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09)
- 2023(14630)
- 2022(11318)
- 2021(10274)
- 2020(8375)
- 2019(18819)
- 2018(18942)
- 2017(37560)
- 2016(20258)
- 2015(22718)
- 2014(22584)
- 2013(21857)
- 2012(19555)
- 2011(17315)
- 2010(17857)
- 2009(16825)
- 2008(16819)
- 2007(15324)
- 2006(13860)
- 2005(12990)
- 学科
- 济(92812)
- 经济(92713)
- 业(88445)
- 企(80684)
- 企业(80684)
- 管理(74827)
- 方法(37285)
- 业经(34247)
- 农(29779)
- 数学(28912)
- 数学方法(28354)
- 财(28280)
- 中国(24744)
- 农业(21049)
- 务(20577)
- 财务(20522)
- 财务管理(20501)
- 策(19707)
- 企业财务(19373)
- 技术(19065)
- 制(18833)
- 理论(17451)
- 地方(16621)
- 划(16199)
- 和(15481)
- 贸(15382)
- 贸易(15371)
- 易(14960)
- 体(14091)
- 银(13862)
- 机构
- 学院(289645)
- 大学(280919)
- 济(124791)
- 经济(122393)
- 管理(119375)
- 理学(101809)
- 理学院(100899)
- 管理学(99276)
- 管理学院(98721)
- 研究(90496)
- 中国(73255)
- 财(59964)
- 京(58585)
- 科学(50601)
- 财经(46099)
- 江(45929)
- 所(43778)
- 农(42556)
- 中心(41742)
- 经(41702)
- 研究所(38913)
- 业大(37538)
- 北京(36790)
- 经济学(36769)
- 州(36219)
- 范(34456)
- 师范(34187)
- 财经大学(33624)
- 院(33197)
- 经济学院(33073)
- 基金
- 项目(182775)
- 科学(146924)
- 研究(139865)
- 基金(133016)
- 家(112812)
- 国家(111757)
- 科学基金(99247)
- 社会(90444)
- 社会科(85911)
- 社会科学(85891)
- 省(73066)
- 基金项目(68509)
- 教育(64002)
- 自然(61868)
- 自然科(60553)
- 自然科学(60544)
- 自然科学基金(59535)
- 划(59114)
- 编号(58170)
- 资助(54562)
- 成果(47053)
- 创(40953)
- 发(40443)
- 重点(40441)
- 部(39933)
- 课题(39862)
- 业(38110)
- 创新(37366)
- 国家社会(37213)
- 项目编号(36043)
- 期刊
- 济(146002)
- 经济(146002)
- 研究(87033)
- 中国(58085)
- 管理(51704)
- 财(49548)
- 农(40942)
- 科学(35778)
- 学报(33398)
- 教育(31282)
- 融(30392)
- 金融(30392)
- 技术(29927)
- 农业(27973)
- 大学(27531)
- 业经(26842)
- 学学(25860)
- 经济研究(23594)
- 财经(23113)
- 经(19993)
- 问题(18394)
- 技术经济(17293)
- 业(17144)
- 现代(15374)
- 贸(14848)
- 商业(14792)
- 统计(14721)
- 策(14395)
- 世界(14091)
- 财会(13798)
共检索到445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蕾 马慧洁 周艳秋
当前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部分大型企业与处于“数字+企业”机械组合阶段的多数中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数字化转型“马太效应”。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冲击与组织响应两类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并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式、生态共建式和资源整合式三种基础模式及其应用思路。以政府顶层设计为指引,以行业规划推动为支撑,以企业组织响应能力提升为核心,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完善多维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化规划体系,拓宽行业数字化合作渠道;推动组织战略变革,加快组织结构创新,强化数据资源整合。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转型模式 前因组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永贵 汪淋淋
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转型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却不容乐观,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模式仍然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重要难题。本文创新性地识别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战略类型,并从战略与模式匹配的视角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转型模式的选择问题。具体而言,本文率先从数字化资源投入和组织适应性两个关键维度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划分为变革依赖型、生态导向型、业务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四种转型战略;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转型模式匹配的过程模型,以期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洞见与指引。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转型战略 转型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竞 胡茜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及转型路径时序性演进规律研究较为缺乏。基于战略三角观,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fs QCA方法探究制度、产业和动态能力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多重并发,战略三角协同匹配共同作用于数字化转型;第二,存在制度突出型、产业利用型、制度产业并驱型和战略三角配合型4种高数字化转型模式;第三,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三阶段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宏观制度导向—中观产业推动—微观企业内驱”的下沉过程;第四,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企业主要依赖先行产业试点优势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中部地区企业借助制度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西部地区缺乏产业与制度优势,需要借助产业、制度、资源3方面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羽卓 许潆方
基于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两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促进企业渐进式创新的同时,也抑制了其突破性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资源更充裕,即企业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弱时,数字化转型对渐进式创新的促进作用与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会有所减弱;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及融资约束较弱因而数字化转型使其倾向于突破式创新,该策略与民营企业相反。此外,数字化转型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传统行业企业中,在新兴产业中并未显现,表明不同企业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对创新策略的选择具有差异性。鉴于此,应通过加强政企合作、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以构建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生态、完善银行贷款机制等方式推动企业突破式创新,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裴璇 刘宇 王稳华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管理层的背景特征和社会资源等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企业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且能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就企业而言,应抢抓数字化转型新机遇,培育数字化转型新文化,强化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共识,利用战略布局优化和能力提升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就政府而言,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构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机制,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化人才队伍,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忱 虞诗强
