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4)
- 2023(14688)
- 2022(11495)
- 2021(10253)
- 2020(8849)
- 2019(19844)
- 2018(19742)
- 2017(37568)
- 2016(20352)
- 2015(22852)
- 2014(22711)
- 2013(22384)
- 2012(19846)
- 2011(17433)
- 2010(17778)
- 2009(16802)
- 2008(17167)
- 2007(15570)
- 2006(14020)
- 2005(13206)
- 学科
- 济(93959)
- 经济(93857)
- 业(91978)
- 企(85935)
- 企业(85935)
- 管理(82943)
- 方法(41398)
- 业经(33472)
- 数学(32190)
- 数学方法(31708)
- 财(29885)
- 农(26306)
- 中国(23693)
- 务(22848)
- 财务(22792)
- 财务管理(22765)
- 技术(22012)
- 企业财务(21627)
- 农业(19229)
- 制(18429)
- 理论(18426)
- 策(16969)
- 划(16767)
- 和(15741)
- 地方(14486)
- 贸(14369)
- 贸易(14358)
- 经营(14104)
- 体(14018)
- 易(13907)
- 机构
- 学院(291731)
- 大学(287259)
- 济(121828)
- 管理(121679)
- 经济(119406)
- 理学(103030)
- 理学院(102027)
- 管理学(100189)
- 管理学院(99617)
- 研究(90472)
- 中国(73875)
- 京(61008)
- 财(58604)
- 科学(52874)
- 江(46700)
- 农(46247)
- 财经(45287)
- 所(45172)
- 中心(42140)
- 经(41085)
- 业大(40369)
- 研究所(40294)
- 北京(38443)
- 州(37167)
- 经济学(35905)
- 农业(35895)
- 范(34877)
- 师范(34559)
- 商学(34119)
- 商学院(33795)
- 基金
- 项目(187060)
- 科学(150034)
- 研究(138766)
- 基金(136972)
- 家(118013)
- 国家(116938)
- 科学基金(103216)
- 社会(89917)
- 社会科(85353)
- 社会科学(85330)
- 省(74522)
- 基金项目(71205)
- 自然(66163)
- 自然科(64824)
- 自然科学(64811)
- 教育(64336)
- 自然科学基金(63677)
- 划(60624)
- 编号(55922)
- 资助(55566)
- 成果(44310)
- 创(42365)
- 重点(41520)
- 部(41021)
- 业(39934)
- 发(39615)
- 创新(38732)
- 课题(38387)
- 国家社会(37481)
- 教育部(35808)
- 期刊
- 济(141138)
- 经济(141138)
- 研究(85049)
- 中国(63839)
- 管理(54650)
- 财(51165)
- 农(42489)
- 学报(39483)
- 科学(39424)
- 教育(32421)
- 技术(31970)
- 大学(31431)
- 学学(29312)
- 农业(28915)
- 融(27866)
- 金融(27866)
- 业经(24279)
- 财经(23269)
- 经济研究(22235)
- 经(20247)
- 业(20028)
- 技术经济(18820)
- 问题(17645)
- 财会(15321)
- 统计(15296)
- 策(14956)
- 现代(14945)
- 商业(14454)
- 会计(14056)
- 科技(13864)
共检索到454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卢任 赵相英 吕大国
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管理者时间导向扮演何种角色?已有文献主要基于线性关系视角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或平均水平。考虑到数字化转型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影响,构建数字化转型与核心技术能力关系理论框架,并将管理者时间导向纳入其中,借助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对2010—2019年2 182家上市公司9 491个观察值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核心技术能力呈倒U型关系;管理者前瞻性能够强化这一关系,而管理者短视则弱化这一关系。由此,数字化转型并非强化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万灵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兼顾管理者时间导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敬 陈良华 叶涛
在动态竞争环境下,管理者能力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化转型新机遇的关键要素。在构建数字化创新体系的背景下,本文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分析管理者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战略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都影响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资源整合能力尤为重要;当企业的经营业绩低于历史和行业期望时,能力强的管理者更趋向于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分析这种管理能力高低和数字化转型的耦合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较高治理水平的企业更为明显;同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价值,这种提升效应具有时间持续性和后续“韧性”。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不同管理者能力对企业战略决策的理论解释,为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的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决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玉飞 安磊
受限于财政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提振作用缺乏可持续性,中央政府开始依赖税收政策来助推中国经济的平稳换挡和转型升级,企业实际税负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沪深两市2007~2016年上市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发现企业实际税负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即当企业实际税负处于较低水平时,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实际税负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当实际税负超过某一水平时,全要素生产率则随之降低。不仅如此,实际税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研发型与非研发型企业之间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提高税负对研发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强于非研发型企业。进一步通过门槛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实际税负与全要素生产率倒U型关系的门槛值为0.0818,而我国上市企业实际税负平均水平为0.195,仍有进一步减税的空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杨龙溪
管理者权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以2007~202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管理者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管理者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有利于强化这一效应。机制检验表明,管理者权力通过增加创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投入和创新资源产出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进一步分析得出,管理者权力通过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可实现企业价值提升和韧性成长。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认识管理者权力的经济后果,为我国企业的组织权力安排与数字化转型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卫华 刘一霖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当管理者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时,管理者能力会显著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管理者能力处于高水平时,管理者能力反而会显著抑制内部控制质量。为解决这一悖论,本文引入企业数字化这一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不仅对内部控制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且能显著调节高管理者能力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抑制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凌士显 凌鸿程 姬梦佳
数字化转型可赋予企业创新巨大的新动能,但数字技术种类多、成本高,如何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技术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技术集中度与企业创新呈显著倒U型关系,表明适度的数字技术集中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过度的数字技术集中度会抑制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研发投入强度在数字技术集中度与企业创新间发挥调节效应。随着调节变量增大,倒U型曲线拐点向左偏移,同时倒U型曲线逐渐变得平缓。在调节变量突破拐点临界值后,倒U型曲线转变为U型曲线。由此可见,调节变量增大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结论可为深入理解数字技术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进而利用调节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红
