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3)
- 2023(7700)
- 2022(6120)
- 2021(5408)
- 2020(4722)
- 2019(10394)
- 2018(10164)
- 2017(19626)
- 2016(10616)
- 2015(11670)
- 2014(11430)
- 2013(11455)
- 2012(10413)
- 2011(9048)
- 2010(9259)
- 2009(9014)
- 2008(9303)
- 2007(8465)
- 2006(7626)
- 2005(7212)
- 学科
- 业(70607)
- 企(68004)
- 企业(68004)
- 管理(51249)
- 济(50762)
- 经济(50689)
- 业经(24322)
- 方法(21595)
- 财(21117)
- 农(18919)
- 务(17889)
- 财务(17883)
- 财务管理(17868)
- 企业财务(16937)
- 技术(14885)
- 农业(14476)
- 数学(14171)
- 数学方法(14064)
- 策(12424)
- 企业经济(11887)
- 划(11661)
- 制(11501)
- 经营(10957)
- 和(10898)
- 理论(10521)
- 技术管理(10064)
- 中国(10058)
- 体(9749)
- 体制(8801)
- 决策(8779)
- 机构
- 学院(160658)
- 大学(154535)
- 济(69346)
- 经济(68195)
- 管理(66846)
- 理学(57000)
- 理学院(56523)
- 管理学(55876)
- 管理学院(55606)
- 研究(50233)
- 中国(41387)
- 财(33058)
- 京(32718)
- 农(32308)
- 科学(30060)
- 江(26198)
- 所(25956)
- 农业(25871)
- 财经(25862)
- 业大(24837)
- 经(23502)
- 研究所(23166)
- 中心(22593)
- 北京(20312)
- 商学(20298)
- 商学院(20132)
- 经济学(20119)
- 州(19960)
- 财经大学(18919)
- 经济管理(18303)
- 基金
- 项目(101781)
- 科学(81722)
- 基金(75381)
- 研究(73003)
- 家(65986)
- 国家(65324)
- 科学基金(57510)
- 社会(47768)
- 社会科(45320)
- 社会科学(45306)
- 省(41240)
- 基金项目(39486)
- 自然(38328)
- 自然科(37499)
- 自然科学(37485)
- 自然科学基金(36924)
- 划(33375)
- 教育(32084)
- 业(30773)
- 资助(30595)
- 编号(27947)
- 创(25075)
- 重点(22718)
- 创新(22418)
- 部(22253)
- 发(22184)
- 成果(21195)
- 制(20364)
- 国家社会(19755)
- 科研(19521)
共检索到245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海杰
传统的企业权力来源观和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权力来源观都缺少伦理支持。基于主体性的企业权力来源观强调企业权力源自各要素主体的主体性。主体性在企业中包括两个维度:一是经济性的,即对产权尤其是劳动力产权的确证;二是伦理性的,即对正义原则的满足。企业权利的配置应满足对各要素主体的主体性认同,这是效率与公平、经济与伦理的融合。主体性的实现有生存发展和尊重参与两方面的内容;其实现方式是分享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和治理参与。
关键词:
主体性 企业权利 正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周来
以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为代表的最优契约设计理论认为,假定企业以效率作为目标函数,为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效率损失,由一个(隐身)契约设计专家根据目标函数设计最优契约条款,这些条款事后能被自动实施。但是,此理论在逻辑上并没有解决企业中权力的来源、分配与可实施问题。正是看到了最优契约设计理论的缺陷,拉詹和津格拉斯提出了企业权力理论,主张以"关键资源进入的优先权"替代所有权。但这一理论仍然用"设计"的观点,并没有解决事前权力的来源,即由谁来分配关键资源进入的优先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树厚 徐刘芬
现代企业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两个大的流派,即企业的契约理论和企业的能力理论。企业契约理论由于对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假设处理不充分以及忽视创新、学习和知识的性质而存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能力理论对企业存在、边界和治理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一、企业理论的演变:从契约理论到能力理论(一)企业契约理论及其缺陷科斯(Coase,1937)首先开启了关于企业理论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伟阳 肖红军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其本质是探求什么样的企业行为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能够自动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本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严肃批判,并从现实中的"人"出发,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企业以履责意愿为动力,通过创建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福利。本文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促使利益相关方认识到相互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合作基础),并与之共同创造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和有效激励等前提条件(合作前提),创建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创造合作剩余,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昆树
学生学校生活由认知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构成,其品质之高低不仅对学生,对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皆可谓影响重大而深远。然而,从现实情形来看,当前学生学校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认知生活功利化、社会生活个体化、精神生活虚无化等问题。因此,需要重建学生学校生活,具体包括建立基于正义原则的学校制度、开展基于友爱原则的学校活动和营造基于超越原则的学校氛围。
关键词:
学生 学校生活 共同生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齐军
班级生活具有潜在的育人价值,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受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班级生活中存在班级生活主体的虚假性、班级成员之间关系的功利主义倾向、班级生活集体意识的崩解等问题。为此,需要重建班级生活,包括建设基于正义的班级制度、形成基于共识的班级共同体和开展基于良序的班级活动。
关键词:
班级生活 班级共同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四海 江新峰 张敦力
