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6)
- 2023(17340)
- 2022(14198)
- 2021(12821)
- 2020(10696)
- 2019(24237)
- 2018(24095)
- 2017(47252)
- 2016(25675)
- 2015(28571)
- 2014(28418)
- 2013(28178)
- 2012(25672)
- 2011(22361)
- 2010(22594)
- 2009(21265)
- 2008(20695)
- 2007(18316)
- 2006(16189)
- 2005(14715)
- 学科
- 济(114295)
- 经济(114168)
- 业(97785)
- 企(87525)
- 企业(87525)
- 管理(86539)
- 方法(52144)
- 数学(41941)
- 数学方法(41607)
- 业经(35936)
- 财(34222)
- 农(33235)
- 中国(29522)
- 务(24722)
- 财务(24652)
- 财务管理(24580)
- 农业(23933)
- 企业财务(23356)
- 地方(21347)
- 技术(21080)
- 制(20531)
- 理论(19389)
- 学(19008)
- 和(18964)
- 贸(18512)
- 贸易(18498)
- 易(17916)
- 划(17693)
- 策(17030)
- 环境(15625)
- 机构
- 学院(365523)
- 大学(362401)
- 济(151713)
- 管理(150628)
- 经济(148775)
- 理学(130147)
- 理学院(128893)
- 管理学(127056)
- 管理学院(126397)
- 研究(114512)
- 中国(88896)
- 京(77343)
- 财(71626)
- 科学(68326)
- 财经(57630)
- 农(57137)
- 所(56208)
- 江(54435)
- 经(52461)
- 中心(52100)
- 业大(52048)
- 研究所(50376)
- 北京(47967)
- 经济学(45924)
- 农业(44616)
- 范(44287)
- 师范(43907)
- 州(43825)
- 财经大学(42669)
- 经济学院(41787)
- 基金
- 项目(245151)
- 科学(194714)
- 研究(182491)
- 基金(179590)
- 家(154485)
- 国家(153120)
- 科学基金(134043)
- 社会(117474)
- 社会科(111520)
- 社会科学(111490)
- 省(95685)
- 基金项目(95108)
- 自然(85541)
- 自然科(83570)
- 自然科学(83554)
- 教育(82561)
- 自然科学基金(82117)
- 划(78705)
- 编号(74535)
- 资助(73401)
- 成果(59481)
- 部(54178)
- 重点(54013)
- 创(52788)
- 发(52092)
- 课题(50004)
- 国家社会(48768)
- 创新(48664)
- 教育部(47143)
- 人文(46883)
- 期刊
- 济(167318)
- 经济(167318)
- 研究(108889)
- 中国(68903)
- 管理(58692)
- 财(58586)
- 农(52533)
- 学报(52123)
- 科学(49207)
- 大学(40486)
- 学学(38187)
- 农业(36507)
- 教育(35436)
- 技术(32690)
- 融(31579)
- 金融(31579)
- 业经(29099)
- 财经(28668)
- 经济研究(27276)
- 经(24549)
- 问题(21994)
- 业(20984)
- 技术经济(20062)
- 图书(17926)
- 财会(17828)
- 现代(17771)
- 商业(17272)
- 理论(17175)
- 科技(16416)
- 会计(15934)
共检索到537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瑛玫 王小娟 杨忠海
审计延迟因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运营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笔者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资源有限理论,运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有效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证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了审计延迟;业务复杂度中介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延迟的增加;企业财务业绩和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分别负向调节业务复杂度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延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证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审计延迟的状况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较低的企业和维护市场法治环境评分高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延迟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审计延迟影响因素和数字化转型对第三方审计影响等学术领域的现有文献,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业务复杂度、财务业绩和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等多重变量共同作用下增加审计延迟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审计师提高审计效率和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喆 张锟澎
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指标,从审计延迟的视角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显著增加了审计延迟,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主要是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技术应用显著增加了审计延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数字化对审计延迟的正向影响;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虽然审计师投入更多审计时间,但并不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审计质量。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 审计延迟 审计质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钟高 李文灿
基于治理“脱实向虚”这一经济热点问题,本文探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延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显著增加审计延迟。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经营风险、代理成本、业务复杂度的增加成为企业金融化增加审计延迟的可能路径,而且从金融化现象的时间轴(流动性)看,相对于短期金融资产,持有长期金融资产更能增加审计延迟。研究表明,审计延迟作为财务报告及时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受到企业金融化现象及其由此可能引发的潜在审计风险的重大影响,既从审计视角拓展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也为年报披露的制度安排与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审计延迟 审计风险 信息披露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吴智华 罗建强 赵艳萍 秦军昌
服务型制造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基本理论。针对当前对其定量分析的不足,考虑在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中增加服务模块,通过增加服务模块前、后的利润模型的对比,旨在解决3个方面问题:1)在产能约束条件下,服务模块最优服务能力;2)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在生产系统中的移动问题;3)如何对增加的服务模块进行最低价格的补偿。结论表明:在服务需求增长的条件下,企业减少其产出水平并不一定会导致利润降低;在CODP下游增加服务模块,理性的企业会将CODP定位向上游移动或剥离CODP上游的非核心业务,转而聚焦于通过提供服务实现客户价值的创造,以谋求利润的增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顿巧玲 李勇
