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50)
2023(17011)
2022(14382)
2021(13380)
2020(11585)
2019(26643)
2018(26295)
2017(49961)
2016(27013)
2015(30743)
2014(30666)
2013(30360)
2012(28008)
2011(25153)
2010(25279)
2009(23989)
2008(24085)
2007(21575)
2006(18615)
2005(17216)
作者
(77721)
(65188)
(65144)
(62069)
(41593)
(31156)
(29597)
(25384)
(24671)
(23296)
(22112)
(22063)
(20874)
(20637)
(20253)
(20127)
(19507)
(19308)
(18833)
(18761)
(16098)
(16014)
(15984)
(14978)
(14685)
(14649)
(14613)
(14535)
(13197)
(12882)
学科
(119998)
经济(119841)
(103179)
管理(95905)
(91630)
企业(91630)
方法(57418)
数学(47912)
数学方法(47393)
(39081)
(35613)
业经(34119)
中国(29058)
(26959)
(26929)
财务(26904)
财务管理(26850)
企业财务(25505)
农业(24550)
技术(21403)
(21038)
贸易(21028)
(20440)
地方(19907)
(19840)
理论(19358)
(19241)
(19135)
(18972)
(18481)
机构
学院(393758)
大学(391345)
(168015)
经济(164787)
管理(159387)
理学(137055)
理学院(135697)
管理学(133587)
管理学院(132856)
研究(125411)
中国(100032)
(81589)
(81305)
科学(73712)
(65854)
财经(63895)
(62273)
(60469)
中心(59651)
(58018)
业大(56831)
研究所(55655)
农业(51685)
经济学(51093)
北京(50667)
财经大学(47199)
(47132)
(46260)
经济学院(46224)
师范(45773)
基金
项目(257506)
科学(205412)
基金(190381)
研究(188185)
(164299)
国家(162897)
科学基金(142476)
社会(121858)
社会科(115644)
社会科学(115614)
(100518)
基金项目(100333)
自然(92364)
自然科(90304)
自然科学(90278)
自然科学基金(88745)
教育(86875)
(83709)
资助(78166)
编号(75705)
成果(60745)
(57948)
重点(57398)
(55811)
(54070)
创新(51618)
课题(51154)
国家社会(50959)
(50827)
教育部(50348)
期刊
(186713)
经济(186713)
研究(114759)
中国(77963)
(68744)
管理(63377)
(60292)
学报(56467)
科学(54072)
大学(44183)
学学(41789)
农业(40931)
(38077)
金融(38077)
技术(37647)
教育(35800)
财经(32722)
业经(31451)
经济研究(29306)
(28057)
问题(24343)
(24245)
技术经济(22338)
统计(20554)
(20062)
财会(19586)
(19097)
理论(18790)
现代(18387)
世界(18325)
共检索到593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平  盖柏青  
1997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制度变迁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按照国际通行规范建立现代公司的阶段,二是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率显著提高。本文采用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大量企业数据,对制度变迁、科技进步与工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改制、私营企业成长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是显著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凯华  高翔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猛  王琦晖  
行业内生产率结构反映了同一行业高效企业和低效企业的分布结构,这一结构体现了一个行业市场竞争的充分程度和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研究行业生产率结构对于判断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和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在以OP和LP等半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企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对生产率差异度进行了测算,并与日本企业作对比,同时还对影响生产率差异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998到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差异度在总体上呈现收敛趋势,但绝对数值上远高于日本,其变化受行业集中程度、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和国有企业密集程度影响较为显著,新技术的应用对行业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东  江艇  
本文把中国企业生产率分布与工资分布联系起来,利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对工资水平以及生产率差距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企业层面的计量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越是人均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生产率对工资的影响越大;企业生产率越高,应付工资与实付工资之间的缺口越大,但随着时间推移,生产率对工资缺口变动的效应逐渐减小。行业层面的计量结果表明:随着生产率差距的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也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对工资差距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洪亚  
采用1998—2007年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相关数据,基于Gibrat定律的研究框架,本文分析了生产率、企业规模对我国非制造业工业企业成长及其规模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规模与成长之间并不遵循Gibrat定律,企业规模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生产率对企业成长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具有长期的持续性。(2)企业规模的扩张会带来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与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使得企业规模(对数)分布更倾向于偏离正态分布;生产率的提高在推动平均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会带来行业集中度的下降,使得企业规模更趋向正态分布。(3)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企业年龄、产权特征、地区差异以及出口需求等因素对此产生的...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琼  刘志成  曹小衡  
使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企业融资能力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了企业的异质性后发现: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尤其对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与国有出口企业相比,私营出口企业生产率对外源融资能力的依赖性更强,其中低流动性企业对外源融资能力依赖性高于高流动性企业;外资的进入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率,企业融资能力通过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德彬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良遇  金明伟  
商业规制是政府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本文借助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商业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认为提高商业规制效率能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水平的提升。本文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研究了商业规制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商业规制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商业规制强度的变化在短期内与企业生产率的变动方向相反,而从长期来看两者变动方向相同。商业规制政策的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差异化影响,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变化对于商业规制强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先锋  李燕云  刘有璐  
本文分析了高校扩招影响工业企业集聚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高校扩招能够促进工业企业集聚。相对于研究生扩招,本专科生扩招对工业企业集聚的作用更为明显。(2)高校扩招对中高技术行业企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低技术行业企业集聚的作用不明显。(3)高校扩招性别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工业企业集聚。其中,女研究生扩招对中高技术行业企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女本专科生扩招对低技术行业企业集聚的作用不明显。(4)相较于东部地区高校扩招,中西部地区高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成  刘斌  
本文采用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与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就业的影响。在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后,本文发现:(1)无论是对出口企业还是内销型企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都会降低企业就业人数;(2)贸易自由化能够增加出口企业的就业,而贸易保护能够给内销型企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3)对于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和资本密集型内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增强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而对于资本密集型出口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内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会减弱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4)面对贸易自由化,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就业人数调整到理想数量,并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整速度要高于资本密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杰  刘斌  
本文在建立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数理模型的基础上,以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计量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①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符合"倒N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时,企业环境成本较低,技术创新的动机不够,全要素生产率会降低;当环境规制提高到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时,只要环境规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就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负担,全要素生产率会下降。②将中国36个工业行业部门划分为重度污染行业、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三大类,在分析各类行业环境规制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每一个行业在"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惠芳  陆嘉俊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文磊  张群  
文章首先构造了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真实市场潜能指标,并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真实市场潜能对制造业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真实市场潜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女性就业,且考虑变量内生性问题和剔除城市自身真实市场潜能后的估计结果均十分稳健;但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中并不一致,真实市场潜能不利于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女性就业,但显著促进了非国有内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女性就业,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建波  张丽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07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模型估计及假设检验,并据此对中国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经济板块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区域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