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8)
- 2023(12542)
- 2022(10208)
- 2021(9026)
- 2020(7636)
- 2019(16797)
- 2018(16296)
- 2017(31137)
- 2016(16787)
- 2015(18237)
- 2014(17936)
- 2013(18010)
- 2012(16559)
- 2011(14870)
- 2010(15257)
- 2009(14312)
- 2008(14098)
- 2007(12762)
- 2006(11558)
- 2005(10614)
- 学科
- 济(99563)
- 经济(99455)
- 业(80354)
- 企(73830)
- 企业(73830)
- 管理(65747)
- 方法(36184)
- 业经(30414)
- 数学(28077)
- 数学方法(27957)
- 财(25952)
- 农(25889)
- 地方(19775)
- 务(19737)
- 财务(19723)
- 财务管理(19709)
- 农业(19477)
- 企业财务(18728)
- 中国(18594)
- 技术(17042)
- 制(15940)
- 策(15141)
- 划(14961)
- 和(14464)
- 学(14257)
- 贸(13929)
- 贸易(13923)
- 体(13758)
- 易(13472)
- 理论(13296)
- 机构
- 学院(257846)
- 大学(250861)
- 济(122135)
- 经济(120333)
- 管理(102245)
- 理学(88394)
- 理学院(87519)
- 管理学(86489)
- 管理学院(86026)
- 研究(85323)
- 中国(66150)
- 财(52564)
- 京(50877)
- 科学(50801)
- 农(50134)
- 所(43892)
- 财经(42426)
- 业大(40237)
- 农业(39744)
- 研究所(39738)
- 江(39242)
- 经(38574)
- 经济学(38117)
- 中心(37515)
- 经济学院(34266)
- 北京(31247)
- 财经大学(31082)
- 商学(30412)
- 商学院(30129)
- 州(30033)
- 基金
- 项目(167107)
- 科学(133114)
- 基金(124205)
- 研究(117234)
- 家(109204)
- 国家(108207)
- 科学基金(93961)
- 社会(79992)
- 社会科(76094)
- 社会科学(76071)
- 省(66380)
- 基金项目(66111)
- 自然(60829)
- 自然科(59502)
- 自然科学(59482)
- 自然科学基金(58536)
- 划(54072)
- 教育(51625)
- 资助(49522)
- 编号(43701)
- 业(39721)
- 创(38126)
- 重点(37463)
- 发(37368)
- 部(36392)
- 创新(34857)
- 国家社会(34000)
- 成果(32736)
- 科研(31843)
- 人文(31368)
- 期刊
- 济(142609)
- 经济(142609)
- 研究(73991)
- 农(46354)
- 中国(45165)
- 财(44136)
- 管理(43504)
- 学报(40546)
- 科学(38177)
- 农业(31523)
- 大学(30770)
- 学学(30100)
- 经济研究(23741)
- 业经(23553)
- 技术(22835)
- 财经(22771)
- 融(22327)
- 金融(22327)
- 经(19886)
- 业(19218)
- 问题(18334)
- 技术经济(17213)
- 世界(14423)
- 贸(14039)
- 商业(13811)
- 教育(13705)
- 现代(13152)
- 经济管理(12386)
- 国际(12260)
- 统计(12238)
共检索到384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小林 魏学强
随着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频发,企业捐赠行为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表明,企业可能基于外部补偿性、减少政府管制、管理者机会主义和广告宣传等动机进行捐赠。虽然企业捐赠动机不同,但是否捐赠、捐赠多少还受到企业规模、企业业绩、管理者价值观、企业避税和政治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捐赠的企业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传递社会责任意识,发挥广告效应,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关键词:
企业捐赠 经济动机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建 程文莉
:本文系统梳理了现有的关于企业捐赠的经济动机、影响因素和捐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企业捐赠是企业内生性的需求,影响企业捐赠的财务因素主要有企业财务治理、资本结构和以前财务业绩。笔者认为,运用事件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探讨企业捐赠财务保障机制的作用机理和构建企业捐赠的财务保障机制等方面是未来研究重点。
关键词:
企业捐赠 内生性需求 代理成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现祥 李晓敏
通过对"5.12地震"后世界500强公司是否参与捐赠及捐赠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捐赠倾向和捐赠额受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捐赠倾向和捐赠额更多的受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国际化程度和所处行业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企业捐赠是出于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动机的考虑。同时,企业捐赠倾向因地区因素而存在明显差异,但企业捐赠额受其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跨国公司在捐赠时存在"攀比效应"。总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与其经济实力成正比,企业捐赠也有其内在的经济动机,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强迫企业捐赠,政府和公众应让企业按照经济规律来选择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捐赠方式,但政府可对企业捐赠的规模、投向...
