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5)
- 2023(14440)
- 2022(11143)
- 2021(9864)
- 2020(7890)
- 2019(17299)
- 2018(16684)
- 2017(31525)
- 2016(17131)
- 2015(18937)
- 2014(18827)
- 2013(18470)
- 2012(16778)
- 2011(14868)
- 2010(15119)
- 2009(14575)
- 2008(14591)
- 2007(13545)
- 2006(12162)
- 2005(11413)
- 学科
- 业(82957)
- 企(77320)
- 企业(77320)
- 济(75395)
- 经济(75268)
- 管理(71912)
- 业经(33090)
- 财(28896)
- 方法(27469)
- 农(26464)
- 务(21063)
- 财务(21034)
- 财务管理(21005)
- 制(20884)
- 企业财务(19873)
- 农业(19188)
- 中国(19181)
- 数学(19042)
- 数学方法(18776)
- 技术(17299)
- 体(15906)
- 划(15363)
- 策(14965)
- 和(14503)
- 理论(14477)
- 体制(13835)
- 企业经济(12714)
- 经营(12167)
- 银(12120)
- 银行(12092)
- 机构
- 学院(253241)
- 大学(247792)
- 济(104473)
- 经济(102433)
- 管理(99792)
- 理学(84746)
- 理学院(83927)
- 管理学(82793)
- 管理学院(82323)
- 研究(82170)
- 中国(66340)
- 财(54370)
- 京(52090)
- 科学(48237)
- 农(45149)
- 财经(41188)
- 江(41092)
- 所(41028)
- 中心(37604)
- 经(37292)
- 业大(36641)
- 研究所(36426)
- 农业(35453)
- 北京(32474)
- 州(31836)
- 经济学(31133)
- 院(30473)
- 财经大学(30164)
- 范(28662)
- 商学(28365)
- 基金
- 项目(163286)
- 科学(130084)
- 研究(121649)
- 基金(119118)
- 家(103475)
- 国家(102497)
- 科学基金(89175)
- 社会(78995)
- 社会科(74750)
- 社会科学(74731)
- 省(65212)
- 基金项目(61688)
- 自然(56325)
- 自然科(54995)
- 自然科学(54976)
- 教育(54417)
- 自然科学基金(54060)
- 划(53474)
- 编号(48790)
- 资助(47178)
- 成果(39716)
- 业(37752)
- 创(37573)
- 重点(36813)
- 制(36606)
- 发(35552)
- 部(35438)
- 创新(34251)
- 课题(34111)
- 国家社会(33122)
- 期刊
- 济(126347)
- 经济(126347)
- 研究(75646)
- 中国(55719)
- 财(47379)
- 管理(44382)
- 农(44057)
- 学报(37872)
- 科学(36121)
- 大学(29954)
- 农业(29930)
- 学学(28515)
- 融(25227)
- 金融(25227)
- 教育(24822)
- 技术(23785)
- 业经(23197)
- 财经(21331)
- 经济研究(19506)
- 经(18442)
- 业(17473)
- 问题(15813)
- 技术经济(13955)
- 财会(13734)
- 现代(13015)
- 版(12612)
- 会计(12443)
- 贸(12361)
- 世界(12243)
- 商业(11760)
共检索到395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喜英 谢任依 郭伟
算法向善是算法规制的价值追求,实现算法向善对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关于如何推进算法向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学术界和实务界深入探索。企业数字责任与算法向善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是企业数字责任制度出场的内在逻辑,因此,本文基于企业数字责任制度视角,对如何推进算法向善进行一系列创新性探讨。首先阐明算法向善与企业数字责任之间的内在逻辑,其次论述企业数字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最后对制度实施主体、实施条件和实施范畴进行剖析,形成企业数字责任制度的实现路径,以制度创新的方式推进算法向善,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明
民营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中最成功的增量事件,这不仅由于其显性的经济贡献,并且也将持续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结构性变化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既是衡量民营经济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尺,也深刻地重塑着我国现代性发展的底层逻辑。本文聚焦环境治理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视角,分析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机制,客观揭示一段时期来多元主体间互动博弈的现况及成因,对环境治理"3.0版本"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何以可能的议题予以深入解析,进而尝试探究整体完善的可能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 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骁 周克清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本文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服务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纳税人及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定位。最后本文认为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以营改增为突破口,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加强预算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明慧 王婷 齐海鹏
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是保障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良性运行的必要举措,也是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构成环节。秉承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公平性、效率性与可持续的制度理念,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经历了由低到高的演进脉络,与之相应的是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分担呈现出由高度分权到高度集中的逻辑变迁过程。基于我国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现实约束,从初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是合意性的路径选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辛杰 齐子睿 丁立
