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58)
2023(18420)
2022(15168)
2021(13707)
2020(11240)
2019(24824)
2018(24362)
2017(45971)
2016(24961)
2015(27667)
2014(27101)
2013(26745)
2012(24668)
2011(22336)
2010(22655)
2009(21291)
2008(21385)
2007(19503)
2006(17589)
2005(16337)
作者
(73873)
(61826)
(61576)
(57904)
(39310)
(29488)
(27488)
(23837)
(23424)
(22126)
(21219)
(20552)
(19956)
(19911)
(19298)
(18734)
(18271)
(18136)
(17867)
(17800)
(15530)
(15392)
(14919)
(14117)
(13980)
(13827)
(13799)
(13794)
(12345)
(12259)
学科
(109651)
经济(109502)
(98629)
管理(89263)
(87893)
企业(87893)
方法(39543)
业经(36854)
(34276)
(33642)
中国(31698)
数学(30077)
数学方法(29847)
(26110)
技术(24997)
地方(24854)
农业(24166)
(23108)
财务(23073)
财务管理(23039)
企业财务(21882)
(20106)
贸易(20085)
(19509)
(19200)
银行(19140)
理论(18860)
(18687)
(18419)
(18401)
机构
学院(361951)
大学(355458)
(152397)
经济(149424)
管理(141018)
研究(123784)
理学(119685)
理学院(118424)
管理学(116843)
管理学院(116155)
中国(97099)
(76113)
科学(74017)
(72503)
(67127)
(63044)
(58214)
研究所(56457)
中心(56419)
财经(55787)
业大(54657)
农业(52520)
(50566)
北京(48130)
(45651)
经济学(45511)
(44530)
(44330)
师范(43778)
(41232)
基金
项目(234048)
科学(185135)
研究(172066)
基金(168603)
(147820)
国家(146434)
科学基金(125897)
社会(111134)
社会科(105485)
社会科学(105463)
(94414)
基金项目(88929)
自然(79800)
自然科(77975)
自然科学(77954)
(77892)
教育(77349)
自然科学基金(76651)
编号(68421)
资助(67023)
(54920)
成果(54717)
(54442)
重点(52957)
(50710)
创新(50134)
(48869)
课题(48223)
(47283)
国家社会(46367)
期刊
(180156)
经济(180156)
研究(108624)
中国(82201)
(63327)
管理(59920)
(59715)
学报(56073)
科学(52886)
农业(43051)
大学(43021)
学学(40669)
教育(39416)
(37474)
金融(37474)
技术(34767)
业经(32035)
财经(28515)
经济研究(27954)
(25719)
(24733)
问题(23229)
技术经济(20768)
科技(19163)
(18279)
现代(17696)
商业(17632)
世界(17361)
(17221)
国际(16327)
共检索到567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钢   刘贤铤   闫伟男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俨然成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探究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其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基于2011—2021年的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其新质生产力发展,此结论在经历替换变量、排除政策冲击、工具变量法等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并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赋能效果。进一步基于分组回归的异质性探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高供应链效率企业以及产融结合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赋能效果更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段钢   刘贤铤   黄悦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和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两个方面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低融资约束的企业、高技术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波   曾丽丹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命题,数字金融发展为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测度并分析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对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加快推动区域新质生产力形成;通过增强创业活跃度和优化产业结构,数字金融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强度持续提升,科技生产力增长更为明显;受数字鸿沟制约,数字金融对缺乏区位优势及经济基础薄弱城市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小婷   李敏  
文章选取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赋能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可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继而促进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和绿色金融发达地区更为明显。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伴随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跨过不同门槛值,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德宇   王珂凡  
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考察了营商环境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改善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大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营商环境改善能够通过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时,应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树林  李梦洁  胡苏敏  
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下,微观企业必然受到影响,那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影响的具体机制何在,这些机制对不同特质的企业是否有差异?为回答这些问题,借助Python与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8—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影响机制,以及机制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1%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18.29%,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数字化后的1至3年内均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通过促进内部资源协同、增强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优化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内部资源协同机制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相比于高技术产业企业,劳动力素质优化机制在非高技术产业企业中更显著。以上结论为企业建设内外部数字化信息平台、增强数字化人才积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数智化创新政策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能够优化供应链配置、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发现:数智化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数智化创新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3条路径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智化创新政策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应存在城市和企业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围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大型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积极实施和推广数智化创新政策,加快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主导下的新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文本数据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科技创新规划中划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细,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实证检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价值链位势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程度在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在高竞争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化转型程度、高技术多元化程度的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政府既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企业价值链位势攀升,还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各类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关键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慧智   李犀尧  
本文以2011~202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深层逻辑,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满足了新质生产力的催生条件;(2)不同特征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存在异质性,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有利于提升技术密集型企业、东部企业、国有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这有助于企业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并助力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3)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渠道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层支撑,而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芳   张和平   孙晴晴   刘禹轩  
通过对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层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提高新质生产力,一是从管理层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二是从生产层面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对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增量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万大发  
产品创新是一种新的潜在的生产力一、产品创新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包括所有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作用的是人类运用现代知识和手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即不断发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这种创造力,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新发现,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新发明、新改进,以及大量的科学知识的实验,技术经验的积累,在怎样生产产品和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前者是产品创新的方式与过程,后者是产品创新结果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怎样生产产品,即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去生产产品,直接作用于历史发展的进程;生产什么档次、什么水平的产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拔尖创新人才是连接教育和新质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需求侧”的人才需求引导、“供给侧”的人才资源供给和“主体侧”的人才创新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顶层设计,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保障;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供给;激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活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支撑;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