
方法(27318)
业经(26119)
(21757)
(21657)
数学(19617)
数学方法(19439)
(18098)
财务(18092)
财务管理(18082)
企业财务(17137)
农业(16432)
技术(15770)
(12864)
(12715)
中国(12362)
企业经济(12023)
理论(11993)
(11892)
(11768)
经营(11253)
技术管理(10354)
(10097)
地方(9449)
(9169)
机构
学院(198459)
大学(192610)
(83248)
经济(81831)
管理(80631)
理学(69927)
理学院(69166)
管理学(68098)
管理学院(67746)
研究(62204)
中国(48579)
(40328)
科学(39220)
(38915)
(38334)
(31867)
业大(31459)
(31171)
农业(31047)
财经(30938)
研究所(28961)
(28115)
中心(27718)
经济学(24900)
北京(24393)
(23842)
商学(23522)
商学院(23329)
(23115)
师范(22852)
基金
项目(131837)
科学(106729)
基金(98821)
研究(93648)
(86423)
国家(85636)
科学基金(75633)
社会(62152)
社会科(59145)
社会科学(59127)
基金项目(53304)
(53024)
自然(50296)
自然科(49250)
自然科学(49234)
自然科学基金(48457)
(43432)
教育(41998)
资助(38911)
编号(35714)
(33734)
(31335)
重点(29588)
(28794)
(28514)
创新(28367)
成果(27029)
国家社会(26181)
科研(25192)
(25059)
期刊
(95096)
经济(95096)
研究(54599)
(36212)
中国(34498)
管理(34058)
(33018)
科学(30205)
学报(29971)
农业(25235)
大学(22947)
学学(22232)
技术(18250)
业经(17875)
(15924)
财经(15680)
(15332)
金融(15332)
经济研究(14304)
教育(13735)
(13604)
技术经济(12796)
问题(12430)
现代(10985)
财会(10683)
商业(10011)
世界(9955)
(9724)
科技(9566)
资源(9178)
共检索到287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影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6—2018年的企业杠杆率分化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空间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企业杠杆率分化的时空演变趋势,并从区域禀赋差异、政府预算软约束、区域金融抑制程度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角度剖析了企业杠杆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企业杠杆率分化的区域差异呈加重趋势。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各省份差异最大,具有极化现象,中部和东北地区极化现象严重,西部地区则无明显的极化现象;从区域间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是企业杠杆率分化总差异的主要来源。纳入空间因素后,我国企业杠杆率分化呈现俱乐部空间收敛性特征,相邻地区企业杠杆率分化具有空间一致性。(2)不同地区国有企业越多、产业结构越单一,政府预算软约束与区域金融抑制程度越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杠杆率分化的空间分异越严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王珏  李超  刘鑫鹏  
研究目标:考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程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利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程度及来源,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空间分异特征;(2)超变密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地区内分异,地区间分异的贡献率最低;(3)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是不同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交互强度大于单个因素的作用强度。研究创新: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价值:对于推进农业区域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槿   石元博   方志勇  
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文章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以2019—2022年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分异特征与演变规律,并剖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特色田园乡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苏南地区分布密度最高、苏中地区分布密度最低,在城市尺度上呈现集聚、不均衡分布特征,但其不均衡程度逐年降低。(2)空间格局具有高密度集聚区逐年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的演变特征,当前呈现“Z”形分布,主要集聚在苏南丘陵地区、沿江地区、里下河地区和徐宿毗邻地区。(3)从单因子作用看,农民可支配收入、通车里程、农村财政支出和人口密度等因子对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高;从因子交互作用看,区位交通条件是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异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研究有助于拓展乡村振兴增长极的理论研究,对及时优化政府政策、合理调整乡村发展格局和资源配置、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腾   贾彬彬   喻惠娟   潘向云  
文章从两阶段视角和动态关联性出发,打开生态福利系统内部结构的“黑箱”,同时将跨期连接因素纳入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框架之中,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网络SBM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从内源与外源两个层面对影响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展开探究。结果表明:(1)2012—2021年,生态福利整体绩效均值为0.508,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区域之间呈现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2)经济福利效率明显高于生态经济效率,说明生态经济效率偏低是导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不高的主要原因。(3)驱动因素中,人均能源消耗量和对外开放程度分别为内源性与外源性驱动因素的主导因子,且内源性与外源性驱动因素的双因子交互作用皆以非线性增强为主,以双因子增强为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海东  倪鹏飞  黄徐亮  
新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核心,其空间分布格局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基于2000—2017年中国284个城市新建企业数据,对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新建企业呈现“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核心城市群主导、“南强北弱”等特点,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企业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新建企业总体差距呈现降低趋势,总体和各行业分布曲线均存在右拖尾现象;人均GDP、房价水平、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数量、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均会对新建企业造成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多中心、群网化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优化企业空间布局,促进企业梯度转移,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改善城市营商环境,提升劳动力质量,增强城市对新建企业的吸引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孔凡文  李鲁波  
基于2007~2016年我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10年来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对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特征以及驱动因素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和估计。结果显示:建筑业碳排放东西方向上的空间分异程度大于南北方向,且总体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省域建筑业碳排放由单一因素为主导向多因素共同作用转化,且驱动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以期为制定差别化的建筑业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克  邹佳男  胡佳城  王亦冬  
