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6)
2023(17508)
2022(15106)
2021(13922)
2020(12021)
2019(27499)
2018(27381)
2017(53316)
2016(29255)
2015(32755)
2014(32822)
2013(32873)
2012(30302)
2011(27123)
2010(27112)
2009(25234)
2008(25375)
2007(22781)
2006(19725)
2005(17643)
作者
(86632)
(72246)
(72026)
(68604)
(46105)
(34711)
(32820)
(28277)
(27112)
(25964)
(24460)
(24405)
(23045)
(22903)
(22478)
(22235)
(22061)
(21543)
(20901)
(20702)
(18055)
(17671)
(17596)
(16426)
(16219)
(16208)
(16190)
(16044)
(14625)
(14520)
学科
(124506)
经济(124367)
(106014)
管理(96365)
(94085)
企业(94085)
方法(59909)
数学(49444)
数学方法(48943)
(37003)
(36469)
业经(34675)
中国(29089)
(26714)
财务(26636)
财务管理(26597)
农业(25362)
企业财务(25256)
(24886)
技术(24437)
(23219)
地方(22570)
理论(22050)
(21873)
贸易(21867)
(21316)
(21230)
(19294)
(18004)
环境(17999)
机构
学院(427217)
大学(424677)
(172227)
管理(171873)
经济(168588)
理学(148516)
理学院(146925)
管理学(144575)
管理学院(143801)
研究(138114)
中国(103790)
(90056)
科学(87382)
(78907)
(75793)
(70720)
业大(66515)
研究所(64401)
财经(63632)
(63550)
中心(63077)
农业(59953)
(57782)
北京(56449)
(53333)
师范(52803)
经济学(51464)
(51018)
(49575)
财经大学(47120)
基金
项目(286979)
科学(225528)
基金(208292)
研究(207601)
(181733)
国家(180187)
科学基金(155045)
社会(130153)
社会科(123373)
社会科学(123338)
(113424)
基金项目(111126)
自然(102322)
自然科(99948)
自然科学(99920)
自然科学基金(98189)
教育(94916)
(94385)
资助(85822)
编号(84612)
成果(67218)
重点(63965)
(63130)
(61225)
(60910)
课题(57456)
创新(56711)
科研(55368)
教育部(53724)
(53363)
期刊
(188422)
经济(188422)
研究(120874)
中国(76473)
(68959)
学报(68289)
管理(64344)
(63800)
科学(63238)
大学(51067)
学学(48469)
农业(47627)
教育(42196)
技术(39667)
(34603)
金融(34603)
业经(32637)
财经(31524)
经济研究(29286)
(27262)
(26997)
问题(24965)
技术经济(24099)
科技(20911)
(20339)
现代(20054)
理论(19859)
商业(19806)
图书(19638)
财会(19145)
共检索到616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丁富民  
基于2005-2012年38家低碳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各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及其差异性特征,检验低碳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均值仅为0.5027,企业间技术效率差异性显著并持续存在;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并且各企业也表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其中σ收敛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屹  冯筱伟  苏帅  梁德智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提高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企业是实施相应战略的载体。基于2014—2018年78家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RAM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应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不高,三大区域间差异较大,整体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以及绝对β收敛性并不显著,而条件β收敛性显著;西部地区新能源企业δ、绝对β以及条件β收敛性均不显著。最后,从提升新能源企业投入水平、提高新能源企业产出质量、适度提升新能源企业规模、优化新能源企业股权集中度等方面,提出提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际增长率的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芳  许舒雅  
本文选取2000—2015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水平及收敛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处于科技金融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但整体而言,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各地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及各地区科技金融技术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拓展科技金融资金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人才素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施策,促进区域间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晓文  慕一君  
文章运用非参数DEA模型,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1—2015年我国30个省份在多种工业污染物下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对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差异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环境技术效率东部最高,且与中西部差距较大;东部的环境技术效率呈平缓上升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均呈现出U型增长趋势。全国总体、东、中、西部均存在条件收敛,但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条件与特征不同,收敛速度存在差异,且仅中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旭茂  粟芳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147家金融类公司,使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测度金融业整体及各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并选用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别对其进行差异分解与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业因其规模优势而表现最优,寿险业因其运作机制而表现次之,而财险业却因业务特征为行业垫底。这一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收敛性。保持适度竞争、撬动规模效应无疑是缩小差异的有效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刘凤朝  
本文采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1996-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该期间各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差距在逐步减小,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β-收敛法对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趋于收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傅东平  钟成林  巢文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006~2011年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进行了动态测度,并运用Barro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对东中西三大地带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效率大幅提升,且是依靠"追赶效应"和"移动效应"双轮驱动,其中中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存在收敛现象,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性现象显著,且东部地区局部收敛速度最快,但中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现象不明显。提出了要抓住当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伟  柳思维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各个地区间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并且不断拉大的差异;不同区域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技术效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宝慈  刘井建  金涛  李柏洲  
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环境、产出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运用DEA模型和非参数Malmquist方法,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从行业、地区两个维度,进行静态比较和动态测度,并分析了区域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是否存在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不高,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2001-2010年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平均提高了22.4%,中部提高的幅度最大,总体上存在收敛趋势。最后,结合现状与实际问题,进一步探析了实证结果的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梦蕴  谢建国  张二震  
采用中国1995-2011年的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呈收敛特征,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导致了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收敛,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对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则呈现区域特征。研究发现,FDI对不同区域的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FDI提高了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却降低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从这种意义上说,西部地区的FDI更符合"污染天堂"假说。文章的结果表明,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努力提高先进产业的生产效率,加强R&D投入的生产转化,降低能耗与污染,是缩小与发达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有效办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小娟  岳宏志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从多投入多产出角度测算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研究。发现全国技术创新TFP增幅仅为2.3%,按区域东部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中、东部技术创新TFP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西部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同时,中、西部技术创新TFP存在绝对β收敛,技术创新TFP趋于同一稳定增速,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只存在条件β收敛,技术创新TFP仅趋于自身稳定增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忠生  李东  
通过使用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本文测定了各个省份内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各省份内资和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9~2007年间均呈现增长趋势,外资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内资工业;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别不大,而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呈现较大的差距;外资通过由高至低的技术扩散和竞争效应对内资产生溢出效应,前者是外资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而后一种渠道则在总体上显示了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变化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2001-2016年中国工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省份-行业数据,考察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工业经济变动特征,并实证分析劳动生产率收敛趋势,比较和分析其收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非国有经济的收敛驱动了整体经济的收敛。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创新激励等,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要慢于非国有产权企业的。而私营企业能更好的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充分匹配适宜的技术,收敛速度要优于外商和港澳台企业。为实现经济发展均衡,政府需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优势,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创新环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珏  宋文飞  韩先锋  
空间计量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空间单元上的同一现象或属性值与邻近地区空间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是相关的。文章通过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因此本文在地区技术效率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性,其中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资源禀赋条件、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异的重要因素;而地区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则是促进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同的重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的收敛性,即将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无限期消费者效用函数相结合构建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模型,在非径向DEA模型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的能源环境效率,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四个方面分析了能源环境效率的变动趋势,并基于Dowrich和Rogers模型及理论推导结果检验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的具体机制,为我国更有效地提升能源环境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