较弱的内部控制会增加会计错误存在的可能性及发现错误的难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审计师需要扩大工作范围和实施额外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导致更长时间的审计延迟。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上市公司审计延迟的影响,旨在为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有效性 审计延迟 内部控制指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二华 黎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劳动力供给开始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步预计将于2017年正式推出延迟退休的方案,民众对此政策的推行多有排斥,反对意见层出不穷,而延迟退休究竟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却不甚清晰。为此,本文将基于企业的视角,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讨延迟退休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成本、非经济成本以及各项收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正确应对延迟退休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延迟退休 企业视角 成本收益分析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翟华云 李倩茹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利用文本挖掘和人工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从二维角度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来提高审计质量;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商业模式创新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主要出现在盈利、机构持股较高及非国有企业里,并且在2015年国家实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方案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审计后果,为注册会计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错报风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建强
客户知识是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织资源。剖析了客户知识在生产系统中的流转逻辑;研究了客户知识管理在延迟生产系统的演化规律: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上游的生产活动是将客户定制需求信息抽象、收敛和集成为客户知识的过程,并为后续的定制生产做准备;而CODP下游则是客户显性和隐性知识交互,在客户全程/实时参与下的定制过程;以定制家具为例,阐述了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延迟生产系统的运行逻辑;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 杨亚平
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造成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加剧了企业的避税活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帮助企业进行跨区域关联交易和增加企业信息不透明度导致了税收规避活动增多。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媒体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会计信息可比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引致的避税效应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是抑制企业利用数字技术避税的有效渠道。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完善数字经济税收征管体系、抑制企业避税行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梅芳 黄美仪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配置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高管和组织层面能力视角,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108家物流企业为样本,运用必要条件分析法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高管领导能力(高管社会资本、高管人力资本、高管认知)和组织成长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个能力并非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但提高吸收能力对高水平数字化转型起到普适的作用;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的充分条件是不同能力的协同匹配,但不要求每个能力均处于高水平状态;存在3条高水平数字化转型组态路径(S1a、S1b、S2)和3条非高水平数字化转型组态路径(NS1、NS2、NS3),且高水平与非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是非对称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晨
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审计质量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审计质量。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质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审计师技术背景特征和企业科技属性特征的不同会对两者关系产生差异性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昌 连港慧 徐蔼婷
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亟须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实现绿色发展、解决制度和效率困境的“破局”关键。本文尝试在深度解读企业绿色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解构数字化转型驱动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基于2009~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绿色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区域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应更强;相较于非重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基于多方压力而更具绿色转型内生动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从作用路径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内部能力建设、增强市场外部关注、吸引政府补贴三种途径促进绿色转型。从政策层面看,低碳城市试点在数字化转型对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双碳”目标囿于提出时间较短,其激励作用尚未显现。本研究拓展了绿色转型的研究视角,为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双转型”融合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双碳”愿景下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提供了路径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洁 周胜娣 王改银
数字技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构建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字化词汇网络,通过判断企业在数字化网络中的嵌入程度生成数字化转型深度与广度指标,并探究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深度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而数字化转型广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期间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是数字化转型广度的潜在影响渠道。此外,异质性检验发现,劳动密集型和内部控制能力强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推进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笑凡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制造企业2013—2020年的数据为例,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审计投入会增加,审计师收费也会增加,但审计师更倾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有一些不利影响,同时,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实施,也会加大审计师的执业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国际“四大”审计和国有产权性质分别减弱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收费的正向关系,在审计投入和审计意见方面无明显区别。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审计投入 审计收费 审计意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希余 刘艺婷 沈泽凯
依据2010—2022年中国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与审计费用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在重污染行业尤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商誉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提升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鉴于此,企业应加强精细化审计成本预见性与规划性,全面考虑数字化投资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平衡,适时调整审计策略与资源配置,监管层需适时调整审计行业规则应对数字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