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4)
- 2023(15183)
- 2022(12621)
- 2021(11647)
- 2020(10105)
- 2019(23272)
- 2018(22530)
- 2017(43302)
- 2016(23612)
- 2015(26914)
- 2014(26524)
- 2013(26831)
- 2012(24944)
- 2011(22522)
- 2010(22525)
- 2009(21551)
- 2008(22033)
- 2007(19824)
- 2006(17300)
- 2005(15983)
- 学科
- 济(110504)
- 经济(110378)
- 业(99040)
- 企(89783)
- 企业(89783)
- 管理(86614)
- 方法(53023)
- 数学(43796)
- 数学方法(43527)
- 财(37971)
- 农(31939)
- 业经(31528)
- 中国(27722)
- 务(27652)
- 财务(27625)
- 财务管理(27575)
- 企业财务(26286)
- 制(23251)
- 农业(21990)
- 贸(21506)
- 贸易(21496)
- 易(20893)
- 技术(19516)
- 和(18554)
- 划(18097)
- 策(17939)
- 体(17681)
- 学(17420)
- 地方(17116)
- 理论(16282)
- 机构
- 学院(352336)
- 大学(351591)
- 济(156046)
- 经济(153332)
- 管理(140788)
- 理学(120953)
- 理学院(119761)
- 管理学(118308)
- 研究(117903)
- 管理学院(117651)
- 中国(94416)
- 财(74203)
- 京(73967)
- 科学(68672)
- 农(61947)
- 所(60212)
- 财经(58868)
- 研究所(54077)
- 经(53652)
- 中心(53486)
- 江(52956)
- 业大(50666)
- 农业(49153)
- 经济学(48324)
- 北京(46798)
- 经济学院(43810)
- 财经大学(43662)
- 院(41914)
- 州(41460)
- 范(40115)
- 基金
- 项目(225962)
- 科学(179746)
- 基金(168028)
- 研究(163407)
- 家(146364)
- 国家(145137)
- 科学基金(125295)
- 社会(107356)
- 社会科(101897)
- 社会科学(101869)
- 基金项目(88022)
- 省(86392)
- 自然(80729)
- 自然科(78932)
- 自然科学(78904)
- 自然科学基金(77633)
- 教育(74153)
- 划(72695)
- 资助(69739)
- 编号(63702)
- 部(51915)
- 成果(51295)
- 重点(50869)
- 创(49389)
- 发(48091)
- 业(47046)
- 创新(45591)
- 国家社会(45246)
- 教育部(44796)
- 科研(43901)
- 期刊
- 济(173082)
- 经济(173082)
- 研究(104511)
- 中国(66715)
- 财(63328)
- 农(56512)
- 管理(55798)
- 学报(53288)
- 科学(50990)
- 大学(40697)
- 学学(38710)
- 农业(38454)
- 融(34498)
- 金融(34498)
- 财经(30644)
- 技术(30355)
- 经济研究(28528)
- 业经(27810)
- 教育(27503)
- 经(26416)
- 业(24161)
- 问题(22779)
- 贸(20824)
- 技术经济(20418)
- 世界(19014)
- 国际(18292)
- 财会(18040)
- 统计(17036)
- 版(16629)
- 商业(16550)
共检索到531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晓初 俞伟峰
本文以A股和H/R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企业收购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A股市场的收购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负面的,而H/R股的收购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及公司内外部治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认为上市企业要慎重对待收购行为,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收购 绩效 投资者保护 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聂庆平
一、当前研究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问题的意义 1.1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联系与政治关系将变得越来越密切,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大陆后,如何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如何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海内外人士极为关心的问题。从经济关系看,中国与香港的证券市场合作关系将是九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关系,对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发生由单纯转口贸易到逐步建立加工行业以来,香港在大陆的投资不断增长,许多厂商将主要生产加工放在珠江三角洲和广东一带,据统计,到1991年底香港对大陆的投资总额已达163亿港元,仅广东省就有港商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清文
中国企业在港上市,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的形式有四种:买壳上市、利用投资基金、以拥有或收购了国内资产的香港注册公司发行股票方式上市和中国注册公司在香港直接上市。目前,中国企业在港上市的主要障碍有:公司法例及管理阶层对股东的责任问题、会计制度及资产评估问题、法律纠纷的处理问题、证券法例及对投资者的保障问题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晞褆
过去5到10年,香港的股票市场增长很快。原因在于,香港不仅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还是最具中国元素的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说有很多内地的企业在香港上市,从1993年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家的内地企业。所以我们的市场可以增长的那么快。10年前香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耿建新 朱保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网通、神华能源、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境外上市一时成为专家学者、实战精英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随之而来,一场关于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之争也渐入高潮。支持者认为:境外上市的企业其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远高于国内上市公司;境外上市有利于企业提高海外知名度,开拓国际市场:上市进程可控性强,效率较高;再融资灵活;等等。而反对者认为:国内资本市场面临空洞化危机;国人承担了改革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李唯昊
海外并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海外并购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其国际化战略。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步入快车道,海外并购在规模、方式及操作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的转型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近年来我国海外并购的迅猛发展势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海外并购并不都是成功的,企业海外并购后所实现的实际绩效需要具体进行衡量。
