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5)
2023(16242)
2022(12933)
2021(11650)
2020(9670)
2019(21345)
2018(21467)
2017(41407)
2016(22376)
2015(25122)
2014(24591)
2013(23723)
2012(21006)
2011(18553)
2010(19080)
2009(18361)
2008(18341)
2007(16848)
2006(14991)
2005(14141)
作者
(61440)
(51495)
(51254)
(48546)
(32939)
(24298)
(23113)
(19722)
(19407)
(18479)
(17431)
(17264)
(16723)
(16404)
(15841)
(15632)
(15301)
(14883)
(14755)
(14692)
(12867)
(12501)
(12453)
(11837)
(11564)
(11527)
(11501)
(11468)
(10197)
(10126)
学科
(95481)
经济(95345)
(93653)
(86259)
企业(86259)
管理(84746)
方法(38809)
业经(34987)
(31704)
数学(29951)
数学方法(29385)
(29338)
中国(26512)
(24311)
(22668)
财务(22617)
财务管理(22588)
技术(21809)
企业财务(21381)
农业(20528)
理论(19187)
(17941)
(17306)
(17089)
(16418)
银行(16402)
(16378)
地方(15885)
(15710)
(15140)
机构
学院(316691)
大学(311143)
(132039)
经济(129405)
管理(128259)
理学(109431)
理学院(108403)
管理学(106540)
管理学院(105939)
研究(98227)
中国(79767)
(65581)
(65039)
科学(56266)
财经(50558)
(50283)
(48015)
(47678)
中心(46026)
(45809)
业大(42798)
研究所(42310)
北京(40645)
经济学(39695)
(39665)
(37193)
农业(37133)
财经大学(37117)
师范(36850)
(35798)
基金
项目(203809)
科学(163499)
研究(153868)
基金(148668)
(127283)
国家(126159)
科学基金(111451)
社会(99898)
社会科(94775)
社会科学(94751)
(81878)
基金项目(77407)
教育(70668)
自然(69962)
自然科(68459)
自然科学(68446)
自然科学基金(67284)
(66419)
编号(62581)
资助(59595)
成果(50382)
(48068)
重点(45385)
(44385)
创新(44010)
(43738)
(43401)
课题(43188)
(41681)
国家社会(41678)
期刊
(154380)
经济(154380)
研究(94682)
中国(68214)
管理(56079)
(55595)
(46375)
科学(41352)
学报(41342)
教育(35170)
大学(33623)
(32671)
金融(32671)
技术(31962)
学学(31524)
农业(31377)
业经(27439)
财经(25789)
经济研究(24464)
(22329)
问题(19576)
(19305)
技术经济(18309)
现代(16009)
财会(15983)
商业(15501)
科技(15497)
(15422)
统计(15329)
(14906)
共检索到48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忠娟  谢伟  舒曾宣  
基于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提出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在该模型中,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包括基于生态层和企业层的跨层次投入要素、数字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外部环境与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实践提供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孔凡柱  罗瑾琏  
知识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跨组织知识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既需要挖掘企业内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关系,也需要捕获外部知识并建立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之间的关系。同时,跨组织知识整合也是一种跨越组织物理界限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借助外部知识资源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创新的过程。跨组织知识整合内在由知识捕获、知识交融、知识应用三个基本环节构成,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跨组织知识整合的螺旋式运动。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可从构筑跨组织知识整合平台、建设看门人队伍、扩展并优化关系网络、创建开放式学习型组织文化等方面着手,建设跨组织知识整合实现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生  时代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引入用户驱动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冗余资源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352份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Bootstrap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企业跨界创新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用户驱动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跨界创新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价值共创,用户驱动创新在企业跨界创新和用户价值共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企业跨界创新对用户驱动创新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树林  李梦洁  胡苏敏  
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下,微观企业必然受到影响,那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影响的具体机制何在,这些机制对不同特质的企业是否有差异?为回答这些问题,借助Python与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8—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影响机制,以及机制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1%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18.29%,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数字化后的1至3年内均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通过促进内部资源协同、增强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优化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内部资源协同机制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相比于高技术产业企业,劳动力素质优化机制在非高技术产业企业中更显著。以上结论为企业建设内外部数字化信息平台、增强数字化人才积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刘英为  
全球数字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结合中国上市跨国企业2010—2019年的数据样本,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创新绩效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跨国企业的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正向中介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二者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揭示出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而且为二者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行的解释机制——吸收能力。因此,对于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来说,要想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技术超车,一方面需要重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吸收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春燕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流通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和企业成长均具有积极作用,开放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机制中存在部分正向中介效应;“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企业成长”的链式传导路径,动态能力的后端传导贡献更为突出。最后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发展、提高数字技术的普惠性和包容性、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同蕾   马远  
2018年《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供应链数字化的落地与实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下为企业持续绿色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双重差分法和调节中介模型,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持续绿色创新水平,经过系列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横向上,供应链数字化有助于规模较大、国有、经营能力较强、股权结构存在关联的企业提高其持续绿色创新水平,纵向上,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非重污染行业和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试点政策的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企业规模在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拓宽微观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在持续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为政府加快供应链智慧转型升级、助力企业持续绿色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滕明明  申明浩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梳理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化同群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并通过加剧行业竞争实现;企业管理者能力抑制数字化同群效应对相关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效应,而融资约束会放大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凌士显   张晓玉  
基于沪深交易所2009—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人才吸引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持续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吴功兴  
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其对创新的作用机制与绩效问题一直是个黑箱。建立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数字化转型测度基础上,从其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应维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以客观评估中国数字化转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的判断标准在于其贡献变化和投入上;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快并且地区差距在不断缩小;数字化转型具有技术创新效应但无管理创新效应,目前尚在起步期;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在其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客观评价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阶段非常重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象路   张文泉   耿新  
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推进数字化创新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亟需研究的重要议题,而首席执行官(CEO)信息技术背景为解释企业数字化创新的驱动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数字化创新突破条件,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CEO信息技术背景能够显著推进企业数字化创新;CEO信息技术背景将通过数字意义建构、数字资源配置来促进企业数字化创新;CEO信息技术背景对数字化创新的促进作用在CEO权力较高、高管团队断裂带较强以及环境动态性较高的条件下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也对实践中企业推进数字化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同良  闻锐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而对于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过程这一“黑箱”,目前学界尚未得出完善的结论。为此,文章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创新的具体机制,并依此构建了理论模型,同时使用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实现开放式网络化创新、引致组织管理创新以及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等机制促进企业创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比仅仅应用数字技术能更有效地促进创新;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且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创新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促进创新的效应对大企业与国有企业更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小刚   刘博   刘春年  
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其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与市场竞争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中介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对其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提升作用,风险承担在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创新质量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市场竞争对企业数字化与其绿色创新质量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对中央企业的促进作用比地方国有企业大;与规模较小企业相比,规模较大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相比,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安排和政府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为一  熊曦  徐斌  刘欣婷  潘彦廷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对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之后,创新产出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这一结果在各种稳健性检验均成立;实证证据支持了外部互动这一影响机制;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溢出效应,但是并不存在行业溢出效应。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静  蒋灵多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有利于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水平;第二,数字化可通过要素配置效应、管理革新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渠道来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第三,数字化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对于资本禀赋和研发强度更高的企业,数字化对创新的激励效应更突出;第四,数字化的创新驱动效应因企业的行业和所有制属性而有所差异,其中高科技企业和国有企业受到的激励效应更大。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征积极夯实数字化基础、引进数字技术,并同步增加资本和研发投入,拓展要素组合方式和创新边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