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3)
2023(15758)
2022(13073)
2021(12113)
2020(9999)
2019(22920)
2018(22484)
2017(43422)
2016(23535)
2015(26212)
2014(25636)
2013(25442)
2012(23004)
2011(20316)
2010(20112)
2009(18692)
2008(18420)
2007(16270)
2006(14271)
2005(12593)
作者
(66064)
(55102)
(54674)
(51926)
(35288)
(26233)
(24841)
(21487)
(20766)
(19642)
(18910)
(18510)
(17501)
(17253)
(16730)
(16610)
(16333)
(16277)
(15766)
(15608)
(13593)
(13448)
(13206)
(12584)
(12236)
(12200)
(12161)
(12139)
(10841)
(10836)
学科
(98865)
经济(98756)
(93785)
(84941)
企业(84941)
管理(83670)
方法(44665)
数学(35114)
数学方法(34753)
业经(33030)
(31279)
(30663)
中国(23872)
(23150)
财务(23087)
财务管理(23061)
农业(22497)
企业财务(21874)
技术(20118)
(19375)
理论(18563)
(18490)
地方(18172)
(17165)
(16830)
(16115)
贸易(16107)
(15940)
(15637)
环境(15589)
机构
学院(333957)
大学(329645)
管理(140315)
(133622)
经济(130874)
理学(121345)
理学院(120159)
管理学(118442)
管理学院(117825)
研究(103630)
中国(79631)
(70104)
科学(63688)
(61686)
(52863)
(50655)
财经(49866)
(48935)
业大(48634)
中心(47551)
研究所(45975)
(45478)
北京(43822)
(41377)
农业(41295)
师范(41057)
(39794)
经济学(38943)
(38085)
商学(37503)
基金
项目(228824)
科学(181499)
研究(171435)
基金(166461)
(143301)
国家(142012)
科学基金(124255)
社会(108312)
社会科(102699)
社会科学(102671)
(90007)
基金项目(88659)
自然(80031)
自然科(78101)
自然科学(78086)
教育(77043)
自然科学基金(76708)
(74084)
编号(71405)
资助(67209)
成果(56171)
重点(50196)
(49880)
(49859)
(49135)
课题(47109)
创新(45844)
项目编号(44621)
国家社会(44546)
(44034)
期刊
(148788)
经济(148788)
研究(94983)
中国(60062)
管理(54463)
(49487)
(49133)
学报(48099)
科学(45806)
大学(36717)
农业(34590)
学学(34473)
教育(34151)
技术(30689)
业经(27430)
(25990)
金融(25990)
财经(24116)
经济研究(22535)
(20647)
(19834)
问题(19279)
图书(18659)
技术经济(18246)
现代(16635)
科技(16172)
理论(15985)
资源(15524)
财会(15474)
商业(15389)
共检索到482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海波  王怡琴  卢海涛  刘晨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赋能价值逐渐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赋能和能力视角,探讨如何获取数据赋能价值,未充分考虑数据独特的资源属性。基于案例企业数据赋能实践,从资源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利用资源编排模型打开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的“黑箱”。结果发现:第一,基于资源编排模型,企业可通过数据组合、数据与其它企业资源捆绑、数据利用与价值创造3个过程实现数据赋能。第二,处于不同业务发展阶段,企业数据赋能实现形式包括支持型数据赋能、驱动型数据赋能和使能型数据赋能,其取决于数据信息与数字技术发挥的作用及价值。据此,既为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对企业数据赋能价值获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海波  王怡琴  卢海涛  刘晨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赋能价值逐渐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赋能和能力视角,探讨如何获取数据赋能价值,未充分考虑数据独特的资源属性。基于案例企业数据赋能实践,从资源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利用资源编排模型打开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的“黑箱”。结果发现:第一,基于资源编排模型,企业可通过数据组合、数据与其它企业资源捆绑、数据利用与价值创造3个过程实现数据赋能。第二,处于不同业务发展阶段,企业数据赋能实现形式包括支持型数据赋能、驱动型数据赋能和使能型数据赋能,其取决于数据信息与数字技术发挥的作用及价值。结论既可为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企业数据赋能价值获取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超   刘灿雷  
经济开放、国际贸易与企业技术创新是国际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而潜藏和内嵌于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流动与溢出则是理解开放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视角。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的后向引用数据(backwardcitations)刻画和度量创新情境下技术的跨国流动与溢出,从而在微观层面上识别和检验了国际贸易对中国企业创新的技术流动与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进口对企业发明专利的后向引用具有显著而稳健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企业从一国进口的规模越大,其申请的发明专利中引用该国专利的次数也越多;相比之下,出口的影响并不稳健。本文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进口来源国的技术优势和企业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是影响国际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技术流动与溢出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对于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孙新波  苏钟海  
世界经济的发展呼唤先进制造理念和制造技术,敏捷制造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制造业企业通过了解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机理,可以使其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生产技术促成敏捷制造。然而,已有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过程的研究缺少契合当前情景的视角以及完整、清晰的探究。鉴于此,引入赋能概念,从数据驱动的视角对青岛酷特智能公司的研发、生产和营销3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扎根理论的3级编码技术,构建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敏捷制造的开放式概念框架,通过调研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分析数据,分析并构建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结合已有研究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完善。研究过程严格遵循理论构建的理论-实践-理论研究逻辑。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敏捷制造能力可以通过高效对接消费者需求与资源以及提高中间对接环节的效率来打造。从数据驱动视角看,数据化、标准化和联网化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数据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接入性和流通性,减少制造加工环节的延缓;另一方面,联网化可以让需求数据直接对接企业的资源和制造过程的设备,进而实现资源的自动整合,打造企业高响应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供给。从数据驱动视角构建的敏捷制造过程模型系统详细地解释了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完善和拓展了关于敏捷制造的研究,为未来敏捷制造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启示。此外,为了给企业实践提供更加详细、明确的指导,给出基于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实践指导步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可发  杨慧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链重构已成为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数字化赋能的理论视角,结合对传统制药企业仁和集团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创造主体,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不断重构的研究表明: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价值链重构经历“内部价值链优化—产业价值链整合—生态价值链构建”的演化路径;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对员工、客户、合作、流程和产品的赋能对企业价值链重构产生影响;数字化驱使生态价值链构建成为新的竞争模式,生态价值链构建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的主要方向。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构演化路径模型的提出,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生态价值链以获取系统性竞争优势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金城   姚毓春  
