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8)
2023(11128)
2022(9066)
2021(8159)
2020(6888)
2019(15221)
2018(14917)
2017(28681)
2016(15345)
2015(16831)
2014(16622)
2013(16365)
2012(14585)
2011(12505)
2010(13171)
2009(12848)
2008(12855)
2007(11743)
2006(10411)
2005(9960)
作者
(41354)
(34534)
(34343)
(32846)
(22238)
(16066)
(15498)
(13034)
(12884)
(12393)
(11824)
(11589)
(11214)
(10818)
(10768)
(10307)
(10196)
(9919)
(9894)
(9826)
(8524)
(8400)
(8328)
(8078)
(7757)
(7741)
(7735)
(7536)
(6777)
(6660)
学科
(81292)
(76462)
企业(76462)
管理(68643)
(66458)
经济(66342)
(29457)
业经(28098)
方法(27721)
(23625)
(22097)
财务(22075)
财务管理(22004)
企业财务(20914)
(20127)
数学(19086)
数学方法(18974)
农业(17320)
技术(17023)
中国(16345)
(15078)
(14248)
(13945)
体制(13389)
(13028)
理论(12496)
企业经济(12313)
审计(12258)
经营(11802)
(11169)
机构
学院(220395)
大学(214983)
(96133)
经济(94374)
管理(92490)
理学(78609)
理学院(77992)
管理学(77237)
管理学院(76817)
研究(64125)
中国(55868)
(52563)
(44906)
财经(40465)
(36638)
(35543)
科学(33642)
(32764)
中心(30980)
(30596)
财经大学(29693)
经济学(29196)
业大(27534)
商学(27414)
(27270)
北京(27258)
商学院(27170)
经济学院(26420)
研究所(26222)
农业(25203)
基金
项目(138170)
科学(111848)
研究(107294)
基金(102947)
(86731)
国家(85874)
科学基金(76927)
社会(71519)
社会科(67952)
社会科学(67935)
基金项目(54162)
(53865)
教育(47698)
自然(46858)
自然科(45745)
自然科学(45736)
自然科学基金(44984)
编号(43687)
(43080)
资助(40253)
成果(35367)
(33958)
(33073)
(32656)
(31395)
国家社会(30470)
重点(30313)
创新(29584)
(28831)
课题(28747)
期刊
(113510)
经济(113510)
研究(67525)
(48622)
中国(47967)
管理(39915)
(31935)
科学(26059)
学报(24859)
(23591)
金融(23591)
农业(21579)
大学(21091)
财经(21034)
技术(20554)
业经(20473)
学学(20118)
(18091)
经济研究(17586)
教育(16929)
财会(16315)
问题(14578)
会计(14161)
(13228)
技术经济(12965)
现代(11852)
世界(10948)
通讯(10877)
会通(10858)
(10812)
共检索到343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敬勇   王盛丹   薛丽达  
数据资产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在对其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数据泄露、歧视性分析、数据质量低下等问题。为了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被引入数字治理研究领域。基于此,本文从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本质、目标、原则、要素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逻辑框架,以推动理论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地,围绕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运行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企业数据资产审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实现审计价值,提升数据资产质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泰晔  张振刚  
数据赋能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对数据赋能的内涵进行阐述;从数据感知、智能认知、动态决策、精准执行4个维度构建了数据赋能的逻辑框架;从数据赋能的逻辑框架、制造业企业创新的5个模块、企业创新能力提升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过程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倪超  
聚焦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与质量提升,以价值增量为核心梳理了小微企业集聚和质量提升的互动耦合逻辑,发掘两者关系的不同类型或模式,并根据互动主体间关系的差异,将互动关系划分为平台型互动关系、带动型互动关系和倒逼型互动关系三种主要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关系提出了互动质量提升的策略路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建辉  
数据资产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是企业的核心资产。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有序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已成为审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逻辑机理出发,论述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内涵要求,剖析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基于此提出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实践路径。对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促进审计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与企业数据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杜国用  杜国功  
以中央企业重组为分析对象,提出包括分析前提、目标体系、对象要素和实现机制的分析框架,可由此对中央企业重组的垄断与竞争、资本集聚集中与中央企业做强做大、地方与国际等应有的逻辑视角进行探讨,进而能较为全面地对中央企业重组进行系统地思考,以求对中央企业重组的开展有所参考。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鄢璐  
