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3)
- 2023(11376)
- 2022(8406)
- 2021(7146)
- 2020(5725)
- 2019(12193)
- 2018(12203)
- 2017(23562)
- 2016(12567)
- 2015(14018)
- 2014(13937)
- 2013(13384)
- 2012(11922)
- 2011(10130)
- 2010(10347)
- 2009(10002)
- 2008(10124)
- 2007(9349)
- 2006(8388)
- 2005(8169)
- 学科
- 业(74227)
- 企(70374)
- 企业(70374)
- 济(63279)
- 经济(63201)
- 管理(58673)
- 业经(30935)
- 财(23107)
- 方法(22348)
- 农(22122)
- 务(18725)
- 财务(18710)
- 财务管理(18699)
- 企业财务(17691)
- 农业(16809)
- 中国(16450)
- 技术(15680)
- 划(14811)
- 数学(14365)
- 数学方法(14298)
- 策(13320)
- 环境(12963)
- 和(12840)
- 制(12464)
- 企业经济(12319)
- 理论(11994)
- 经营(11267)
- 产业(11108)
- 体(11103)
- 技术管理(10445)
- 机构
- 学院(188584)
- 大学(181153)
- 济(82779)
- 经济(81435)
- 管理(79104)
- 理学(67521)
- 理学院(66981)
- 管理学(66328)
- 管理学院(65990)
- 研究(55637)
- 中国(46243)
- 财(40136)
- 京(37421)
- 财经(31525)
- 科学(31102)
- 江(30127)
- 农(29669)
- 经(28630)
- 所(26638)
- 中心(25733)
- 经济学(24838)
- 业大(24602)
- 商学(23708)
- 研究所(23601)
- 商学院(23494)
- 州(23491)
- 农业(23038)
- 财经大学(22963)
- 北京(22958)
- 经济学院(22608)
- 基金
- 项目(120787)
- 科学(98205)
- 研究(92517)
- 基金(89546)
- 家(75932)
- 国家(75198)
- 科学基金(67738)
- 社会(62821)
- 社会科(59647)
- 社会科学(59632)
- 省(48457)
- 基金项目(47116)
- 自然(41230)
- 自然科(40303)
- 自然科学(40296)
- 教育(39950)
- 自然科学基金(39665)
- 划(38206)
- 编号(37162)
- 资助(34118)
- 业(31716)
- 创(28825)
- 成果(28608)
- 发(27132)
- 国家社会(26887)
- 重点(26378)
- 部(25968)
- 创新(25934)
- 制(25833)
- 课题(24273)
共检索到287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瑞焜 段永嘉 刘益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践行负责任的数字化是促进科技向善和实现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兼容并进的重要路径。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常常受到“多言寡行”“漂绿”和“脱耦”等问题的困扰。基于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探讨企业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少言多行”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少言多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高环境压力下,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少言多行”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当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时,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少言”的促进作用更弱。数字化水平对“少言”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企业环境信息的低质量披露而非高质量披露;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促进作用不会牺牲企业的财务绩效。上述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两大社会目标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光晖 冯蛟 雷婷 王楠
数字化为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企业内外部双重机制检验的视角,以2013—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环境责任表现,特别是对增强环境意识、改善末端污染治理,以及部分前端预防措施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表现的正向关系有着负向调节作用,即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第三,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的内部途径以及增加媒体关注的外部途径,促进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承担。第四,在国有企业、重点排污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数字化助力绿色发展内在机理的理解,也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拓展了数字化与企业环境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视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基于2008-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挖掘数字技术投资者文本信息,检验数字技术投资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投资者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投资者通过优化信息环境、提高管理层决策的治理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也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的资金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政府数字技术关注度较高地区、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技术投资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技术投资者更偏向于具有数字化转型基础的企业,体现为“逐顶促进”;且更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底层技术运用。因此,需要加强培育数字技术投资新生态,强化数字技术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和资金效应作用机制的发挥,在制定相关政策举措时要关注不同地区特征和公司特征下数字技术投资者促进作用的差异性,以提高数字技术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一松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优惠通过提升企业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时以及对于竞争优势越强的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和税收优惠的经济后果研究,对我国政府部门坚持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助推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税收优惠 数字化转型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川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即相较于单一大股东,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概率与数字化转型程度均更高,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公司治理与企业资源是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管理层持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在从单一大股东模式变为多个大股东模式以及多个大股东越分散的模式中,企业越可能进行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提供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经验证据,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来自股权结构安排的新视角,也为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公司治理体系与效应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证据支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窦炜 王世豪 石佳鑫
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角逐中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而“反向混改”不仅会导致民营企业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还具有资源供给效应和治理优化效应,进而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本文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2008—2021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反向混改”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并实证检验“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反向混改”显著促进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相比于实践应用维度,上述影响在底层技术维度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反向混改”通过研发联盟的资源共享和委派董事的监督治理机制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投资类国有股和高科技属性国有股注资入股民营企业时以及地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反向混改”还能通过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持续性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萍 李谷成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内生于这种非正式制度之中。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儒家文化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上,分别与法律环境和行业竞争形成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采用明清时期各地区进士分布作为儒家文化代理变量和使用安慰剂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儒家文化会通过改善社会信任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且儒家文化的影响更容易发生在外来文化冲击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本文为儒家文化能否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部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社会责任 法律环境 行业竞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吉辰 苏娜
中国制造业可以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Python文本分析法,研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其拓展海外市场。研究认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三个机制提升其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一是成本效应,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效应,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三是供应链效应,数字化转型推动了企业供应链多元化,增加了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研究同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制造业海外市场拓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川 吴沁泽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外部监督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化转型意愿,通过信息改善效应增加企业绿色化转型资源,通过生产智能化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化转型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以2010—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技术创新、生产水平、环境保护、社会评价4个维度的8项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化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促进效应在高科技企业、非重污染企业、非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等路径来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但该调节效应在重污染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重视和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以数智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环境规制制度体系,有序推进企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宏斌 张玥杨 许晨辉
融通创新是新形势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实体企业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创新方式。当前,融通创新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2018年商务部等八部门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方法考察了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降低协作成本和强化知识流动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融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越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要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企业应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以更好地提升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融通创新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季鹏 王宝娟
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媒体关注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竞争能力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后果检验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双重赋能效益。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层面来看,非国有企业与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行业层面来看,在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赋能社会责任的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鸣 孙鹏博 杨晨
“稳增长”目标下如何协同推进宏观政策调节和数字新动能培育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议题。本文以“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为例,使用三重差分方法(DDD)考察了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营改增”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营改增”在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市场竞争程度以及服务外包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并加快设备更新迭代,由此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营改增”更多推动了东部区域企业、民营企业、成熟期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转型方向看,“营改增”有助于企业向底层技术方向实现深度转型。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涟漪效应”,带动下游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从税制改革角度,为化解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忠盛 邱凯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以五年规划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数字化转型的资源支持角度出发,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强化了产业政策的资源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即融资约束使产业政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关系更显著。基于行业竞争程度差异检验发现,行业竞争程度强化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升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芦欣媛 李萌 王桂平
CEO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人员,对企业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多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发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均正向调节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明晰了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赋予CEO自主裁量权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奇 杨秀云
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开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公共服务,其在应对数字化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关键影响。以地方政府上线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年至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公共数据开放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强化区域人才集聚效应与技术集聚效应、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等途径正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数据开放对内部组织结构更为灵活的民营企业和管理层具有海外经历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作用更强,并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经济活力越强,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越显著。基于此,地方政府要完善数据政策,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发挥数据要素赋能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