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74)
- 2023(20358)
- 2022(16630)
- 2021(15320)
- 2020(12752)
- 2019(28677)
- 2018(28293)
- 2017(55176)
- 2016(29604)
- 2015(32985)
- 2014(32691)
- 2013(32013)
- 2012(28850)
- 2011(25522)
- 2010(25131)
- 2009(23201)
- 2008(22718)
- 2007(20107)
- 2006(17402)
- 2005(15583)
- 学科
- 济(126536)
- 经济(126400)
- 业(105696)
- 管理(97253)
- 企(93969)
- 企业(93969)
- 方法(55633)
- 数学(45599)
- 数学方法(45045)
- 业经(38076)
- 财(36954)
- 农(36894)
- 中国(32949)
- 务(26178)
- 农业(26116)
- 财务(26098)
- 财务管理(26060)
- 地方(25576)
- 企业财务(24744)
- 制(23479)
- 技术(22297)
- 理论(22258)
- 学(21812)
- 和(21439)
- 贸(20727)
- 贸易(20717)
- 易(20104)
- 划(19553)
- 策(18438)
- 环境(18291)
- 机构
- 学院(416911)
- 大学(413791)
- 管理(170763)
- 济(170045)
- 经济(166646)
- 理学(147991)
- 理学院(146473)
- 管理学(144077)
- 管理学院(143304)
- 研究(131905)
- 中国(100895)
- 京(86859)
- 科学(79902)
- 财(78536)
- 农(64215)
- 所(63796)
- 财经(63364)
- 江(60769)
- 中心(60429)
- 业大(59560)
- 研究所(58011)
- 经(57848)
- 北京(54053)
- 范(53126)
- 师范(52672)
- 经济学(51428)
- 农业(50019)
- 州(49127)
- 院(48742)
- 财经大学(47229)
- 基金
- 项目(286529)
- 科学(228324)
- 研究(212248)
- 基金(209982)
- 家(181415)
- 国家(179854)
- 科学基金(157414)
- 社会(136516)
- 社会科(129497)
- 社会科学(129466)
- 省(111630)
- 基金项目(111060)
- 自然(101163)
- 自然科(98886)
- 自然科学(98867)
- 教育(97188)
- 自然科学基金(97101)
- 划(93047)
- 编号(86639)
- 资助(85167)
- 成果(68599)
- 重点(63596)
- 部(63094)
- 发(61384)
- 创(61216)
- 课题(58368)
- 国家社会(56853)
- 创新(56670)
- 教育部(54815)
- 科研(54349)
- 期刊
- 济(185553)
- 经济(185553)
- 研究(119509)
- 中国(74633)
- 管理(66152)
- 财(62724)
- 学报(60195)
- 农(59035)
- 科学(57635)
- 大学(47166)
- 学学(44435)
- 教育(43353)
- 农业(41016)
- 技术(38372)
- 融(35646)
- 金融(35646)
- 业经(32817)
- 财经(30993)
- 经济研究(29429)
- 经(26685)
- 问题(24289)
- 业(23075)
- 技术经济(21626)
- 图书(20287)
- 现代(19864)
- 商业(19549)
- 科技(19215)
- 版(18806)
- 理论(18716)
- 财会(18486)
共检索到601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锴 纳超洪 樊骁
加快资本跨区域流动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异地并购这一重要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形式,考察新发展格局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并购交易成本和提高集团管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异地并购决策,尤其对跨省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并购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税负水平更低、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更高以及目标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更好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地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强;同时,这一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管具有金融背景或海外背景的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跨区域流动驱动因素的研究,从异地并购视角提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微观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敏 蓝发钦 国文婷
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结合地区货物运输数据及企业供应链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省际贸易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省际贸易有力推动了资本的跨区域流动,表现为省际异地并购数量及规模的显著提升。信息机制及避险机制是省际贸易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的重要渠道。信息机制中,省际贸易联系缓解了地区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为新技术学习提供便利。避险机制中,企业出于规避竞争替代风险及违约风险的动机,提升了其异地投资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省际流出学习效应及流入学习效应同时存在;加强地区营商环境及信任环境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放大省际贸易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推动作用。本文结论丰富了资本跨区域流动影响因素研究,为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婕 董静 邓浩然
资本跨区域流动是优化地区间资源配置、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而金融要素又是促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推动力。为此,文章从异地并购的视角探讨了风险投资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多维管理层特征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参与程度的提升促使被投企业扩大异地并购规模,从而推动了资本跨区域流动;但风险投资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可能发生在各风险投资股东均为非大股东、主导风险投资为非国有产权属性和风险投资联合投资的情境中。(2)风险投资介入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并购发达地区企业的逆流并购的情境中更显著,且风险投资的参与也打破了地理距离障碍,激发被投企业愿意在远距离的异地并购中扩大投资规模。(3)企业管理层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抑制了风险投资参与程度对异地并购规模的促进作用;CEO任期的增加强化了风险投资参与程度对异地并购规模的促进作用。文章提供了风险投资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经验证据,对优化企业异地并购决策以及推动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凤荣 苗妙
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本跨区流动作为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表征着市场化进展程度,同时受制于政府干预导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本文旨在从税收竞争角度考察资本跨区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长期以来,税收竞争的资本流动效应是公共经济学与投资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既有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形成与FDI等方面。但是,前者忽略了资本流动的方向性,后者囿于投资方式的同质性。企业异地并购是资本跨区(跨国)流动的微观过程,也是企业基于区位选择的成长路径。本文从企业异地并购这一独特的微观视角切入,运用因子分析法度量我国30个省份税收负担和环境得分,以2009-2011年间发生的国内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事件为样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周冬华 万贻健