本文立足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从研究型审计的宏观性、本质性、多维性、创新性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研究型审计在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论证了研究型审计从审计技术发展理念、审计工作主线、审计作业模式等维度与内部审计工作逻辑具有高度契合性;建立了作用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通过审计管理、审计项目等实现对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的金融机构研究型审计逻辑框架和工作机制,并结合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探索了可以开展的实务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丽芳   曹新宇   边琰澔  
数据资产化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即法律角度的数据资产确权、会计角度的数据资产入表入注和市场角度的数据资产估值交易。技术赋能业务与财务驱动数据创造价值,表明数据具备了资产属性和价值属性。社会对资产和价值的认定有两种方式,会计视角把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且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资源认定为资产,并入表入注正式计入企业资产。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即使具有价值也不计入报表。经济视角认为凡有价值的资源都可以是资产,即使不符合报表确认原则、没有在报表中确认的资源也都是资产。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入注是数据资产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问题,成为数据在要素市场实现创造价值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张可雨  
研究国家审计与公共数据资产管理,旨在帮助公共部门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公共数据资产。文章在规范分析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全流程-基础层-治理层-价值层”构建国家审计与公共数据资产管理的逻辑体系,分析国家审计对公共数据资产管理的动态监管机制、监督协作机制、评价治理机制和价值提升机制,并据此提出推行公共数据资产全覆盖审计、健全公共数据资产审计制度、搭建公共数据资产审计平台、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审计方法四个方面的驱动路径。创新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能够提升国家审计效能,为推动我国数字治理现代化进程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燕  
从技术学习与追赶的视角,对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及汽车四个产业的成长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学习与追赶中呈现出四个特点,即制造工艺先于研发能力进步、本土市场竞争"有控制"但部分"失控"、"制度型市场"提供重要的学习追赶空间、新型举国体制取向。这些特点背后的逻辑遵循有:多元利益主体的复杂动态博弈、部分协调失败与短期绩效目标对战略的叠加性侵蚀、分散的行政决策模式和地方分权体制等几重制度安排。研究结果对我国推进制造业掌握核心技术再造优势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刚  
在对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运用相关逻辑框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西方现代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逻辑推演过程,构筑了集"修己"、"安人"、"谋攻"与"定邦"于一体的新框架,以更好地指导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并提出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运用的制度建设过程应采用渐进式嵌入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景秀丽  王霄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区域投资结构变迁中的"嵌入代理"悖论,提出了结合制度逻辑观和高阶理论的跨层机制。通过中国上市家族企业2006~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了跨层次结构方程建模,结果验证上述理论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鹏  徐向艺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清杰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演化经济学采取与众不同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的行为。本文探讨了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基本逻辑和分析框架(包括基本假设、理论要点),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对该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评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平等的治理主体。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历史使命、利益诉求与文化特征上具有不同的组织属性,这成为阻碍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结构形成的因素。但是双方以职业人才为共同的发展基石,以社会责任为共同的组织愿景,以创新驱动为共同的进步方式,为二者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治理结构提供了逻辑基础。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结构的目的,就是要在明确权利义务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与架构安排以规范校企双方在办学过程中的行为,并为双方持续参与治理提供灵活的框架设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雨  
"让生活更美好"是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共同旨趣。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在动力上面临三重机制: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机制;城区资源配置再平衡机制;以及国家级远景规划加速机制。在路径上应形成二元范畴下的五维框架:一是政府主责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框架;二是结构合理与功能畅通相适配框架;三是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相辉映框架;四是社区繁荣与产业兴旺相促进框架;五是"大改造"与"微更新"相衔续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