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43)
2023(22173)
2022(18707)
2021(17451)
2020(14839)
2019(33943)
2018(33325)
2017(63964)
2016(34333)
2015(38507)
2014(37923)
2013(37340)
2012(34035)
2011(30460)
2010(30605)
2009(29178)
2008(28457)
2007(25218)
2006(22237)
2005(20319)
作者
(95651)
(79342)
(78820)
(75157)
(50607)
(37742)
(36027)
(30831)
(30248)
(28414)
(26951)
(26911)
(25241)
(24924)
(24552)
(24531)
(23634)
(23243)
(22851)
(22794)
(19637)
(19228)
(19214)
(18194)
(17789)
(17736)
(17639)
(17482)
(15827)
(15526)
学科
(140510)
经济(140321)
(117244)
管理(111729)
(102559)
企业(102559)
方法(64480)
数学(53861)
数学方法(53244)
(44942)
中国(41664)
(40771)
业经(38519)
(34161)
(31877)
金融(31871)
(31317)
银行(31278)
(31017)
财务(30934)
财务管理(30875)
(29939)
企业财务(29372)
农业(27797)
(26809)
贸易(26787)
(26107)
地方(25702)
理论(25079)
(24075)
机构
学院(483095)
大学(481776)
(202260)
经济(198139)
管理(193671)
理学(166035)
理学院(164372)
管理学(161723)
管理学院(160838)
研究(156178)
中国(130851)
(101739)
(99273)
科学(90927)
财经(78474)
(76463)
(74438)
中心(73505)
(71496)
(71453)
研究所(68672)
业大(66719)
北京(64371)
经济学(62145)
(58894)
财经大学(58436)
师范(58371)
农业(57920)
(57711)
(56607)
基金
项目(318259)
科学(252660)
研究(236140)
基金(234025)
(201450)
国家(199746)
科学基金(174106)
社会(151959)
社会科(144143)
社会科学(144109)
基金项目(122786)
(122059)
自然(111476)
自然科(108948)
自然科学(108924)
教育(108765)
自然科学基金(107007)
(101944)
资助(97146)
编号(96081)
成果(77799)
(71420)
重点(70376)
(67256)
(66642)
课题(65361)
国家社会(63173)
创新(62407)
教育部(62342)
(61226)
期刊
(223211)
经济(223211)
研究(147720)
中国(94509)
(80313)
管理(75132)
(68477)
学报(68126)
科学(65462)
(60803)
金融(60803)
大学(53780)
学学(50892)
教育(48226)
农业(46052)
技术(42811)
财经(39513)
业经(36696)
经济研究(35936)
(33868)
问题(28479)
(25981)
技术经济(24380)
(23878)
理论(23248)
财会(22461)
现代(22420)
统计(22376)
(21611)
商业(21569)
共检索到730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刘怡  代彬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在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相互作用的机制下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投资支出会促进信贷违约风险,负债融资会对其产生抑制;在负债融资导致的过度投资情形下,企业投资对信贷违约风险的促进作用将更明显,而过度投资会抑制企业最优负债融资水平,从而带来更低的最优信贷违约风险;短期负债融资会促进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增加。文章为信贷违约风险控制探寻了一种从企业微观财务决策角度进行分析的全新视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赞  沈彦皓  
本文基于2002-2010年沪深A股市场房地产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数据,从关系借贷的角度间接度量并检验软信息在违约风险模型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银企关系包含了财务数据等硬信息以外有关公司违约的重要信息,与仅采用硬信息的模型相比,同时包含硬信息和软信息的模型能够提高违约风险度量的准确性。文章为软信息和关系借贷理论在公司违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优化违约风险度量模型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叶谦  张子刚  
目前一般文献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提出了四条思路,本文从信贷配给的角度探讨上述四条思路的可行性和可行区域,重点拓展霍奇曼模型并对四种信贷配给类型进行理论分析,从中获得一些政策性建议和启示: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交易性长期关系;对企业进行信贷风险评级分组客户群;鼓励建立借款者联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馨月  郝涛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现状,结合期限匹配理论的基本原理,以2015—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债券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运用"投资—短期借款"敏感性模型,分组检验了债券违约企业和债券非违约企业"短贷长投"这种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这种现象在债券违约企业中表现得更显著。其次,利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融资期限错配会增加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可能。再次,利用二分类别变量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得出,投融资期限错配会通过加剧流动性风险而增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最后,通过分组回归分析表明,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程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高时,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更显著。据此,应秉承分类治理的思路,不仅要改善当前的金融投资环境,还要加强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利  田甜  吴玉梅  谢家智  
本文从外部市场化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治理两个视角,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卖空标的企业的违约风险,同时内部控制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并发挥中介效应抑制了企业债务违约。结果表明,卖空机制对企业具有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双重治理效应”,且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随着卖空机制实施的时间推移越来越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卖空机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效果受公司个体特征的调节影响,表现为融资约束程度高和现金流波动大的公司,卖空机制降低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卖空机制通过结合内部控制发挥双重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为监管机构和企业防范债务违约事件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伟  梁晨  