本文利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两职分离或两职合一的权力配置对企业业绩与高管个人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职分离或两职合一的权力配置与企业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反,对高管个人的效用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两职分离相比于两职合一,会显著降低高管的薪酬水平,同时也会降低其薪酬业绩敏感性,主要表现在业绩上升时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发现,两职合一权力配置的获得与董事长个人社会资本显著相关,拥有政治资本、政治资本级别越高以及政治资本在管理者团队中越稀缺的高管,更容易获得两职合一的权力配置。本文研究的结论表明,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两职分离或两职合一在企业层面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是企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海杰
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和马克思企业理论各有不同的理论进路。前者的预设前提、论证过程和理论目的存在严重缺陷;后者虽提供了客观认识现实的方法论指导,但其论证有待深化,结论有待扬弃。资本与劳动间非对称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结构的不同特点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二者不同的市场权力地位,是当前资本逻辑形成的原因。构建和谐企业理论的关键是要在企业的双重属性前提下超越“雇佣”的认识局限,走出“剥削”的历史阴影。
关键词:
资本逻辑 产权关系 超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金忠
科斯所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因科斯本人的含混表述和自相矛盾为后来演变成为企业契约论开了方便之门。企业契约论的共同特征是,从泛化的交易概念出发,用契约分析的方法,试图将企业组织还原为一组契约,因而把企业的性质说成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科斯之后,张五常、詹森和梅克林等将企业契约论推到极端境地,企业因彻底“契约化”而“非组织化”了,这实际上否定了企业作为社会实体的存在本身。企业的本质规定性,应从要素集结之后的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寻找。这些活动与关系,恰恰正是新古典经济学企业“黑匣子”里面所隐藏的内容。
关键词:
企业 交易 契约 交易费用 企业契约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洪涛 陈瑶
集团创新能力的提升依赖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而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权力的分配。在讨论集团权力配置时,现有文献倾向于将权力概念抽象化,未能论及细分权力对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以财权、事权、人事权三项细分权力为视角,引入资源、治理、效率与激励四种作用因素,探讨了权力配置对创新的作用机制,并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细分权力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权集中的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大于效率与激励的损失,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事权集中的效率与激励损失大于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对创新具有负向影响,但在重视基础研究的行业中,资源集中的正效应更加凸显,事权集中有利于创新;人事权集中的效率与激励损失大于治理效应,对创新具有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权的资源效应体现在创新减少了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细分权力对一般管理活动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对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各细分权力之间存在交叉影响;独立研发机构能够优化权力配置的作用机制;多元化经营对财权集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集团创新与企业权力配置的相关文献,并且为集团改善创新治理、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权力配置 企业创新 权力细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游启明
大国间因权力增长不平衡而出现权力转移是国际政治的常态。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不仅有利于从理论层面厘清权力转移现象的本质,也能为发展国家间关系提供启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转移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地探讨。作为理论的开创者,奥根斯基在批判均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力转移理论的核心假设。随后学者们从概念以及推论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化了权力转移理论。作为一种持续性的理论努力,权力转移理论对国家目标、大国间权力的动态关系和国际秩序的研究都呈现出进步性,但它也需要深化对权力转移原因的探讨,并改变权力转移理论的"现状偏见""主导国偏见"和"能动型崛起国"缺位问题。中国学界可以批判地利用这一理论框架,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战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秋鸿 王惠芬
文章基于批判实在论的视角,建立了一个三层架构的ERPⅡ绩效生成理论模型,即企业经验层感知的绩效来源于实际层的不同实际事件,而机制和结构层(真实层)是产生上述两个层次绩效的根本原因。企业实施ERPII中会产生机制冲突、机制融合和机制趋同,导致企业的责权利重新分配,产生出ERPⅡ应用的根本动力,正是这些动力产生出ERPⅡ绩效。文章依据该模型对海尔的ERPII的绩效进行了定性研究,认为该模型能够充分解释海尔ERPⅡ绩效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
ERPⅡ 绩效 机制趋同 批判实在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斯斯 杨连星 孔令熠 高云舒
本文通过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探讨,构建可变贸易成本与生产率联合异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解释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产品多样性、社会福利以及企业选择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发现,Melitz模型的参数限制区间在生产率无上界的帕累托分布下存在,在有上界的帕累托分布中消失;对社会福利的分解证明了自由贸易度提高会降低总的开放经济产品多样性。存在异质性可变贸易成本拓展模型,证明了市场分割未必会阻碍社会福利的增长。此外,可变贸易成本的提高会显著提升企业出口概率,从而社会福利的增长机制会出现与Melitz模型不一致的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