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5)
- 2023(14399)
- 2022(11825)
- 2021(10870)
- 2020(8970)
- 2019(19460)
- 2018(19133)
- 2017(36085)
- 2016(19391)
- 2015(20907)
- 2014(20018)
- 2013(19550)
- 2012(17250)
- 2011(15046)
- 2010(15059)
- 2009(14171)
- 2008(13865)
- 2007(12178)
- 2006(10432)
- 2005(9328)
- 学科
- 业(88495)
- 企(81416)
- 企业(81416)
- 济(77698)
- 经济(77602)
- 管理(73331)
- 方法(34133)
- 业经(30173)
- 农(27405)
- 财(26993)
- 数学(25583)
- 数学方法(25342)
- 技术(22247)
- 务(20987)
- 财务(20962)
- 财务管理(20947)
- 农业(20141)
- 企业财务(19877)
- 中国(18677)
- 理论(15912)
- 贸(15385)
- 贸易(15379)
- 制(15363)
- 划(15260)
- 易(15007)
- 策(14753)
- 和(14426)
- 技术管理(13966)
- 企业经济(12672)
- 经营(12568)
- 机构
- 学院(273911)
- 大学(265306)
- 济(113039)
- 管理(112048)
- 经济(111078)
- 理学(97443)
- 理学院(96489)
- 管理学(95148)
- 管理学院(94650)
- 研究(82978)
- 中国(63813)
- 京(53806)
- 科学(51083)
- 财(50836)
- 农(50150)
- 业大(42615)
- 财经(41230)
- 所(40994)
- 江(40748)
- 农业(39916)
- 中心(38734)
- 经(37622)
- 研究所(37311)
- 经济学(33755)
- 北京(32550)
- 范(32149)
- 州(32114)
- 商学(31886)
- 师范(31721)
- 商学院(31589)
- 基金
- 项目(187218)
- 科学(149830)
- 基金(137160)
- 研究(136757)
- 家(120334)
- 国家(119192)
- 科学基金(104167)
- 社会(89444)
- 社会科(84979)
- 社会科学(84959)
- 省(75339)
- 基金项目(73185)
- 自然(67422)
- 自然科(66007)
- 自然科学(65989)
- 自然科学基金(64892)
- 教育(62609)
- 划(62108)
- 编号(54979)
- 资助(53480)
- 创(43910)
- 业(42674)
- 重点(41913)
- 成果(41658)
- 部(40614)
- 发(40553)
- 创新(40209)
- 国家社会(37540)
- 课题(36732)
- 制(35972)
- 期刊
- 济(123257)
- 经济(123257)
- 研究(72279)
- 中国(50699)
- 农(46665)
- 管理(45332)
- 财(42673)
- 学报(41346)
- 科学(39792)
- 农业(32337)
- 大学(31408)
- 学学(30307)
- 教育(27423)
- 技术(26863)
- 业经(24216)
- 融(21748)
- 金融(21748)
- 财经(20461)
- 经济研究(19888)
- 业(19705)
- 经(17756)
- 技术经济(16652)
- 问题(15943)
- 科技(14592)
- 商业(14100)
- 现代(13688)
- 财会(13651)
- 版(13059)
- 贸(12776)
- 世界(12104)
共检索到391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莹 于渤 吴伟伟
企业技术学习过程中,其现有的技术能力将会对学习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能力基础来获取高效的学习技术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就需要研究技术能力对技术学习的影响机理。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并体现在要素和要素的联结上,而企业的技术学习就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因此企业的技术能力是通过影响知识流动进而作用于技术学习的。基于此,本文在知识流动的视角下以我国87家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数据来分析和探讨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学习影响和作用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能力要素知识联结对技术学习产生的影
关键词:
知识流动 技术能力 技术学习 要素联结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雨嫣 陈关聚 徐国东 朱彦
以2013—2017年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企业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技术生态位特征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将系统中心生态位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其对于企业技术生态位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技术生态位的宽度及重叠度均与其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系统中心生态位进入正向调节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负向调节企业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系统中心生态位深度负向调节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而对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无显著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雅彦
后发企业技术赶超过程中技术学习能力对其通过内外部知识吸收、整合、提升,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并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包括技术引进、模仿能力和内部技术学习和网络技术学习能力。技术引进能力是后发企业实施技术赶超战略的前提;技术模仿能力的关键在于识别出外部知识的价值,进行模仿和吸收,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企业自身;内部技术学习能力包括个体的技术知识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竞争环境的动态复杂性使企业间竞争更多地根植于相关的企业网络。当然,后发企业在与其网络成员的合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外部知识的学习能力,对其竞争优势的构筑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技术赶超 技术学习能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畅 余福海
在梳理相关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及其相互作用与外部知识识别能力和知识获取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利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践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外部知识识别能力的促进作用受到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而结构型社会资本对企业外部知识获取的促进作用受到关系型社会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外部知识识别能力显著影响企业外部知识获取。研究结果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创新型企业如何通过外部网络识别知识并设计精准获取策略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宗蕴璋 方文辉
本文在分析企业知识学习价值意义的基础上,结合SECI模型,根据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构建了一个通用的技术系统投入产出图,结合该图提出了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一般模型。本文认为,技术能力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提出企业技术能力实现阶段跃迁的条件和特点。