数字经济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法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跨地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异地子公司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企业跨地域发展,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和安慰剂检验、替换数字化转型和跨地域创新指标、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知识流动、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提升企业跨地域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有利的外部环境是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的关键;同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突破战略距离,提升欠发达地区子公司的自主创新水平,优化创新结构、实现创新的“增量提质”。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跨地域创新的促进作用能进一步提升异地子公司运营效率和经营绩效。本文研究有助于揭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内在机制,并为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粮 邓欣晨 邵旭方 郝颖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来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地股权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异地股权投资规模,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资本的跨区域流动;数字化转型公司进行异地股权投资有助于提升公司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以及市场价值;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地股权投资的激励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以及融资约束较高的样本中更为强烈,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以及资源获取等机制影响公司异地股权投资行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川 吴沁泽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外部监督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化转型意愿,通过信息改善效应增加企业绿色化转型资源,通过生产智能化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化转型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以2010—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技术创新、生产水平、环境保护、社会评价4个维度的8项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化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促进效应在高科技企业、非重污染企业、非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等路径来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但该调节效应在重污染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重视和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以数智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环境规制制度体系,有序推进企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光晖 冯蛟 雷婷 王楠
数字化为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企业内外部双重机制检验的视角,以2013—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环境责任表现,特别是对增强环境意识、改善末端污染治理,以及部分前端预防措施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表现的正向关系有着负向调节作用,即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第三,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的内部途径以及增加媒体关注的外部途径,促进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承担。第四,在国有企业、重点排污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数字化助力绿色发展内在机理的理解,也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拓展了数字化与企业环境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视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鸣 孙鹏博 杨晨
“稳增长”目标下如何协同推进宏观政策调节和数字新动能培育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议题。本文以“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为例,使用三重差分方法(DDD)考察了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营改增”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营改增”在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市场竞争程度以及服务外包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并加快设备更新迭代,由此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营改增”更多推动了东部区域企业、民营企业、成熟期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转型方向看,“营改增”有助于企业向底层技术方向实现深度转型。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涟漪效应”,带动下游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从税制改革角度,为化解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忠盛 邱凯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以五年规划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数字化转型的资源支持角度出发,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强化了产业政策的资源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即融资约束使产业政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关系更显著。基于行业竞争程度差异检验发现,行业竞争程度强化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升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凡 陈波 黄炜
资本要素市场分割是当前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堵点。标准作为统一市场的制度根基,为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共同的技术语言,能够有效破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面临的壁垒,但现有研究却鲜少关注标准化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我国2014年逐步试点的物流标准化政策,并利用手工收集整理的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母子公司数据,构建交错型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行业规范标准化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标准化显著促进了资本跨区流动,表现为其能够显著吸引异地上市公司前往试点城市设立子公司。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是物流标准化吸引异地企业投资的两个重要机制,且物流标准化对于前来设立子公司的企业确实发挥了降本提效的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制造业企业、省内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跨区资本流动受物流标准化的影响更大,同时,物流标准化对资本跨区流动影响的地理边界覆盖了超过1/5的国土面积。本文研究不仅为我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为我国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智力支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明涛 刚浩
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异地并购,有效提升异地并购的概率和成功率;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企业异地并购。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还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不仅拓展了企业异地并购影响因素的视角,还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为企业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雨 吴先明 周伟
基于2007—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数据,实证分析跨境并购与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关系,并整合制度观点,分析产权异质性和东道国(地区)异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跨境并购整合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稳健。第二,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跨境并购规模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仅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第三,基于东道国(地区)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当东道国(地区)为发达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东道国(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丰富了现有理论成果,对中国工业企业跨境并购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