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1)
- 2023(18809)
- 2022(15243)
- 2021(13691)
- 2020(11601)
- 2019(25781)
- 2018(25347)
- 2017(48682)
- 2016(26502)
- 2015(29055)
- 2014(28778)
- 2013(28254)
- 2012(25524)
- 2011(22489)
- 2010(22194)
- 2009(20576)
- 2008(20194)
- 2007(17762)
- 2006(15321)
- 2005(13634)
- 学科
- 济(115920)
- 经济(115802)
- 业(100238)
- 企(89446)
- 企业(89446)
- 管理(87997)
- 方法(56864)
- 数学(47695)
- 数学方法(47183)
- 业经(35385)
- 财(34698)
- 农(33847)
- 中国(28109)
- 务(25435)
- 财务(25387)
- 财务管理(25352)
- 农业(24260)
- 企业财务(24185)
- 技术(21212)
- 制(20651)
- 贸(19962)
- 贸易(19955)
- 易(19412)
- 学(19231)
- 理论(18917)
- 地方(18440)
- 划(17896)
- 和(17739)
- 策(17281)
- 银(16014)
- 机构
- 学院(379959)
- 大学(376171)
- 济(157268)
- 经济(154524)
- 管理(151868)
- 理学(132523)
- 理学院(131208)
- 管理学(128891)
- 管理学院(128202)
- 研究(119856)
- 中国(92145)
- 京(76869)
- 科学(75095)
- 财(72149)
- 农(71369)
- 业大(60910)
- 所(60028)
- 财经(58829)
- 农业(56771)
- 中心(55991)
- 江(55809)
- 研究所(54850)
- 经(53847)
- 经济学(48809)
- 北京(46571)
- 经济学院(44461)
- 范(44138)
- 州(43930)
- 财经大学(43917)
- 师范(43525)
- 基金
- 项目(263917)
- 科学(209702)
- 基金(195913)
- 研究(184854)
- 家(173103)
- 国家(171660)
- 科学基金(148888)
- 社会(121322)
- 社会科(115395)
- 社会科学(115367)
- 基金项目(103390)
- 省(103133)
- 自然(98772)
- 自然科(96658)
- 自然科学(96633)
- 自然科学基金(95001)
- 划(86608)
- 教育(85297)
- 资助(79927)
- 编号(71643)
- 重点(59238)
- 部(57959)
- 创(57201)
- 成果(55457)
- 发(55408)
- 创新(52932)
- 业(51969)
- 国家社会(51687)
- 科研(51480)
- 教育部(49803)
- 期刊
- 济(163315)
- 经济(163315)
- 研究(100462)
- 中国(65950)
- 农(64739)
- 学报(63985)
- 管理(59210)
- 财(58750)
- 科学(57906)
- 大学(48537)
- 学学(46418)
- 农业(44370)
- 技术(34063)
- 融(32716)
- 金融(32716)
- 教育(30407)
- 财经(29585)
- 业经(28672)
- 经济研究(26787)
- 业(26500)
- 经(25412)
- 问题(22035)
- 技术经济(20516)
- 统计(19485)
- 版(19183)
- 策(18463)
- 商业(17896)
- 科技(17563)
- 财会(17292)
- 现代(17238)
共检索到539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文聪 陈字理 许泽浩
本文基于分位数模型框架下探讨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非对称性影响及其后果。首先,利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数字化对TFP的异质性影响。其次,建立跨度回归模型、峰度回归模型、TFP的收敛模型,考察数字化对企业间TFP分布特征的影响。最后,对行业加总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从行业层面探究数字化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数字化对低生产率企业具有抑制作用,对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化阻碍企业间TFP的收敛趋势,加剧企业间TFP的离散程度,并且数字化在这一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对称的。(3)数字化并没有带来行业加总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显著提升,但显著优化了行业资源配置。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 全要素生产率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晓慧 喻寅昀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数字化转型指数与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提高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并且企业管理效率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明显,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不具有显著性。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物流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物流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九省区市2001-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波动,技术进步的差距扩大了各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2)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财政科技投入对其促进的方式不同。本文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需要准确定位自身全要素生产率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引导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流向,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九省区市2001-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波动,技术进步的差距扩大了各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2)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财政科技投入对其促进的方式不同。本文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需要准确定位自身全要素生产率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引导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流向,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玲 窦倩倩 张宝建
中国企业孵化器建设趋同现象严重,而受企业孵化器发展阶段差异的影响,标准化的支持模式难以有效推动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企业孵化毕业作为判定创业活跃的关键指标,其影响因素显然具有情景化特征,而传统的大样本回归分析忽略了样本本身的层次性差异。基于此,通过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国家级企业孵化器毕业率影响因素对不同水平企业孵化器的影响。具体而言,分析了资金条件、研发水平、创业经验、办公场地及专业团队五类要素对企业毕业的作用。研究发现,创业经验对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孵化器作用更为明显,资金条件对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孵化器作用更为显著,办公场地和研发水平与企业孵化毕业率呈倒"U"型关系。此外,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决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歆
本文以2011-2022年A股流通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作用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相对非国有流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在国有流通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创新活力、培育数字创新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重点考察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从全国范围看,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弱的即期效应,而贸易开放度则表现为滞后效应;②这两个因素在各分位点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只有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才具有较强的即期效应,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滞后期相对较长,而中部地区与全国整体表现较为相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京滨 刘赵宁 刘新民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与矫正过度投资提升投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可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从而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备的微观基础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安全规制水平能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了企业能否主动进行内部安全管理。文章运用我国2008—2019年7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了政府安全规制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安全规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条件下,安全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和异质性效应,为政府安全规制工具的制定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全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延泽 龚新蜀 赵贤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计算方法、更换模型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验证后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行业、企业产权属性以及所处地区的影响,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梅 陈典 王鹏程
本文基于西南民族地区1433位农业转移人口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了市民化指标体系,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市民化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考察异质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应区别考虑个体的市民化程度。人力资本对低度市民化群体起到的推动作用更明显,而培育集体社会资本、再生社会资本则对促进高度市民化群体的稳定有意义,故应针对处于不同程度市民化的个体采取差异化措施以推进市民化进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建国 李梦思
通过收集整理2006~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选取农业保险赔付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自变量,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作为因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就这些变量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业保险赔付额、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加对农业保险发展起促进作用,农村人口的减少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为负,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可以加大政府对农保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保公司业务流程、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和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 分位数回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代强 张屹山
本文通过引入预期货币供给增长变量,设定了一个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前瞻性利率规则,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该前瞻性利率规则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前瞻性利率规则能够保证我国经济运行在偏离均衡状态或央行目标时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方向,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具体而言,预期货币供给增长率响应系数随着利率由条件分布的低端向高端变动而呈现单向递增的变化趋势,而预期通胀和预期产出缺口的响应系数变化趋势并非是单向的,分别呈现先增后减和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前瞻性 利率规则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胡亚男
作为一种有益的创新,小额信贷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缓解小微企业、弱势人群融资难的一个工具。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已有文献关于小额信贷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受哪些因素影响的结论并不清晰。文章以2010—2012年我国98家小额信贷机构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了小额信贷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机构属于NGOs类型、有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更高的商业化水平和经营效率对其服务小微企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发现小额信贷机构追求财务绩效的同时并没有导致其偏离小微企业。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应进一步促进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化发展,强化其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其经营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