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30)
- 2023(20731)
- 2022(17745)
- 2021(16492)
- 2020(14203)
- 2019(32474)
- 2018(32280)
- 2017(62036)
- 2016(33957)
- 2015(38534)
- 2014(38253)
- 2013(37825)
- 2012(34715)
- 2011(31217)
- 2010(31350)
- 2009(29271)
- 2008(29345)
- 2007(26424)
- 2006(23164)
- 2005(20820)
- 学科
- 济(138858)
- 经济(138672)
- 业(115042)
- 管理(111236)
- 企(101100)
- 企业(101100)
- 方法(64020)
- 数学(52993)
- 数学方法(52288)
- 财(42313)
- 农(40810)
- 业经(37670)
- 中国(35181)
- 制(30334)
- 务(28789)
- 财务(28695)
- 财务管理(28640)
- 学(27870)
- 农业(27707)
- 企业财务(27157)
- 技术(26441)
- 地方(25994)
- 理论(25741)
- 贸(24613)
- 贸易(24600)
- 易(23873)
- 和(23611)
- 银(21800)
- 银行(21730)
- 划(21537)
- 机构
- 学院(487930)
- 大学(486053)
- 济(194829)
- 管理(193648)
- 经济(190479)
- 理学(166264)
- 理学院(164465)
- 管理学(161592)
- 管理学院(160698)
- 研究(158374)
- 中国(121463)
- 京(103698)
- 科学(98409)
- 财(93167)
- 农(82647)
- 所(80128)
- 江(74352)
- 财经(73486)
- 业大(73321)
- 中心(73149)
- 研究所(72358)
- 经(66598)
- 北京(65434)
- 农业(64756)
- 范(62034)
- 师范(61404)
- 州(59449)
- 经济学(58098)
- 院(57266)
- 财经大学(54249)
- 基金
- 项目(323641)
- 科学(254516)
- 研究(236536)
- 基金(233861)
- 家(203277)
- 国家(201535)
- 科学基金(173862)
- 社会(147961)
- 社会科(140159)
- 社会科学(140119)
- 省(128029)
- 基金项目(123796)
- 自然(113720)
- 自然科(111071)
- 自然科学(111041)
- 教育(109469)
- 自然科学基金(109081)
- 划(106582)
- 编号(97093)
- 资助(96466)
- 成果(78443)
- 重点(72205)
- 部(71043)
- 创(69326)
- 发(68439)
- 课题(66820)
- 创新(64302)
- 科研(61787)
- 教育部(60881)
- 大学(60610)
- 期刊
- 济(217999)
- 经济(217999)
- 研究(141421)
- 中国(97014)
- 财(76113)
- 学报(76048)
- 农(75531)
- 管理(75098)
- 科学(70163)
- 大学(58065)
- 学学(54780)
- 教育(54367)
- 农业(51601)
- 技术(46792)
- 融(42732)
- 金融(42732)
- 业经(37009)
- 财经(36493)
- 经济研究(33657)
- 经(31276)
- 业(29452)
- 问题(28402)
- 技术经济(26252)
- 科技(23729)
- 版(23424)
- 图书(23215)
- 理论(22823)
- 现代(22502)
- 统计(22197)
- 财会(22080)
共检索到725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申亚楠 郭春明
从三个维度(要素维、空间维、时间维)和四类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的视角,对嵌入到企业价值网络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以万华化学为例,对企业自我激发的、持久的、系统化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价值网络 万华化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志文 吴先明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力勇
根据新的创新分类方法,中国企业的创新分布呈现出在外围创新领域表现活跃,在核心创新领域的能力积累较慢,在系统创新领域缺乏显著作为的特征,从产品结构与竞争策略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一分布特征与企业所在行业的产品结构特点和竞争策略的选择有关。虽然中国企业在外围创新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竞争绩效,但相对于系统创新,外围创新所创造的竞争优势维持时间较短,而源于系统创新的竞争优势则持续时间较长,系统创新是企业内在的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中国企业应在系统创新领域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宗蕴璋 方文辉
本文在分析企业知识学习价值意义的基础上,结合SECI模型,根据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构建了一个通用的技术系统投入产出图,结合该图提出了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一般模型。本文认为,技术能力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提出企业技术能力实现阶段跃迁的条件和特点。
关键词:
知识 学习 技术能力 演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云龙
基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框架,文章构建了基于制度结构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模型,并对云南白药集团、联想集团以及华为公司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这三个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制度结构是影响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最主要要素,企业家管理制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以及制度环境都是提高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 能力 制度结构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段伟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前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的成果的基础让,提出了把灰色综合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来评价和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及其绩效的方法,试图解决技术创新活动的"量"和"质"的统一问题,从而保证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高效运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娴 蒋洪强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从三个方面(市场、技术、管理)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各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分析模型。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综合分析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波 李叔涛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翟晓荣 刘云 郭栋
民营数控机床企业作为国内数控机床行业的后起之秀,成为推动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民营数控机床企业如何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获取并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情景—策略—结果”理论逻辑,探讨民营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如何突破技术和市场双重约束,实现创新能力进阶。结果发现,民营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将核心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敏锐感知市场需求,通过战略研判形成的市场发展导向可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战略指导;通过制定科学的知识搜寻战略整合多元化创新资源可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随着市场发展导向和知识搜寻战略动态演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从“基于产品竞争的关键技术突破”到“基于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沉淀”,再到“基于技术竞争的核心技术延伸”的演化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树林 李梦洁 胡苏敏
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下,微观企业必然受到影响,那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影响的具体机制何在,这些机制对不同特质的企业是否有差异?为回答这些问题,借助Python与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8—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影响机制,以及机制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1%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18.29%,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数字化后的1至3年内均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通过促进内部资源协同、增强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优化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内部资源协同机制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相比于高技术产业企业,劳动力素质优化机制在非高技术产业企业中更显著。以上结论为企业建设内外部数字化信息平台、增强数字化人才积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芳 刘永安 何家林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重点是其构成及评价指标。本文分别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加以评价,认为未来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将会朝着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构成 评价指标 述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石书德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学术界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成果对实际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国内外3个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可资借鉴的4个特点:评价指标体系以强度型指标为主,兼有数量型指标;评价遵循客观准确的测量原则,以定量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构成;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差异,采取分类评价或对指标进行处理来减少行业影响;采用简单实用的加权平均计算法,不追求评价方法的复杂性、新颖性。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婷婷 高丽丽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资源结构性错配严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矫正这一问题,进而驱动中小企业创新。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固定及中介效应模型,在传统金融结构错配背景下,探讨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金融,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数字金融通过矫正传统金融结构错配,改善非国有、高技术、成长期和成熟期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环境,更具靶向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覆盖广度影响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企业杠杆来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化、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张林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发展的助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条件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体现出企业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针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的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创新收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态能力 转型发展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张林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发展的助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条件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体现出企业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针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的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创新收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态能力 转型发展 创新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