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01)
2023(20711)
2022(17175)
2021(16118)
2020(13449)
2019(30596)
2018(30366)
2017(58557)
2016(31982)
2015(35795)
2014(35291)
2013(34738)
2012(32065)
2011(28621)
2010(29092)
2009(26968)
2008(27156)
2007(24880)
2006(21740)
2005(19681)
作者
(90746)
(75692)
(75613)
(72043)
(48670)
(36550)
(34323)
(29159)
(28676)
(27654)
(25654)
(25630)
(24309)
(24176)
(23618)
(23388)
(22904)
(22472)
(22034)
(21826)
(18833)
(18652)
(18549)
(17386)
(17066)
(17034)
(17026)
(16873)
(15297)
(15252)
学科
(129579)
经济(129433)
(110158)
管理(103582)
(96815)
企业(96815)
方法(56848)
数学(46377)
数学方法(45708)
(39952)
(39899)
业经(36551)
中国(34135)
(27655)
(27430)
财务(27357)
财务管理(27303)
农业(27213)
企业财务(25874)
地方(25105)
技术(24960)
理论(24774)
(24355)
贸易(24340)
(24172)
(23667)
(22306)
(22300)
(21253)
银行(21215)
机构
学院(453991)
大学(447761)
(184199)
经济(180199)
管理(177387)
理学(151170)
理学院(149570)
研究(147211)
管理学(147050)
管理学院(146184)
中国(114748)
(94259)
(89056)
科学(88823)
(75453)
(74191)
(71788)
财经(69597)
中心(69070)
研究所(66635)
业大(65280)
(62979)
北京(59186)
农业(59109)
(57773)
师范(57195)
(57053)
经济学(55044)
(53570)
财经大学(51184)
基金
项目(293543)
科学(231786)
研究(217924)
基金(211084)
(183060)
国家(181412)
科学基金(156654)
社会(136667)
社会科(129450)
社会科学(129414)
(117106)
基金项目(110505)
教育(101782)
自然(100894)
自然科(98587)
自然科学(98559)
(97266)
自然科学基金(96837)
编号(90034)
资助(86413)
成果(73447)
重点(65957)
(64597)
(64478)
(63754)
课题(62745)
创新(59659)
国家社会(55863)
科研(55858)
(55511)
期刊
(209306)
经济(209306)
研究(131869)
中国(92234)
(73867)
管理(70943)
(69599)
学报(66512)
科学(62699)
教育(53117)
大学(51061)
学学(47847)
农业(47275)
(44140)
金融(44140)
技术(44119)
业经(36094)
财经(34725)
经济研究(32699)
(29931)
(27877)
问题(27095)
技术经济(24243)
(22393)
图书(22211)
(21633)
财会(21438)
统计(21424)
现代(21336)
商业(20895)
共检索到687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露露   王凤彬   杨威  
围绕“手段-目的”关系提出的后效与因果逻辑,作为两种重要的战略决策逻辑,为研究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行为的二元平衡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对79家中小型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定性比较分析(QCA)发现,后效逻辑的4个维度即手段、可承受损失、控制和意外导向,与代表因果逻辑决策标准的收益导向相互联结,形成了实现二元平衡的经典型、向利试探型、向利控制型和灵活控制型4条路径,以及与之构成因果非对称性的偏探索和偏利用各2条路径。本文揭示了后效与因果逻辑的悖论关系,深化了二元平衡问题的研究,并为解释一般的悖论现象提供了方向指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兴旺  
战略分析逻辑的研究是针对战略因果逻辑和主导逻辑理论所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即使最有影响力的SW0T模型,也只是一个企业内部与外部分析要点的清单,而非分析要点的逻辑联系。结合DA企业集团战略分析的案例,研究了战略分析逻辑的核心内容一一战略分析逻辑模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双立  徐珊珊  许思宁  
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式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张力,如何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的"开放悖论"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基于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与现实困境,本研究从内生变量视角构建了整合型知识产权战略概念透镜。以此为基础,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开放式创新两大复杂系统的过程性融合与策略匹配,最终构建开放式创新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整合型决策分析框架。期望通过本研究,为企业解决"开放悖论"提供灵活权变的战略权衡模式,为开放式创新各个阶段进行最优知识产权决策提供策略选择依据,为实现知识产权和企业创新价值最大化提供现实的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国祥  
文章构建了创新资源分配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个参数组合,分析不同市场竞争程度条件下探索—利用式创新资源分配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证明探索—利用式创新资源的平衡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二者平衡越重要;同时新产品的研发风险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资源分配和市场绩效。为企业的创新战略决策提供了分析工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凤彬  陈建勋  杨阳  
探索和利用作为两种基本的组织学习行为,是技术创新研究向行为层面深入的重要方面。当前对行为角度的技术创新研究还刚起步,且多数将其效应分开来探讨,未能对不同类型创新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关于二者平衡能否带来组织绩效提升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基于对组织绩效指标的分解和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行为效应的对比分析,本文在实证验证中发现,探索式和利用式技术创新对市场绩效具有正向的线性影响,而它们与财务绩效则呈现倒U型的关系。在采用有机平衡观来界定平衡式技术创新概念及区分不平衡、低能平衡和高能平衡3种状态后,本文借鉴"地形"分析技术探析了组织生存适应性地形的分区域特征及其在全局上可能表现出倒U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项国鹏  杨卓  