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协同问题是导致目前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实现业务员工和传统企业良性互动的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与业务高效协同,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本文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微观视角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业务员工和传统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两者的行为演化特征及其稳定策略,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演化趋势和结果产生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针对传统企业内部业务协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传统企业 业务协同 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由瑞凯 赵璐 刘婉平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建筑企业发展现状和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趋势出发,分析新时期建筑企业长足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老牌建筑工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解读和分析,提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建议,为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薇 陈婷婷 周业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趋势和竞争环境日新月异,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创新能力和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必要举措。文章从数字化转型的环境和重要性展开分析,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具体路径,并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张君秋 叶宝升 陈一华
基于组织变革理论与知识基础观,引入知识管理与企业家导向变量,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与情境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管理在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相比于低水平企业家导向,高水平企业家导向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弱化知识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小艳
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时代挑战、实现降本增效、彰显精细特色、引领智能潮流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面临转型意愿增强但转型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改善但技术环境欠佳、合作意识增强但协同水平不高、政策支持增强但精度亟待提高等制约因素。在提升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夯实人才队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优化转型环境、在培育数字生态的基础上提高协同水平、在优化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改进服务水平,是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专精特新 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 创新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钰华 张延莉 石蓉荣 尹巧一 宋典
为揭示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组织韧性前因条件的组态效应,本文以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法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采用fsQCA分析了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非沉淀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感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前因条件对组织韧性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提升的本质为多因素的耦合与协同,具有多元化的模式和多条路径。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包括“全面数字化转型—适应能力”双元协同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双元协同型和“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资源—能力”三元协同型。数字化转型在“专精特新”企业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中发挥创造机制、增强机制和重塑机制。“专精特新”企业在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方面呈现一定的聚焦性,且这种聚焦性受企业数字化水平高低影响。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组织韧性提升机制的理论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钰华 张延莉 石蓉荣 尹巧一 宋典
为揭示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组织韧性前因条件的组态效应,本文以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法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采用fsQCA分析了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非沉淀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感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前因条件对组织韧性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提升的本质为多因素的耦合与协同,具有多元化的模式和多条路径。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包括“全面数字化转型—适应能力”双元协同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双元协同型和“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资源—能力”三元协同型。数字化转型在“专精特新”企业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中发挥创造机制、增强机制和重塑机制。“专精特新”企业在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方面呈现一定的聚焦性,且这种聚焦性受企业数字化水平高低影响。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组织韧性提升机制的理论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亮 聂毅桐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资源与企业创新发展不断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发展趋势。然而,现实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重重,如何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以73家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检验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企业年龄、技术研发、创新环境和行业竞争6个条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效应,探究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转型成功。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组态路径主要有4条,分别是:以行业竞争小为核心条件的居安思变谋转型、以盈利能力强和企业年龄小为核心条件的资金支持助转型、以企业年龄小与技术研发强为核心条件的技术研发促转型、以企业规模小为核心条件的生存压力求转型。同时还发现,中小型企业转型路径多于大规模企业,且行业竞争激励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意识,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