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2)
- 2023(14656)
- 2022(12395)
- 2021(11296)
- 2020(9895)
- 2019(22171)
- 2018(22043)
- 2017(42520)
- 2016(23075)
- 2015(26119)
- 2014(25832)
- 2013(25488)
- 2012(23469)
- 2011(21043)
- 2010(21508)
- 2009(20364)
- 2008(20760)
- 2007(19213)
- 2006(16804)
- 2005(15508)
- 学科
- 济(97840)
- 经济(97697)
- 业(97580)
- 企(88447)
- 企业(88447)
- 管理(87698)
- 方法(43368)
- 财(34190)
- 数学(33949)
- 数学方法(33646)
- 业经(31869)
- 农(31363)
- 制(24914)
- 务(24324)
- 财务(24279)
- 财务管理(24238)
- 技术(24131)
- 中国(23996)
- 企业财务(22977)
- 农业(21811)
- 理论(18876)
- 体(17713)
- 和(17711)
- 划(17445)
- 贸(17280)
- 贸易(17269)
- 策(16833)
- 易(16771)
- 地方(16286)
- 银(16086)
- 机构
- 学院(337543)
- 大学(332972)
- 济(142000)
- 经济(139092)
- 管理(136293)
- 理学(116428)
- 理学院(115303)
- 管理学(113716)
- 管理学院(113081)
- 研究(106664)
- 中国(84854)
- 京(69575)
- 财(69538)
- 科学(62674)
- 农(57213)
- 财经(54019)
- 江(53864)
- 所(53772)
- 中心(50175)
- 经(48782)
- 业大(48146)
- 研究所(47925)
- 农业(44787)
- 北京(43673)
- 经济学(42484)
- 州(41816)
- 范(39761)
- 财经大学(39492)
- 师范(39334)
- 经济学院(38390)
- 基金
- 项目(214856)
- 科学(170979)
- 研究(160467)
- 基金(156050)
- 家(134289)
- 国家(133065)
- 科学基金(116001)
- 社会(102709)
- 社会科(97307)
- 社会科学(97281)
- 省(86024)
- 基金项目(82993)
- 自然(74030)
- 教育(74022)
- 自然科(72359)
- 自然科学(72339)
- 自然科学基金(71163)
- 划(70430)
- 编号(65282)
- 资助(62424)
- 成果(52512)
- 创(50419)
- 部(48251)
- 重点(47904)
- 创新(46263)
- 发(45918)
- 业(45025)
- 制(44815)
- 课题(44691)
- 国家社会(42146)
- 期刊
- 济(163619)
- 经济(163619)
- 研究(98820)
- 中国(71140)
- 财(59782)
- 管理(56635)
- 农(53337)
- 学报(46893)
- 科学(45983)
- 大学(36613)
- 农业(35932)
- 教育(35367)
- 学学(34653)
- 技术(34379)
- 融(32498)
- 金融(32498)
- 业经(28380)
- 财经(27861)
- 经济研究(25077)
- 经(24014)
- 业(22038)
- 问题(21140)
- 技术经济(20561)
- 财会(17383)
- 科技(16985)
- 贸(16687)
- 现代(16425)
- 商业(16323)
- 版(15754)
- 理论(15447)
共检索到514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爱芳 杨艺璇 王正龙 伍蓓
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搜寻行为进行细分,有助于企业寻求适配其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阶段的技术搜寻策略。以系统观、知识观和能力观为基础构建"触发因素→技术搜寻→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发现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演机制:(1)在环境动荡性与创新意愿两大动因作用下,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过程具有交互式和非线性特征;(2)伴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基础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超前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和新兴经验技术搜寻的作用逐渐增大,而成熟技术搜寻作用不断降低;(3)环境动荡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创新意愿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在实践中企业需要根据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阶段匹配相应技术搜寻策略,在技术搜寻过程中加强知识积累,注意自身内部调整与外部环境平衡,以及制定实施积极的创新意愿引导策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爱芳 杨艺璇 王正龙 伍蓓
以系统观、知识观和能力观为基础,构建触发因素→技术搜寻→自主创新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量化触发因素、技术搜寻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和仿真模拟发现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演机制,在环境动荡性与创新意愿两大动因作用下,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共演过程有交互式和非线性特征;伴随自主创新能力从基础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超前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和新兴经验技术搜寻的作用逐渐增大,而成熟技术搜寻作用不断降低;环境动荡性对自主创新能力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创新意愿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斌 李黄鑫 李含伟
本文基于关系嵌入性理论、结构嵌入性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模型,运用Any Logic University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作用关系,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提供了优化策略和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冰 王为
文章在对国内外技术创新动力理论进行认真总结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划分了系统层次,细化了子系统的动力要素构成。借助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SD模型,探索动力要素、子系统的因果关联作用;并通过模型仿真,分析了黑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动力效果 SD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乔花云
在对国内外主要整机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主流整机制造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风电设备 整机制造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伟华 张亚雄
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以企业自主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分地区看,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中西部经济落后省区则相对较弱,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分行业看,高技术行业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而一般制造行业、原材料行业、资源型行业则较弱,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行业技术类别水平具有一致性;自主创新能力产出能力和活动能力对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是决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工业企业 自主创新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志勇 袁建华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与构成要素是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础理论与首要环节。依据系统工程的思想,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模型的总体架构,包括内部运行系统与外部支持系统。基于系统结构与创新过程的视角,探讨了内部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基于突出关键要素的思想,探讨了外部支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并剖析了两大系统之间的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并对其涵义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系统模型 构成要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锋 谭清美 周德群 朱佳翔
通过对40家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资助企业的问卷调查,从中抽取26家重点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R&D投入能力等五个公共因子,得出了企业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加强R&D投入能力、R&D产出能力、R&D员工实施能力等相关指标建设的结论。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因子分析 成果转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瑞君 郑鹃
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强国家竞争能力的核心,提升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实现军工企业快速发展,加速国防科技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度保障、激励机制、创新文化等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军工企业 自主创新 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目 周宗放
文章提出一种灰关联投影寻踪模型,并应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该模型把综合评价问题作为一个灰色多目标决策问题,基于灰色关联投影值,运用投影寻踪技术确定指标权重。由此获得的指标权重是客观权重,且对决策方法有较强的适应性,从而为在综合评价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具有决策方法适应性的指标权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文章还用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冲槐 刘颖祺 牛彤
在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评价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主要因子,通过综合因子得分对我国31个省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进行排序,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最后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自主创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樊哲银
作弊现象表现形式各异,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呈进一步蔓延之势。作弊抑制社会的知识创造,损害企业获取创新资金的能力,弱化企业的创新动机,削弱企业家的创新能力,阻抑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采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重建社会信用、完善和健全经济和法律制度等措施,以遏制作弊文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作弊文化 自主创新 企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本红 罗明 武海燕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前提和基础。对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多指标、多层次综合评价问题。文章针对制造企业的特殊性,在制定指标筛选相关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避免信息失真实用方法,以及融合主观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应用模糊决策理论建立了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模糊多目标、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制造企业 自主创新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华锦阳
本文分析了企业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同路径,认为从微观角度看主要存在3条路径:一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对引进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二是通过对参考标杆实施反求工程,独立模仿开发重大技术;三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发原创技术。本文对这3条路径的过程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并结合我国企业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典型案例,对3条路径在我国企业的适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发展路径 过程特性 适用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建悦 张志亮 郭春静
随着家电产业发展成熟,世界性家电产业生产基地的转移,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家电制造中心。然而,中国的家电产业仍处于世界家电产业价值链的末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我国家电企业如何立足长远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家电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