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两化融合"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经济发展从以"标准化、自动化和流程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转向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大事。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大数据,都涉及如何认知"数字价值"。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是全新的数字,它承载了企业发展轨迹的沉淀、知识的传承、核心的商业秘密和有别于对手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董保宝 周晓月
创业导向对绩效的正向影响已经被诸多学者认可,但也有研究指出,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是"难以捉摸"的。二者之间关系研究结论的相异性继续驱动着学者们不断从各种不同的情境来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企图打开二者之间的"黑箱"。新企业的创业实践表明,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个中机理并未得到有效揭示。基于234份新企业样本,本文利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新企业创业导向、资源整合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新企业创业导向分别与绩效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倒U型关系,而且资源整合能力在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倒U性关系中具有中介效用。这说明了拥有适度创业导向的新企业将会有较好的绩效,较低或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雪松 王健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采用我国2023年首批2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以问卷调查法分析管理者数字素养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效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数字素养通过提升企业学习吸收能力和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的双重机制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女性管理者和地方政策感知正向调节了管理者数字素养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升级、学习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可通过加强管理者数字技能培训,组建性别多样性高管团队以及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宁 张迪 李孝琪 郑方
数字经济时代,厘清管理者特质与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以2010-2021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方法构建管理者长期主义指标,进而探究管理者长期主义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管理者长期主义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两条中介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力度越大,管理者长期主义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即数字化转型对管理者长期主义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且该效应在企业给予管理层股权激励以及外部市场竞争程度高的情境下更加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钟廷勇 胡俊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基于管理者学习理论视角,探究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ESG表现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ESG责任的履行。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管理者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ESG表现。进一步基于管理者特征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在男性CEO、高管无学术背景、无金融背景、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不仅完善了管理者学习理论,而且为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鼓励和引导企业履行ESG责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ESG表现 管理者学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建华 王福英 龚晶晶
文章选取经历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的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促进知识型员工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励其建言行为;知识型员工组织公平感知会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知识型员工的组织公平感知,会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学习动机的影响力;知识型员工组织公平感知会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建言行为的影响,当知识型员工感知到组织公平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拓宽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理论层面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员工管理提供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爱国 李瑞雪 杨傲君
近年,“大智移云物区”等数字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文章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塑视角,以智能会计核算和智能财务决策为自变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因变量,以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为中介变量、数字领导力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93份大型国有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智能会计核算和智能财务决策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正向影响;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在上述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领导力调节了智能财务决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智能会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企业通过智能会计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光文 刘青青 刘启雷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深刻影响并优化价值链配置。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嵌入理论,从数字化视角研究企业嵌入全球及区域双重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探讨本土企业通过数字化连接和配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提升产业链和重构价值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嵌入双重价值链实现短期创新溢出效应,但过度依赖双重价值链则会削弱创新动力和协作效能;通过企业数字化行为整合数据价值链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有效方式,并在价值链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织韧性正向调节双重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拓展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提供数字化转型视角,并为企业根据实践需求适度嵌入价值链、打造组织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锋正 刘曦萌
加快战略变革是企业响应时代号召、获取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时代,明晰数字化技术驱动企业战略变革的内在机理,考察公司治理能否发挥“助推器”作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焦点。基于战略变革理论,选取2012—2022年1 350家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够显著驱动企业战略变革,经过测量偏误、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化技术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应变能力、降低运营成本3种机制驱动企业战略变革,公司治理能够显著增强数字化技术对3种机制的促进作用,进而驱动企业战略变革;(3)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公司治理仅能增强数字化技术对降低运营成本的促进效应。当企业处于成熟期与衰退期时,公司治理有助于增强数字化技术对3种机制的促进作用。据此,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强配置、抗波动、降成本,积极改善公司治理能力,驱动企业战略变革并获取竞争新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