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3)
- 2023(6934)
- 2022(5455)
- 2021(4976)
- 2020(4267)
- 2019(9578)
- 2018(9742)
- 2017(18369)
- 2016(10009)
- 2015(10733)
- 2014(10789)
- 2013(10554)
- 2012(9377)
- 2011(8035)
- 2010(8356)
- 2009(8223)
- 2008(8629)
- 2007(7590)
- 2006(7045)
- 2005(6747)
- 学科
- 业(67885)
- 企(65936)
- 企业(65936)
- 管理(49328)
- 济(46239)
- 经济(46166)
- 业经(23895)
- 财(21174)
- 农(18123)
- 方法(17845)
- 务(17059)
- 财务(17056)
- 财务管理(17045)
- 企业财务(16132)
- 技术(14373)
- 制(13926)
- 农业(13792)
- 策(12403)
- 体(12120)
- 企业经济(11849)
- 划(11215)
- 体制(11115)
- 理论(10943)
- 经营(10791)
- 数学(10609)
- 数学方法(10547)
- 和(10474)
- 中国(9967)
- 技术管理(9810)
- 决策(8566)
- 机构
- 学院(143268)
- 大学(135887)
- 济(64321)
- 经济(63313)
- 管理(61901)
- 理学(52263)
- 理学院(51851)
- 管理学(51463)
- 管理学院(51172)
- 研究(42345)
- 中国(36284)
- 财(33375)
- 京(28276)
- 财经(25028)
- 江(23983)
- 经(22643)
- 农(22454)
- 科学(21916)
- 所(20577)
- 中心(18946)
- 商学(18872)
- 商学院(18716)
- 经济学(18336)
- 州(18135)
- 财经大学(18022)
- 北京(17896)
- 研究所(17825)
- 业大(17576)
- 农业(17281)
- 经济管理(17074)
- 基金
- 项目(84577)
- 科学(69181)
- 研究(67340)
- 基金(61848)
- 家(51366)
- 国家(50761)
- 科学基金(46499)
- 社会(44444)
- 社会科(42137)
- 社会科学(42125)
- 省(34779)
- 基金项目(32613)
- 教育(30440)
- 自然(28281)
- 自然科(27665)
- 自然科学(27659)
- 编号(27603)
- 自然科学基金(27254)
- 划(26847)
- 业(26822)
- 资助(23898)
- 创(21961)
- 成果(21530)
- 制(19680)
- 创新(19388)
- 部(18928)
- 发(18810)
- 课题(18568)
- 重点(18428)
- 国家社会(18244)
共检索到229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昆仑
本文认为,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关键点依然是如何看待姓“社”姓“资”及其由此衍生的姓“公”姓“私”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上,我们需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辩证分析的方法论:不能仅仅止于传统理论的推导演绎,还要进行现实状况的实证分析;不能只分析生产关系,还要分析生产力;不能只分析经济基础,还要分析上层建筑。一旦在理论和实践中这样去分析认识问题,我们就会打破种种思想桎梏,就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训声
物资企业扭亏增盈的关键在于转变经营观念陈训声(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研究生部主任)物资企业能不能扭亏增盈,如何扭亏增盈,已成为物资系统关注的焦点。对此,有种种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关键在于国家要提供一个宽松的宏观环境,松动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投资,降低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孝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国梁
当前,物资经济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是如何在社会流通领域建立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这是物资体制改革的总的思路。市场的主体是企业,物资企业要实现这种运行机制,关键是要在市场观念上进行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在对市场的认识上进行一次质的突破;要更新传统的流通观念,建立向产业渗透的社会化流通产业格局。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赖刚 熊德荣
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对问题根本症结所在的研究分析还不是十分深透。尽管随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企业内部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加大,但与达到“四自”的目标差距甚远。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莎
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刘莎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我国经济经过47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以来18年的发展,经济规模已相当可观,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10位,我国的农产品、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产量已在世界前列,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基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龙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曾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体制机制。由于政府改革的滞后,这种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机制已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性制度约束。政府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双刃剑"的作用,能否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正向激励,关键还在于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位的体制机制:科学定位政府经济管理的领域和宏观调控的方式;推进大部制改革;科学地设计政府和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指标;改革审批经济体制;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兆木
从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到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十二五"规划最大的亮点。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体制和利益格局之下,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大难点,也在于贯彻这个"主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勇 王纳
<正>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里的“可及性”是不被法律禁止的合理目标可以顺畅地达到,人们心中普遍形成这种预期。人是有预期性的“动物”,“可及性”是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根本保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基础,也是人们信心的来源。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玉民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的内在机制是企业的价值导向决定企业的目标,企业目标决定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决定其技术路线。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依次解决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目标,根本在于端正企业的价值导向。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价值导向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四点办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旭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光麟
南昌硬质合金厂从九一年四月份开始,着手进行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经过全厂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初步成果。截止十月底,已提前完成了冶金总公司下达的产值和劳动生产年度计划。产值完成年度计划的130%,比九○年同期增长50.16%;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年度计划的130%,比九○年同期增长45.2%;可比产品成本比九○年下降6.29%,按利税总承包的原则,半年共扭亏280万元。我们深深地感到,是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我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钟明森
现行《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落入尴尬境地,根本原因在于失位。因此,精准定位是《通则》重修的关键。笔者认为,重修《通则》要做到三个精准定位。一、法律定位现行《通则》以财政部令发布,法律层级上定位为"规章",具有强制性。这种法律定位,在《通则》发布之初为推进其落地发挥了强有力作用,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强制性地规范了企业的财务行为。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深化改革和会计、税收等法律法规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