关键词:
捐赠 社会责任 经济动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詹雷 郑琦
风险承担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提高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全面梳理了管理层激励、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已有文献,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丹红 张敏
伴随着我国产能过剩局面的形成,实体企业的投资意愿也呈现出消极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之余将金融化作为企业的投资策略之一。但是,实体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更是社会获得长远发展的保证。实体企业适度的金融化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业绩提升,但是过度金融化对企业、社会来讲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基于企业金融化对整体金融环境以及实体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影响因素与动机以及企业金融化产生的经济后果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影响因素 动机 经济后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龙峰 杜勇
机构投资者在政府一系列的优惠和支持政策下迅速成长,日益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且日渐活跃的一股新生力量。自身目标、所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是这股新生力量能否健康茁壮成长的关键。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等三个维度,系统地梳理、归纳和评述有关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可供我国学者对机构投资者展开深入研究的方向和议题。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动机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宋罡 江炎骏 徐勇
本文在阐明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捐赠等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汶川地震捐赠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信任指数较高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参与捐赠,并且捐赠现金额度较高;在社会组织密度较高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参与捐赠。
关键词:
企业捐赠 社会资本 信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沈安 朱世峰
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企业,如何有效促进企业发展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企业的慈善捐赠视角出发,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同时本文发现,数字经济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还受到企业内部代理成本的影响,管理层代理成本会削弱数字经济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从产权性质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数字经济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对慈善捐赠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下企业慈善捐赠提高了企业未来价值。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慈善捐赠 代理成本 企业价值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小林
环境审计是企业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法律诉讼损失、利益相关者压力、媒体监督和公共压力是企业自愿开展环境审计的直接驱动力量,通过自愿开展环境审计,企业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形象,改善环境管理绩效,降低环保违规风险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
环境审计 理论基础 驱动因素 经济后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新途 朱容成 黄盈莹
经济金融化大背景下,企业金融化问题已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金融化现状,探讨了影响金融化的外部因素以及金融化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金融化程度较高;宏观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繁荣会促进企业投资和持有金融资产,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则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公司金融化程度加深有损实体资产利润率,最终伤害总体资产收益水平,且资产专用性在金融化与实体收益率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企业优化资产配置和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金融化程度 诱发因素 经济后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宝 黄寿昌
本文在明确定义在职消费经济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在职消费的经验估计模型。借助这一经验模型,本文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的相对水平做出估计,并以此为基础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决定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做出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动机的激励因素主要有管理层现金薪酬水平、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管理层持股、管理层的平均年龄以及公司规模,在职消费的地域性激励以及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仅得到有限证据的支持,最优雇佣契约理论则没有得到支持;此外,资本市场能够及时识别在职消费的事前非效率。同时,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还存在着事后的低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瀛 张士强
基于传统的税收筹划理论和现代有效税收理论的两种观点,企业避税是否有利于企业效率和价值的提升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企业避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从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管理层成本收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避税的因素,然后梳理了企业避税在代理成本、融资成本和成本收益三种视角下的作用路径,并重点阐述了企业避税对现金持有价值、企业价值、非效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给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企业避税 影响因素 作用路径与经济后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长虹 彭丁
本文以香港联交所99家H股公司为经验数据,旨在考察中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与境内回归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全文基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并多被政府终极所有的控制结构特点为研究起点,以控股股东和最终控制人分别作为公司层面和国家层面解释此双重上市的动因。研究发现,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双重上市显著负相关,而政府控制的公司与双重上市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绩效、财务杠杆和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境外上市公司在境内双重上市后其经营业绩与上市之前相比显著下滑。本文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支持公司赴法律环境更好、监管约束更严的境外市场上市是一种治理动机,但政府出...
关键词:
双重上市 治理动机 政府干预 法律环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冯俊新
企业间货款拖欠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间的货款拖欠的影响因素,既有来自于企业自身特征的差异,同时也与外部制度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间的货款拖欠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理解中国企业间货款拖欠的行为特征和动因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直接经验证据。本文进一步发现,中国本土企业间的货款拖欠会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抑制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这个结果证明,中国企业间货款拖欠已经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因素。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间的货款拖欠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中国企业间普遍存在的货款拖欠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经验证据和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妍 陈辉 莫志锴
近两年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越来越多的已做市企业选择由做市转让转回协议转让。文章从我国现行的股票发行制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挂牌企业退出做市转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是否有IPO计划会显著影响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退出做市倾向,拟IPO企业的退出做市倾向显著更强。这个结论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受到市场普遍关注的股票流动性并不是挂牌企业退出做市的主要影响因素。退出做市对拟IPO企业的股票流动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没有IPO计划的企业股票流动性则在退出做市后显著上升,这两类企业在退出做市日前后都存在显著为正的平均累积超常收益率。文章的研究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与新三板市场的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