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4)
- 2023(14175)
- 2022(11549)
- 2021(10417)
- 2020(8554)
- 2019(18883)
- 2018(18471)
- 2017(35138)
- 2016(18916)
- 2015(20686)
- 2014(20389)
- 2013(20350)
- 2012(18741)
- 2011(16805)
- 2010(17032)
- 2009(15744)
- 2008(15873)
- 2007(14311)
- 2006(12828)
- 2005(11928)
- 学科
- 济(89773)
- 经济(89677)
- 业(88013)
- 企(78318)
- 企业(78318)
- 管理(70885)
- 方法(33514)
- 农(32124)
- 业经(31525)
- 财(26188)
- 数学(25037)
- 数学方法(24905)
- 中国(23982)
- 技术(22151)
- 农业(21834)
- 地方(20979)
- 务(19876)
- 财务(19854)
- 财务管理(19836)
- 企业财务(18838)
- 贸(18543)
- 贸易(18530)
- 易(18042)
- 制(16872)
- 策(15482)
- 划(15427)
- 和(15368)
- 理论(14267)
- 环境(13729)
- 技术管理(13351)
- 机构
- 学院(279881)
- 大学(269816)
- 济(121019)
- 经济(118923)
- 管理(111915)
- 理学(95724)
- 理学院(94756)
- 管理学(93610)
- 研究(93465)
- 管理学院(93094)
- 中国(73170)
- 京(57304)
- 科学(56879)
- 农(56070)
- 财(53225)
- 所(48117)
- 业大(44481)
- 农业(44273)
- 江(43935)
- 研究所(43397)
- 中心(42705)
- 财经(42023)
- 经(38147)
- 北京(36020)
- 经济学(35399)
- 州(34792)
- 院(33347)
- 范(32571)
- 师范(32119)
- 经济学院(32071)
- 基金
- 项目(182246)
- 科学(144529)
- 基金(131957)
- 研究(131489)
- 家(116077)
- 国家(114939)
- 科学基金(99321)
- 社会(85756)
- 社会科(81535)
- 社会科学(81513)
- 省(74442)
- 基金项目(70242)
- 自然(64172)
- 自然科(62747)
- 自然科学(62731)
- 自然科学基金(61683)
- 划(60740)
- 教育(58083)
- 资助(52402)
- 编号(51729)
- 发(44951)
- 业(42885)
- 创(42158)
- 重点(41005)
- 部(38973)
- 成果(38853)
- 创新(38591)
- 发展(35828)
- 课题(35784)
- 国家社会(35541)
- 期刊
- 济(141737)
- 经济(141737)
- 研究(79330)
- 中国(57743)
- 农(53053)
- 管理(47031)
- 财(43557)
- 学报(42832)
- 科学(41477)
- 农业(36766)
- 大学(32435)
- 学学(31292)
- 技术(28049)
- 业经(27591)
- 融(26758)
- 金融(26758)
- 教育(24606)
- 业(22204)
- 经济研究(22177)
- 财经(21083)
- 问题(18651)
- 经(18281)
- 技术经济(17654)
- 商业(15355)
- 贸(14823)
- 科技(14728)
- 世界(14725)
- 现代(14153)
- 国际(13077)
- 版(12853)
共检索到427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中元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模型,说明技术研发外包活动可以增加新的中间投入产品,进而促进了企业产品创新。然后利用多层混合效应logistic模型检验企业外包行为对企业引入新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外包会显著提高该企业引入新产品的概率,企业研发外包可使得该企业引入新产品的概率提高5.6倍;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激励企业积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使得企业引入新产品的概率提高了40%-50%;但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降低了企业研发外包能够提高该企业引入新产品的促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君华
文章利用2011~2013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次级数据,就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活动与新产品开发的影响效果建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事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企业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呈现不同的输入-输出效率;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在企业的试验发展与新产品国内销售额上具有负面影响,而对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国内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没有重大影响;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对于企业的应用研究和新产品出口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有重大积极影响,而对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出口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有消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黎明 胡豪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产品研发能力的水平将直接作用于企业的战略导向选择。但这种影响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机制体现发挥作用?以中国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研发技术能力缺乏的企业将被迫选择防卫型的战略导向;拥有突出研发技术能力的企业需要良好的组织创新能力、研发市场能力、研发信息能力和研发管理能力来作为选择前导型战略导向的保障;缺少这些保障基础的企业将会采取冒险型的战略导向。
关键词:
新产品 研发能力 战略能力 战略导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炜 孙树栋 郭云涛
在对企业新产品研发(NPD)项目成功标准的有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企业NPD项目成功标准的概念模型,并从时间维度和层次维度两个角度对企业NPD项目成功标准进行了系统界定,以期为企业对NPD项目的成功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产品研发项目 项目管理 成功标准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解学梅 戴智华 刘丝雨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选取2005-2009年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数据,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新产品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投入与新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从长期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水平对比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中的R&D人员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中西部地区的人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亟待提高;③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绩效水平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R&D资本投入增加值具有滞后性,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增加当年的R&D人员投入,相对减少R&D资本投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向丽 黄文炎
利用中国2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了研发外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企业差异。结果表明,研发外包抑制了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研发外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明显弱化;企业特征影响着研发外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在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度较低、经济绩效较好,以及知识吸收能力较强的工业企业中,研发外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程度较低。
关键词:
研发外包 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声 魏泽 张彦
通过对供应链环境下研发新产品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文献的归纳分析,以及对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研发新产品中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现状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二的被调研企业没有真正了解、掌握、运用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不被掌握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和"意愿不足"。故宜采取建立购买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网络规则、实施购买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互保机制、加强对供应商队伍动态管理等三项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古耀杰 董晓霞 任艳珍
通过构建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中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要素的作用机理,并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新产品技术进步、新产品生产经费和新产品研发人员对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的贡献度。研究结果显示:生产经费投入量是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活动的主要驱动力量,研发人员劳动量和研发经费投入量对新产品研发的拉动作用较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新产品研发推动作用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旭东 黄聿舟 李随成
文章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通过将新创企业所需资源分为互补性资源和相似性地位,探索资源识取对新创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的影响,以及技术动态性和产品模块化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补性资源和相似性地位均对新创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动态性正向调节相似性地位和新创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的关系,但对互补性资源和新创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明显;产品模块化正向调节互补性资源和新创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关系,但对相似性地位和新创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明显。研究结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培祯 曾德明
本研究利用我国汽车产业1998—2013年的联合申请专利构建协作研发网络,研究了网络位置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基础在网络位置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在网络中心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知识宽度在结构洞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路遥 伍青生
以新产品开发情境下的不对称联盟为切入点,对近10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531起新产品开发联盟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联盟伙伴的异质性、创新能力对成熟型大企业的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多价值链活动的联盟和股权联盟更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同时,成熟型大企业自身的新产品开发联盟经验显著提高了联盟伙伴的异质性、创新能力和联盟类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路遥 伍青生
以新产品开发情境下的不对称联盟为切入点,对近10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531起新产品开发联盟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联盟伙伴的异质性、创新能力对成熟型大企业的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多价值链活动的联盟和股权联盟更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同时,成熟型大企业自身的新产品开发联盟经验显著提高了联盟伙伴的异质性、创新能力和联盟类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梅加良 熊国平
产品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任何产品又都有生命周期。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这里介绍企业开发新产品的10大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