关键词:
知识 学习 技术能力 演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玲
技术创新过程知识的学习可以企业为边界分为两种方式:外部学习、内部学习(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知识学习的环境(基础环境、组织环境)、内部学习、外部学习都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行业的知识学习条件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内部知识 外部知识 知识学习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志强 祝文达
基于产品市场竞争构建双寡头微分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时间有限和无限两种情形下的马尔科夫纳什均衡,研究企业权衡产品市场的技术创新先动优势和信息披露成本的IPO决策机理及其对同行业企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产品市场中拥有更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因较大技术创新先动优势更有可能上市进行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的技术追赶时间越长,IPO信息披露成本越低,企业更有可能上市;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相比IPO信息披露成本的增加,其技术创新先动优势更大而更有可能上市。技术追赶时间满足一定条件时,企业IPO技术信息的溢出具有正外部性,进而引致行业内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增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文松 唐齐鸣 董汝婷
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利用2007—2010年中国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溢出对我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和企业员工平均R&D投入共同决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通过海归人才流动和跨国企业人才流动两种途径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互加强的效应;产业FDI强度与产业内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负相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学军 杨帆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把握技术变化过程并不断发展新技术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具有更高技术能力并据其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使用、适应、改变现有技术以达到技术的有效利用和通过创造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或者新工艺的能力。文章将企业技术能力分解为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并以二者为因变量,知识溢出各个效应为自变量,研究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路径。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共获得132个有效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效应和竞争效应有利于技术开发能力成长
关键词:
企业技术 技术开发 技术利用 知识溢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泽斌 杨治 周南
本文研究了企业技术能力与外部技术利用的关系,综合吸收能力和组织惯性两种理论视角,本文认为企业技术能力与其外部技术利用呈倒U型关系,而非先前研究中所假定的线性关系。来自1231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1)随着技术能力的增长,技术能力对企业的外部技术利用产生正向影响;但当技术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后,技术能力的进一步增长则会负向影响企业的外部技术利用;(2)在技术能力增长的过程中,较高技术环境不确定和政策环境不确定使上述的倒U关系变平缓。另外,我们的实证结果进一步显示,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技术能力产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泽斌 杨治 周南
本文研究了企业技术能力与外部技术利用的关系,综合吸收能力和组织惯性两种理论视角,本文认为企业技术能力与其外部技术利用呈倒U型关系,而非先前研究中所假定的线性关系。来自1231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1)随着技术能力的增长,技术能力对企业的外部技术利用产生正向影响;但当技术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后,技术能力的进一步增长则会负向影响企业的外部技术利用;(2)在技术能力增长的过程中,较高技术环境不确定和政策环境不确定使上述的倒U关系变平缓。另外,我们的实证结果进一步显示,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技术能力产生较高的外部技术利用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傅利平 张出兰
文章在对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相关理论,对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进行研究,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技术能力 知识演化 消化吸收再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笑楠 仲秋雁
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软件外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企业技术合作对象的不同,构建企业技术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东软集团的数据模拟了技术合作模式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情景,并分析了企业间技术合作、企业与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三种技术合作形式都促进技术能力的提升,其中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影响效果最明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晖
根据将创新分为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的分类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创新的特点,在野中郁次郎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企业两类不同创新类型下的知识转化机理并提出相应知识管理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技术企业应当在三个方面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知识库的不断完善,创新文化及激励环境的构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包凤耐 彭正银
企业关系资本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对网络环境背景下企业关系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仍缺乏深入探索。基于此,本文从信任、承诺与专用性投资三个维度考量企业关系资本,考查了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模式,以及企业网络能力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企业关系资本对组织间知识转移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同时高网络能力下,企业关系资本的绩效价值得到提升,对知识传播与吸收的促进作用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
企业关系资本 知识转移 网络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