本文从债券违约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属性、债券品种及违约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融资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五种处置方式,认为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独立法律制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发行人缺乏硬性约束,影响了违约债券的整体兑付水平,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率、优化发行人融资结构、建立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机制,以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赵平  孙志峰  
银行贷款是否遵循风险定价原则,事关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银行体系稳定。本文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中国银行业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银行存贷款利率管制名义上完全放开的背景下,制造业上市公司贷款利率总体上遵循信贷风险定价原则;定价信息约束较弱的松融资约束企业、政府信贷干预较少的民营企业和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银行贷款定价均显著体现信贷风险定价原则,而三者分别对应的紧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和低利率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其贷款利率定价均不反映风险水平;双重差分分析表明,2018~2019年民企信用债“违约潮”的爆发,并没有使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定价,出现相对于国有企业的显著上升,这可视为中国银行业贷款利率决策并不遵循动态风险定价原则的“个案”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英双  
建立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在投融资机制研究中,运用实物期权研究投融资的互动机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近年来才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实物期权方法以其对不确定性因素、动态随机性、多阶段的决策灵活性的刻画等倍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回顾了实物期权投融资互动机制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途径和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森  王玲  
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客户违约风险的度量是个关键。本文利用KMV模型计算得到违约距离(DD),并将DD值与Z-score模型中的五个参数作为自变量引入Logit模型中,实现KMV模型与Logit模型的结合,并得到了能够评估企业违约可能性的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实证研究表明,由随机选取的沪市制造业的68家上市公司建立的Logit模型,在沪市制造企业违约可能性的评估中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葛永波  赵国庆  宋山  
近年来,国外学者将管理者风格因素纳入企业投融资等决策范畴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其影响过程、影响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管理者将自身具备的独特风格主导性地施予企业,对企业决策形成管理者"烙印"与影响(称之为"管理者主导模式"),还是企业(董事会)主动选择可识别的管理者风格、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决策特征(称之为"企业主导模式")?文章从管理者外生性变更的角度,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并未支持"管理者主导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洋   佟孟华  
金融错配严重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制约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它是否加剧了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尚无明确证据。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通过对企业层面金融错配负担水平进行度量,系统探究金融错配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金融错配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水平,且该作用主要通过改变企业的负债方式、降低企业的效率水平和促进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等予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在高成长性和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中,金融错配的影响更为突出。此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弱化金融错配所引发的债务违约效应,且该作用具有长期的动态叠加特征。据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持续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金融的触达性和配置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钱路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小微企业存在的信贷违约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本文利用从银行取得的585家小微企业信贷作为样本,从财务指标、企业概况、业主特征及贷款特征四方面入手,探究影响小微企业信贷违约率的因素,并借助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衡量小微企业贷款违约率的预测模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小微企业提出关于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丽莎  
以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分析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已实现盈余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预期盈余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在考虑公司违约风险因素时,发现违约风险会增强预期盈余与资产负债率的敏感性,表现为高违约风险公司的预期盈余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程度和显著性水平都高于低违约风险公司。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覃家琦  齐寅峰  李莉  
尽管相对独立的企业投资理论、企业融资理论均有很大发展,但关于二者互动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研究表明,各种投融资理论都以某种企业理论作为基础,如何理解企业"黑箱"中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如何受到不同的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成为理解投融资互动机制的关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满德  张郦云  
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前瞻性提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单一货币政策的不足,进而形成“双支柱”调控框架。本文以2012-2020年11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影响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进而抑制房地产企业的违约风险,弥补了货币政策调控的不足;同时金融资产投资会抑制企业的违约风险,起到“蓄水池”作用。因此,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时,监管层应考虑其对于个体企业风险的影响。同时对于金融资产“蓄水池效应”企业也应予以关注,以做好违约风险防范准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