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3)
- 2023(8141)
- 2022(6492)
- 2021(5876)
- 2020(5127)
- 2019(11550)
- 2018(11603)
- 2017(21749)
- 2016(12025)
- 2015(13066)
- 2014(12903)
- 2013(12820)
- 2012(11554)
- 2011(10131)
- 2010(10511)
- 2009(10160)
- 2008(10573)
- 2007(9480)
- 2006(8767)
- 2005(8354)
- 学科
- 业(70812)
- 企(68179)
- 企业(68179)
- 济(53331)
- 经济(53243)
- 管理(53041)
- 业经(24887)
- 财(22830)
- 方法(21332)
- 农(19650)
- 务(17775)
- 财务(17769)
- 财务管理(17750)
- 企业财务(16810)
- 制(15776)
- 技术(14966)
- 农业(14733)
- 数学(13850)
- 数学方法(13734)
- 体(13090)
- 策(13037)
- 企业经济(12164)
- 中国(11999)
- 划(11830)
- 体制(11829)
- 理论(11646)
- 和(11375)
- 经营(11064)
- 技术管理(10028)
- 决策(8808)
- 机构
- 学院(173862)
- 大学(168322)
- 济(75249)
- 经济(73950)
- 管理(70481)
- 理学(59382)
- 理学院(58851)
- 管理学(58182)
- 管理学院(57860)
- 研究(57721)
- 中国(47701)
- 财(38208)
- 京(36403)
- 农(34164)
- 科学(33731)
- 所(30053)
- 江(29491)
- 财经(28625)
- 农业(26996)
- 研究所(26645)
- 经(25942)
- 业大(25901)
- 中心(25407)
- 北京(23102)
- 州(22192)
- 经济学(21823)
- 商学(20917)
- 院(20840)
- 财经大学(20823)
- 商学院(20738)
- 基金
- 项目(106493)
- 科学(85109)
- 研究(78569)
- 基金(77571)
- 家(67686)
- 国家(66976)
- 科学基金(58710)
- 社会(50326)
- 社会科(47651)
- 社会科学(47635)
- 省(43353)
- 基金项目(40445)
- 自然(38341)
- 自然科(37483)
- 自然科学(37468)
- 自然科学基金(36899)
- 教育(35385)
- 划(34994)
- 资助(31455)
- 业(31109)
- 编号(30934)
- 创(26168)
- 成果(24493)
- 重点(24130)
- 发(23509)
- 创新(23449)
- 部(23437)
- 制(21960)
- 课题(21735)
- 性(20756)
共检索到280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叔莲
国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我国,国营企业属于国家所有,所以也是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可以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也可以由企业自主经营,前者是国营企业,后者不是国营企业,可以称之为自营企业。过去我们曾把国家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国有企业都是国营企业。经济改革要改变这种状况,使绝大多数(不是全部)国营企业变成自营企业,即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见,国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纲
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股份制热”或“股票热”正在兴起,人人都在谈论股份制,各地部在研究股票市场,一些人认为只要实行了股份制,就可以实现对国营企业的改革,解决国营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国有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对国有经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对于在目前各方面约束条件下股份制在提高国营企业经济效率方面所能起的作用,以及对于我们在推进股份制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振华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初,我们就已在理论上确立了把国营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目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的和经营者改革目标,但在实践中国营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解决,当前,国营企业的不景气越来越使人感到担忧。担忧之余,则更多的是对国营企业命运的深层思考。本文试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进程的宏观角度对国营企业之命运作动态考察,分析国营企业在以往改革大进程中充当的历史角色,阐述国营企业在当前改革大进程中的现实地位,并提出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国营企业走出困境的若干设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慧丽
作者认为放权让利的改革方式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将难以有实质性突破,要实现国营企业改革目标,必须建立新的企业产权制度。作者在分析了目前实现企业改革目标的障碍的同时,提出了实现国营企业改革目标的现实途径: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权和所有权分开,政俚职责分明;建立起企业自负盈亏的经济基础。作者在最后还提出了建立新的国营企业产权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本文将针对目前在国营企业改革与非国营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和实践中的偏向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协调国营企业改革与非国营经济发展作一些探索。一、值得注意的偏向:对立与割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工孟
现代企业代理问题和国有企业改革陈工孟(香港理工大学商学院)企业的代理关系是企业所有者(被代理人)授权企业经营者(代理人)来经营管理企业的一种契约关系,由这种契约关系所产生的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或冲突问题被称为代理问题。由企业的代理问题而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小平
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指导方针胡小平[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对于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搞活国有企业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搞活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由于来自“左”的方面的思想干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与对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座谈会”述要11月15日,本刊在上海举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座谈会",上海及南京地区近40名著名经济专家、资深学者出席会议。研讨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王志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要解决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军旗 田书凡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延续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国有企业议题单独成章的做法,并设置了较私营企业更严格的条款:重新定义国有企业以增强规制的针对性(重点针对中央一级政府所有或控制的、从事商业活动的大型国有企业),扩张非歧视原则(不仅包含最惠国待遇,还包含国民待遇)以强化国有企业的义务,将商业考虑原则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项独立义务,扩大国有企业补贴规则的适用范围、明确国有企业作为补贴主体的适格性,设定更全面更高标准的国有企业透明度义务。CPTPP国有企业规则及其背后的竞争中立原则与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目标一致性,但由于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较少考虑国际市场的制约因素,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未能实现良好衔接,申请加入CPTPP则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双重契机。应优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减少政府对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干预,清理不合理的补贴政策,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制接轨;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谈判,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并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朝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良庆 储建华
国有企业改革向管理要效益的着眼点赵良庆储建华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已成为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向管理要效益是解决这一问题,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国有企业无论是改革还是改组、改造都离不开加强管理。据权威部门对2000家亏损国有企业的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乔梁
新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前景展望研讨会暨《国有大型企业持续发展之路》首发式,2002年11月2日在北京贵宾楼王府厅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兖矿集团等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报刊记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研究员等十多位专家发了言。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摘要发表于下,供读者研究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功翔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有企业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很难有最优的所有制结构和股权结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内通过制度建设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保利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已经确定,这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开始的试点到普遍实施,至今有近20年的历程。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发展壮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正确的选择。未来的改革,仍然是继续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京平,罗斌
本文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及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