关键词:
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绩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润经
“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在香港的投资经营也由此获得长足的发展。香港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出现由传统单调的独资(国家资本)经营,向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同时发展的变化。80年代中期起,部分中国企业更试图通过股份公司上市的途径,求得更快的发展。……”吴润经同志介绍了一些中资企业近年在香港通过控股或参股参与股票市场筹资活动的概况,井对在港中资企业及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方式、方法、途径等问题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意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刁伟程 邱贵忠
我国加入WTO,将促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适应国际通行的市场准则,参与国际竞争。香港上市国有企业分为H股公司和红筹股,国内A股到H股再到红筹股,是比较典型的企业制度的过渡安排。研究香港上市国有企业,对处于转轨经济中的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香港上市国有企业红筹股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为国企改革寻找一些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红筹股 股权结构 经营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长虹 彭丁
本文以香港联交所99家H股公司为经验数据,旨在考察中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与境内回归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全文基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并多被政府终极所有的控制结构特点为研究起点,以控股股东和最终控制人分别作为公司层面和国家层面解释此双重上市的动因。研究发现,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双重上市显著负相关,而政府控制的公司与双重上市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绩效、财务杠杆和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境外上市公司在境内双重上市后其经营业绩与上市之前相比显著下滑。本文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支持公司赴法律环境更好、监管约束更严的境外市场上市是一种治理动机,但政府出...
关键词:
双重上市 治理动机 政府干预 法律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建红 卫新江 海柯·艾伯斯
海外收购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与全球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国企业能够成功地完成收购交易的比率比较低;有近一半的海外收购由于各种原因交易未能达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以及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率低的原因。通过对1324个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显著影响海外收购交易成败的因素来自不同的层面。具体而言,政治力量对敏感产业的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关联度、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海外收购的经验和专业顾问的聘用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收购的成败。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交易双方政治和体制方面的影响以及收购企业本身国际化水平的限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应展宇
通过对中国内地在港上市公司发展概况、公司特征等状况的实证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内地上市公司已经成为香港市场的重要部分,但不同模式上市的内地公司在行业分布、盈利状况以及市场特征指标上仍存在一定差异。从现实看,尽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符合其微观利益且在短期内无法避免,但从中国金融体系功能完善视角着眼,把优质企业留在内地,夯实内地市场的经济基础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中国内地公司 香港市场 海外上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汪伟
本文首次计算并检验了357家1998~2002年发生重大收购活动的中国上市企业在收购后0~5年的经济增加值率(包括经过行业调整的经济增加值率)变动。研究发现,与该时期内中国上市企业经济增加值率的普遍下降相比,发生收购活动上市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率(经过行业调整)有所提高,研究结论倾向于支持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上市企业的收购活动能够改善企业长期绩效的观点。而同时期中国上市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传统会计指标的快速提高,却与面向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济增加值率的变动方向有所背离。
关键词:
企业收购 长期绩效 经济增加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芳
本文着重探讨在FDI背景下影响企业选择产权结构的主要因素以及产权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本文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因果关系模型。在此模型中,企业优势、投资环境、企业战略和国际化经验等作为影响企业选择产权结构的因素,而合适的产权结构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因果关系。用来检验模型的资料是通过对上海18家从事FDI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而获得的。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优势、东道国政策动向对产权结构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并且,产权高度集中(如独资企业)的经营绩效好于产权分散(如合资企业)。
关键词:
FDI 产权结构 经营绩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晓斌
中国香港筹建创业板市场,历经了十二载艰辛之旅。早在1986年的时候,香港联交所就提出这一构想,并成立了有关工作小组,联交所还于翌年向港府呈交报告,建议成立"第二市场"。但就在这份报告提交后不久,股灾发生了,港府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于较为应急的问题,如联交所改革等等,而这份报告也就搁浅下来,一直到1998年10月,董建华在第二份施政报告中再度强调建立创业板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他指出:"该市场主要为扶植有潜力的小型公司和创新科技公司而设。"联交所值此也宣布: 1999年第四季度,将推出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据不完全统计,大陆目前现有七百多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其中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