目的:开展我国省域医疗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分析,探寻区域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策略。方法: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评价2010—2020年我国各省份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解析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新医改政策实施后,我国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水平逐年改善,但仍存在较大“效率缺口”;总体区域基尼系数较大,存在“增长不平等”问题,空间分异主要来源为超变密度;人口规模、城镇化、易感人群、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区域尺度具有不同的主导驱动因素。结论:各地应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注重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识“源”分“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晨  曾坚  沈中健  
基于2013—2017年福建省各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其区域环境效率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面板回归分析讨论了其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福建省区域生态全要素效率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但是内部发展质量不高,区域全局性规模无效和技术供给不足是主要限制因素;(2)环境效率在市级尺度上出现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各市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3)经济集聚和扩大科研投入可显著提高区域环境效率,而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开放程度对区域环境效率产生负向影响。最后提出梯度集聚、优化规模,差异发展、适度均衡,转型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张俊飚  邹金浪  
在测算各地区农业科研投资政府、创收、社会三类来源资金比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变异系数、ESDA等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社会资金比重变化平稳,而政府资金和创收资金的比重则分别表现为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的相对变化趋势,政府资金是农业科研投资的主要来源。2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结构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呈现总体缩小的态势。3政府资金比重高值分布区由2002年的"胡焕庸线"西北部地区扩展到2013年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创收资金恰好相反;而社会资金相对高值省份则由2002年的相互分散分布转为2013年的北方与南方地区集中连片分布。4政府资金比重与人均GDP、第一产业比重显著负相关,农业科技政策促进了政府资金比重的上升,创收资金则正好相反;社会资金比重值分别受到人均GDP的显著正影响和第一产业比重的显著负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天驹  贾磊  张晓慧  
综合运用排放系数法、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省级尺度农地碳排放的时空分异与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地碳排放量在2000—2018年间大体上呈现先上升,近年来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2)中国省级尺度农地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除东北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农地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较为显著;(3)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表明,研究期内农地碳排放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持续减弱的正向关联,其空间集聚状况变化较为稳定,基本呈现出与农业产值相匹配的分布格局;(4)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农地碳排放空间分异的核心驱动因子在研究期经历了较大变化,主要驱动因素逐渐由人口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向经济因素转变;(5)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一些解释力较小的因子在与其他因子交互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显著提高其对农地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天驹  贾磊  张晓慧  
综合运用排放系数法、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省级尺度农地碳排放的时空分异与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地碳排放量在2000—2018年间大体上呈现先上升,近年来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2)中国省级尺度农地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除东北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农地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较为显著;(3)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表明,研究期内农地碳排放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持续减弱的正向关联,其空间集聚状况变化较为稳定,基本呈现出与农业产值相匹配的分布格局;(4)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农地碳排放空间分异的核心驱动因子在研究期经历了较大变化,主要驱动因素逐渐由人口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向经济因素转变;(5)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一些解释力较小的因子在与其他因子交互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显著提高其对农地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张文婧  
基于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平均而言当地企业杠杆率水平越低。财政分权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对非国有企业则表现为挤出效应。背后的机制在于,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改变了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造成国企和民企在融资能力上的差异。企业与地方政府政治联系越密切或者信贷约束程度越低,财政分权对其杠杆率的挤出效应就会越小。本文认为,企业杠杆率的结构性失衡是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微观表现,应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针对不同部门分类施策,同时规范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加强金融统一监管、强化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稳定宏观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凯辛  李为  项后军  
本文采用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地方债务对实体企业杠杆率结构分化的影响以及财政压力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地方债务规模扩张,总体上挤出了实体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第二,地方债务对于实体企业融资的挤出效应,存在显著的产权结构和期限结构分化,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企部门和企业长期融资,对国企部门和企业短期融资影响不大。第三,财政压力催化地方债务导致企业杠杆率的产权结构分化和期限结构分化更加显著。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合理控制地方债务扩张速度,避免实体企业融资被过度挤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晶  李翠妮  
自2008年底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以来,中国企业杠杆率迅速上升,但经济增速却逐渐放缓。与此同时,企业间的杠杆率出现了明显分化。为探究其背后的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来分析信贷扩张如何导致了企业杠杆率分化。进一步,以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为政策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硬预算约束企业,信贷扩张对软预算约束企业投资意愿的激励作用更大,并在这些企业内部催生出大量需要软预算约束才能完成的项目,导致其融资需求膨胀,从而在两类企业间形成杠杆率分化和企业绩效差距。若市场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软预算约束,则能够缓解信贷扩张的这种负面效应。本文研究对中国未来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全兴  张超群  齐结斌  
本文基于宏观经济基本原理,搭建一个反映居民、企业、政府三部门通过要素供求、政策调控相互关联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主要国家部门杠杆率动态调整的驱动因素,最后利用41个国家1960~2018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不同部门加杠杆的可持续性。基于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需要以系统化、网络化和交互影响视角来观察和分析我国杠杆率的演化,努力避免债务"脱实向虚",切实做到"开正门、堵暗道",防范部门杠杆失衡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