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5)
- 2023(6159)
- 2022(4787)
- 2021(4215)
- 2020(3699)
- 2019(7976)
- 2018(7822)
- 2017(15489)
- 2016(8162)
- 2015(9082)
- 2014(8975)
- 2013(8999)
- 2012(8084)
- 2011(6597)
- 2010(6775)
- 2009(6679)
- 2008(7054)
- 2007(6450)
- 2006(5586)
- 2005(5360)
- 学科
- 业(66139)
- 企(64849)
- 企业(64849)
- 管理(45052)
- 济(41214)
- 经济(41159)
- 业经(23460)
- 财(18613)
- 方法(17318)
- 农(16832)
- 务(16682)
- 财务(16680)
- 财务管理(16674)
- 企业财务(15782)
- 技术(13929)
- 农业(13241)
- 企业经济(11924)
- 策(11477)
- 划(10683)
- 经营(10554)
- 数学(10046)
- 数学方法(10006)
- 和(9824)
- 技术管理(9678)
- 理论(9541)
- 制(9069)
- 决策(8396)
- 体(8369)
- 中国(7792)
- 计划(7791)
- 机构
- 学院(124541)
- 大学(115707)
- 管理(55787)
- 济(55029)
- 经济(54221)
- 理学(47696)
- 理学院(47340)
- 管理学(47008)
- 管理学院(46762)
- 研究(31701)
- 中国(27897)
- 财(26652)
- 京(23221)
- 财经(21016)
- 江(20048)
- 农(19424)
- 经(18982)
- 商学(17609)
- 商学院(17468)
- 科学(16631)
- 业大(15663)
- 州(15556)
- 经济学(15537)
- 经济管理(15487)
- 农业(15213)
- 财经大学(15147)
- 所(14953)
- 中心(14718)
- 北京(14139)
- 经济学院(14128)
- 基金
- 项目(75534)
- 科学(62144)
- 研究(59308)
- 基金(55824)
- 家(45962)
- 国家(45403)
- 科学基金(42192)
- 社会(40080)
- 社会科(38080)
- 社会科学(38071)
- 省(31728)
- 基金项目(29830)
- 自然(25992)
- 业(25753)
- 教育(25728)
- 自然科(25459)
- 自然科学(25454)
- 自然科学基金(25103)
- 编号(24169)
- 划(23871)
- 资助(21477)
- 创(20133)
- 成果(17962)
- 创新(17514)
- 制(16907)
- 发(16791)
- 部(16398)
- 国家社会(16207)
- 重点(16102)
- 企(15932)
共检索到187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俊
企业界掀起"企业文化热",说明企业文化得到了充分重视,是好事。但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一知半解,跟风赶时髦,使企业文化建设走样、变形,成为重看不中用的"花瓶",甚至适得其反,形成流弊,应加以警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斌
产权理论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当前中国企业改革中,特别要防止西方产权理论可能造成的误导。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不是产权的“明晰”或“虚置”,而是经营责任的“明晰”或“虚置”。国有企业即使私有化,也不一定解决“预算软化”问题。私有化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生产社会化必然造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此容易产生责任虚置问题。解决的有效办法是进一步完善经营责任制。所谓经营权方面的改革已走到尽头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我国目前存在的“重产权、轻管理”的倾向,若不纠正,很可能重犯“文革”中生产关系决定论”的错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金明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推进的重要动力。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地制度尤其是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改革土地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一些人甚至认为,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改革我国土地的根本制度即土地所有制。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私有化是不是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良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一带一路"是亚欧新的区域合作框架,然而,"一带一路"战略覆盖区域广大、涉及跨境投资领域多元、项目结构复杂、参与主体繁多,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主体、融资机制单一,亟待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主体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泓璋
文化产生收敛,制度促进扩张。企业文化滋养着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反向丰富和扩展企业文化的内涵。那么,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的良性循环呢?华为通过"将虚的做实,用制度严格考核企业文化;将实的做虚,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使文化的内容转化为目标、战略、战术、制度、管理规范、管理政策并融入组织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了"虚
关键词:
华为 企业文化 制度建设 互补效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小勇
深挖客户的文化需求,不但要捕捉到客户具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更要找出其文化需求形成的源头、揭示其演化过程的规律。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行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有效防范"员工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庭荣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并非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之中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议论的中心是如何才能使《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赋予企业的14项经营自主权得以全面的落实。有人认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之所以未得到全面落实,主要是因为政府(特别是企业主管部门)不愿意放权。政府机关之所以不愿意放权,除了某些认识方面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职能没有转变。因此,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希望在于国家行政机构和行政制度的改革,彻底转变政府的职能。也有人认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之所以未得到全面落实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雄有
本文透过我国海外企业的现状,阐述发展海外企业的紧迫性,认为发展我国海外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改革海外企业的内外部管理体制,以适应国外自由市场经济要求。作者据此提出了改革驻外人员的审批制度。任期制度、晋升制度和工资制度;完善和加强董事会制度等项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孝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荣霖
一、公司理论是企业集团的理论基础 企业集团是在公司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出现企业集团;没有公司的发展,也就没有企业集团。因此,在客观上,公司理论必然成为企业集团的理论基础。为了促进我国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形成正确的企业集团理论,用来指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鹤亭
我们集团公司以贯彻《条例》,转换经营机制为中心,加快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富有效率和活力的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集团公司经营总收入12.49亿元,比历史最高水平的上年增长9.4%。今年1~7月经营总收入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创利税增长50%,实现利润增长56.3%。更重要的是逐步改变过去以食品、饲料为主体的较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拓
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不仅来自于表面上看到的资金、技术、人才、财务、管理等资源的整合利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它是隐性的、分散的、自增强的、有机的和企业系统相融合互动的产物。对于后进企业来说,模仿领先者的一招半式或计暂时有效,但却不能改变自己后进的命运,惟一的出路就是培养看不出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昆仑
本文认为,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关键点依然是如何看待姓“社”姓“资”及其由此衍生的姓“公”姓“私”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上,我们需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辩证分析的方法论:不能仅仅止于传统理论的推导演绎,还要进行现实状况的实证分析;不能只分析生产关系,还要分析生产力;不能只分析经济基础,还要分析上层建筑。一旦在理论和实践中这样去分析认识问题,我们就会打破种种思想桎梏,就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红菱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众多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大循环已是势在必然。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与世界经济接轨和参与资源全球配置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因为不论企业的管理水平再好、产品技术含量再高,如果不解决好销售问题,产品就不能转化为商品,产品的价值就不能够转移,投资不能形成利润,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就无从谈起。如何在新形势下,在新的环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提升企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钊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搞活企业,尤其是要搞活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李鹏总理在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搞活企业的六条评判标准,其中一条就是企业职工要有凝聚力。也就是通过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建立企业内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群众的最大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动力。因此,企业活力动因的探讨,已成为当今理论界所议论的“热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