国有企业凭借其资源基础优势与整合调配能力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然而,垂直型组织架构所引致的沟通效率不高、权力向上集中导致的基层创新自主权不足、行政导向下风险保守的决策倾向以及创新战略与实践路径的失衡等典型内在短板依然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创新提供了雄厚的信息基础与技术支撑、新颖的转型模式与价值主张、先进的治理思路与管理手段以及包容的合作平台与产业生态。当前,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仍然面临数据要素驱动能力较薄弱、数字人才培育体系待完善、数字化运营治理能力需加强等现实困境。为此,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深度赋能国有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国有企业在行政化与层级化管理方面的潜在局限、克服风险规避与资源保存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强化数字创新治理,健全数字创新生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技术、管理、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力推进国有企业创新进程,提升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外部约束,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彭正银   张晨   李妍  
平台企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战略支撑和新引擎,实施平台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但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的过程与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过程与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编排实现平台化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依附-交互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意识萌发、参与-拓展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核心构建、联动-集成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价值创造,并形成了“资源获取—转化能力—实施行动—形成结果”的数据资源编排过程。第二,平台化过程中数据资源编排驱动了中小制造企业“被动存储—主动建设—集成运用”的数据资源利用逻辑与“订单式—自主式—平台式”的核心业务拓展逻辑的递进,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要素向数据资产的转化,也进一步激发企业从专注产品价值向追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价值迈进。本文揭示了中小制造企业平台化的过程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为指导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嘉欣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而构建ESG体系成为助力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界定ESG体系基础上,系统分析构建ESG体系面临的各类挑战,提出借助ESG体系赋能企业低碳转型的具体实现路径:一是推动特色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监管政策体系;三是强化ESG理念推广;四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五是积极创建ESG企业示范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亮  罗幼强  何明圆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本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分析,认为商业银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服务供求两端仍然存在多重约束。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商业银行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明确其意义与重点,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金融科技,从五个方面加快银行自身转型,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冯巧根  周时羽  
本文为典型个案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基于环境管理会计(EMA)框架下的成本计量模式应用于中国企业的具体实践。根据文献调查,本文基于环境管理会计中的环境成本理论构建了一个适度的环境成本分配框架,并以某造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借助于这一框架分析了该企业的环境成本现状与特性,并探寻了环境成本发展的潜能。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企业层面缺乏对环境成本类别的全面关注,环境成本数据的获取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外部性与机会成本对企业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陆岷峰  
为进一步发挥小微科创企业在提振实体经济信心中的作用,推动小微企业群体质量的持续提升,数字科技金融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抓手,着力于科技金融模式的优化、风险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成本的压降,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科技金融在服务小微科创企业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双高”问题。在认识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小微企业以及小微科创企业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五种技术手段对数字科技金融发展赋能方式和流程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系统、全面、可行的数字科技金融赋能小微科创企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对推动数字科技金融的健康发展,缓释小微科创企业的融资窘境,激活其生产力,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晓静   董华辉   盛禹欣   于滢  
数字化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大规模应用,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了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路径,即数字金融从缓解融资困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社会价值三个维度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探讨了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数字金融的发展,完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信息优势,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题;构建良好的数字金融生态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柳仪   冯海燕   简兆权  
融通创新是在新发展格局下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能有效促进大企业创新活力的释放和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激发,是协同破解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提升“七条链”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创新主体、资源、能力、成果融合赋能创新融合,通过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协作互动、成果转化、环境优化赋能大中小企业创新畅通。由此提出:加快创新主体数字化转型、加强创新资源数字化配置、重视数字创新能力培育、拓展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以促进数字经济在创新融合中的应用,健全创新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建立创新协作机制、整合创新成果数字化交易平台、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以提升数字经济在创新畅通中的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