战略决策分析工具是企业战略咨询及管理咨询实务中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传统的战略决策分析工具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系统的评估框架。SWOT和QSPM是战略学界及咨询界广为认可的两种战略分析工具,本文就两者的联合应用展开了理论和案例分析。分析发现:SWOT和QSPM的联合应用不但解决了传统SWOT主观性过强的问题,还为战略选择提供了系统的评估框架和严谨的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方成  靳晓曼  王海英  
开放式创新中松散模糊的组织边界在驱动创新的同时,也衍生出知识共享不足、技术窃取、知识外泄等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管理伦理的视角为组织间机会主义治理机制的研究引申出新的运思方式和研究旨趣。文章将道德决策模型与开放式创新情境相契合,通过构建包含情境、判断、意图、行为4个进程的企业道德决策模型,探究开放式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生发根源,厘清管理伦理对机会主义治理的嵌入、驱动和耦合,倡导正义与仁爱圆通中和的组织伦理建构策略。通过对治理机制的进一步细分,形成与不同的组织道德价值观、组织间关系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动态适配的整合式治理图式,尝试为解决"契约—关系"是替代或互补的研究困境提供一种权变的管理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超颖  金中坤  
本文采用定量文献综述的元分析方法 ,基于72篇实证研究文献的223个效应值,考察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都与企业绩效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探索式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的影响更明显,利用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更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匹配方式,不论是双元平衡还是双元联合,都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双元联合的影响比双元平衡强。因此,企业既要通过利用式创新增加当前收益,又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并且处理好二者的匹配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超颖  金中坤  
本文采用定量文献综述的元分析方法 ,基于72篇实证研究文献的223个效应值,考察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都与企业绩效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探索式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的影响更明显,利用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更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匹配方式,不论是双元平衡还是双元联合,都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双元联合的影响比双元平衡强。因此,企业既要通过利用式创新增加当前收益,又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并且处理好二者的匹配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应品广  
美式与澳式国企规则分别代表了竞争中性推行的两条不同路径。前者是基于所有制歧视的制度扩张,后者则是基于国内改革实践的制度推广。经比较分析可知,美式国企规则在奉行原则方面以"竞争中性"之名行"竞争非中性"之实、在制度归属方面偏离竞争政策框架实施所有制歧视、在贯彻落实方面采取双重标准且存在内部逻辑矛盾、在国际推广方面无国内实践基础且有违国际共识等逻辑谬误。中国可借鉴澳式国企规则的推行路径,在竞争政策框架内构建中式竞争中性制度体系,参与全球制度竞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璐  孟鹏  蒋仁开  徐保根  张冰松  陈美景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绩效、存在问题与逻辑根源进行分析,对改进方式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管理创新建议,为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城乡融合、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实质性不平衡、时空性不平衡、政策性弱化等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问题;(2)在数量方面,通过盘活宅基地增量、存量和完善易地调剂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平衡来实现数量占补平衡。(3)在质量方面,通过优化建设用地约束指标、完善耕地质量评价、规范耕作层保护与再利用等促进耕地质量占补平衡。(4)在生态方面,通过完善指标调剂的价格内涵、扩大耕地补偿标准范围、转变耕地补充途径等实现耕地生态占补平衡。研究结论: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引领,构建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机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后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提升软硬实力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桂菊  
老字号品牌成长与新品牌营销不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继承上的创新。现有战略创业理论强调企业发挥战略优势基础上的创业与创新,但总体上以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老字号企业的具体战略创业行为及其实现过程解释不足。为了构建本土老字号企业的战略创业分析框架,本文对恒源祥的品牌成长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老字号企业的战略创业行为以"争做第一"、"变革治理结构"、"构建外部网络关系"、"建立内部学习型组织"、"树立国际化形象"为主,并借此推动企业的品牌创新和文化创新,从而突破发展瓶颈,最终实现老字号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瑾琏   王象路   程国萍   钟竞   耿新  
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探析科创板上市SN公司突破高精度北斗/GNSS技术,并将创新成果转为规模化市场应用的创业历程,解构了科创企业创新架构的设计逻辑与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科创企业创新架构的设计逻辑是从管理者认知上升到战略性意义建构,进而构建创新架构的认知与行动过程:在初创期,科创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导航技术封锁时形成技术自主型认知,通过自主创新的战略性意义建构,构建创新单元紧密耦合、董事长嵌入的铅球态创新架构;在发展期,科创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北斗产业竞争时形成技术孵化型认知,通过技术—市场双元的战略性意义建构,构建探索—利用创新单元结构分离、董事长牵引的哑铃态创新架构。(2)以董事长、总经理共同领导而形成的创新赋能—协同机制是科创企业创新架构产生创新效应的关键:在初创期董事长行动赋能与总经理要素协同的作用下,科创企业以铅球态创新架构实现技术突破;在发展期董事长认知赋能与总经理文化协同的作用下,科创企业以哑铃态创新架构实现技术升级与技术转化。(3)科创企业经历内部单元聚合、关键资源导入以及运作机制更新,实现由铅球态向哑铃态创新架构的演进。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科创企业创新架构的设计逻辑与演进机理,也为我国科创企业通过创新架构设计来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