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2)
2023(15243)
2022(12163)
2021(10888)
2020(9051)
2019(19843)
2018(19925)
2017(38888)
2016(20873)
2015(23385)
2014(22933)
2013(22271)
2012(20190)
2011(17903)
2010(18200)
2009(17441)
2008(17498)
2007(16122)
2006(14336)
2005(13366)
作者
(55974)
(46768)
(46655)
(44272)
(30182)
(22038)
(21085)
(17849)
(17837)
(16899)
(16058)
(15758)
(15208)
(14866)
(14466)
(14195)
(13819)
(13543)
(13409)
(13405)
(11702)
(11319)
(11263)
(10756)
(10618)
(10576)
(10518)
(10400)
(9193)
(9179)
学科
(95301)
经济(95166)
(92315)
(84454)
企业(84454)
管理(81678)
方法(39949)
业经(34417)
(32936)
数学(31164)
数学方法(30997)
(29339)
中国(26064)
(23846)
(23316)
财务(23289)
财务管理(23252)
企业财务(22098)
技术(21246)
农业(20919)
(17645)
(16589)
理论(16588)
(16377)
(16338)
银行(16323)
(16220)
地方(16212)
贸易(16207)
(15765)
机构
学院(298819)
大学(294206)
(131865)
经济(129529)
管理(123098)
理学(105161)
理学院(104246)
管理学(103121)
管理学院(102529)
研究(90874)
中国(74939)
(66494)
(60188)
财经(51520)
科学(48420)
(47065)
(46753)
(42860)
中心(42642)
(42640)
经济学(41086)
财经大学(37896)
研究所(37606)
业大(37421)
北京(37399)
经济学院(37131)
(36926)
商学(35491)
商学院(35182)
(34004)
基金
项目(189134)
科学(153084)
研究(146168)
基金(139911)
(117742)
国家(116661)
科学基金(104067)
社会(97866)
社会科(92945)
社会科学(92926)
(74482)
基金项目(73393)
教育(66633)
自然(62786)
自然科(61402)
自然科学(61390)
自然科学基金(60427)
(60072)
编号(58678)
资助(55395)
成果(48006)
(45450)
(42898)
(42613)
创新(41500)
重点(41415)
国家社会(41343)
(40868)
课题(39968)
(39899)
期刊
(152359)
经济(152359)
研究(92066)
中国(61828)
(56370)
管理(53115)
(41306)
科学(36350)
学报(35468)
(33343)
金融(33343)
教育(29725)
大学(29611)
技术(28245)
农业(27759)
学学(27672)
财经(27177)
业经(26952)
经济研究(24454)
(23407)
问题(19793)
技术经济(17410)
(17283)
商业(15640)
(15625)
财会(15377)
现代(15239)
世界(14802)
会计(14083)
科技(13679)
共检索到460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王袁晗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沪深A股电子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果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管文化程度较高或企业处于衰退阶段时,与国有企业相比,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地区市场化水平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应也产生非对称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陈娜  李雷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创新效率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领域相关研究,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助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谢卫红   刘瑾   张茜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重塑了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效率提升注入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创新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价值共创是数字化创新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路径;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在数字化创新与制造业企业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为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赵帅  岳成浩  
本文以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构建文本和量化两个维度,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价值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从各环节来看,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在不同企业集群中的异质性发现:相较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靳毓  文雯  何茵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以2015—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弱化代理冲突、提升成长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在非高新技术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丹   陈灿   张迺英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浙江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数字化转型指数来全面反映微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梳理出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特征事实。研究表明,浙江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浙江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来提升创新质量。异质性检验发现,浙江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内资、主板上市和有研发背景高管的上市公司样本中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浙江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进程,为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促进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陈明明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匹配对应的数字金融和数字化转型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的3个维度都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使用深度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企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大中型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外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抑制作用。因此提出:数字金融从广度朝深度的转变发展、完善数字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数字系统的产品化、扶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促进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治国   孔维嘉   李兆哲  
在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视角下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绩效,可以为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现实依据。借助数字经济与企业发展相关理论梳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碳绩效的内在机制,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影响与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具有对碳排放总量的提升效应与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第二,路径检验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扩张效应提升碳排放总量,通过技术进步效应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规模较大、高技术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更加积极的碳绩效。因此,应推进从能耗双控制度到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构建高效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体系以及更为绿色的制造业企业生产体系,广泛推行地区减排降碳产业政策试点工作,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合力,协同促进制造业企业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远记  韩存  
文章以A股“专精特新”上市企业2009—202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爬虫软件对样本企业年报的关键文本进行分析,构建了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市场价值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市场价值,且对企业市场价值有异质性影响;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投入在数字化转型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中介机制,但技术创新质量存在“遮掩效应”。上述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罗艳梅  李秀媛  张全爽  
本文采用2015—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战略激进度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激进程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更大、转型程度更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采取进攻型战略的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布局中主要倾向于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采取防御型战略的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倾向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基于要素的细分行业实证结果发现,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和路径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忠   潘欣贤   谢卫红   邹玉坤   李淑荧  
数字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厘清数字化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尤为重要。借助IPC分类号识别出2012—2021年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专利数据,从重组视角出发,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模型对专利摘要信息进行学习,进一步将数字化创新专利划分为设计重组和使用重组两类,以考察二者对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设计重组和使用重组能够显著促进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使用重组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创新可以通过缩小企业纵向边界和扩大企业横向边界促进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处于技术快速变化行业和高市场化水平区域的智能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启示,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卫星  倪骁然  赵盼  杨亭亭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各地区推出"企业集团促进政策"改革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上述发现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供给侧看,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创新的"融资约束"难题,通过内部知识市场缓解了创新的"信息匮乏"难题;从需求侧看,由于专利产出可以在各成员间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集团创新产出的市场回报率更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文献,也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