本文归纳了元宇宙价值共生演化的四个阶段,总结元宇宙企业价值共生的实现路径:统一价值共识奠定元宇宙运行基础,技术、能力、资源支撑企业价值共生循环,集成性平台促使企业价值共参,并用一张图归纳总结了元宇宙企业价值共生的运行机制,为元宇宙企业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唐茂林 王淑贤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学界一直是分歧多于应有的共识,主要原因是基于效率视角的经济理性分析主导着话语权,却过于注重技术环境和效率机制,而忽视了基于合法性视角的制度理性分析,忽视了制度环境和合法性机制。为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逻辑,文章首先反思经济理性,并从新视角——合法性视角突出制度理性,指出制度理性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逻辑的起点。接着,按"制度环境—制度压力—企业行为"逻辑,着重分析了制度环境和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合法性机制模型,其核心观点是制度环境对企业产生制度压力,通过规制机制、规范机制和模仿机制导致企业行为。最后,得出结论及其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玉茹 刘金方
数字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智慧手段,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乡风文明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创新共享的乡村数字经济平台,营造绿色、低碳的数字农业生态,建设精准、科学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赋能结构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利 曹俊勇 何健诚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已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数字经济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在促进人口流动与融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空间布局的均衡与协调、提升社会服务的普及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成效,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在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数字鸿沟、创新动力不足、人才短缺等挑战与问题。因此,应当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均衡化进程、提升全社会数字创新意识与能力、强化数字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入手,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侯水平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社会规范对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不损害或增加各种利益相关者福利的规制。相关者的多元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与CSR相适应的规制应具有复合弹性特征。完善的CSR体现了法律规制、道德约束和行业等自律的内在统一。法律责任维护的是CSR的底线;道德责任反映了CSR的价值追求;自律责任强化了CSR的实现机制。经济责任不是社会规制层面的概念,而只是CSR规制体系下的具体内容之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过去40年中国推动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顺应了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形势并抓住了战略机遇,获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特点,中国也进入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本质上看,制度型开放就是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在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设计中,形成与国际经贸活动中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规则和制度体系,是对新一轮高标准化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先进制度安排。据此,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改革机制、加快并以更大力度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积极为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做出应有贡献等,是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的必由之路。如此,才能在顺应乃至引领第四轮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实现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君
完善回应型预算管理制度,是实现应急预算管理的现代化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财政进行了大量应急性投入,但应急财政预算管理在回应内容、程序、成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回应型应急预算制度缺失,缺乏公开释明、协商调整、绩效评测、质询问责制度。笔者在对我国应急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从事前、事中、事后、救济四个环节,完善应急预算公开释明制度以提高可理解性,规范应急预算回应形式与程序以提高可回答性,绩效评测常态化以提高可知情性,完善回应责任制度以提高可问责性,构建回应型应急预算决策制度、回应型应急预算执行制度、回应型应急预算评价监督制度,并通过应急预算法律、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三个层级架设将回应型应急预算的制度安排具象化,从应急财政预算管理维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晓东 谢莉娟
西方国家实践经验表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企业社会责任(CSR)成功推进的关键,并决定着消费模式的良性变迁。立足于国内CSR推行不畅的现实以及扩大、优化内需的必要性,文章通过理论回顾阐释了责任消费与CSR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社会守则"导向和"社会意识"导向两种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建立责任消费与CSR互动影响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建立消费者维度的CSR优先标准,实现CSR评价体系的量化及标准化,推行CSR量化结果的标签化。
关键词:
责任消费 企业社会责任 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亿武 李丽莉 郭红东
传统农业是生产要素长期没有发展、要素投资回报率低下、高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向传统农业引进新质生产要素。工业生产要素的注入带来了显著的农业产出增长,并将自然经济状态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却也带来了农民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时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民生产决策盲目问题、农业生产管理粗略问题、农民对接消费者困难问题、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数字化承接工业化推动农业再改造,通过赋能农民生产科学决策、农业生产精准管理、直通直达消费者、农业公共服务集成供给,弥补了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实现农业数字化改造须同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采取措施为引进数字生产要素创造条件,既要建立适于农业数字化改造的制度体系,又要重点对数字基建、数字创新和农民数字人力资本进行公共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