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5)
2023(15296)
2022(12687)
2021(11829)
2020(9891)
2019(22001)
2018(21751)
2017(41206)
2016(22529)
2015(25065)
2014(24782)
2013(24383)
2012(22416)
2011(19709)
2010(20507)
2009(18903)
2008(19596)
2007(18054)
2006(16103)
2005(14797)
作者
(62273)
(51782)
(51773)
(49146)
(33560)
(24789)
(23227)
(19806)
(19376)
(19325)
(17549)
(17348)
(16811)
(16807)
(16377)
(15718)
(15292)
(15161)
(15028)
(14797)
(13003)
(12672)
(12493)
(12040)
(11755)
(11744)
(11495)
(11454)
(10467)
(10337)
学科
(97516)
(91056)
经济(90948)
(89935)
企业(89935)
管理(87092)
(41806)
方法(36167)
业经(31820)
(29644)
数学(26338)
数学方法(25998)
(25897)
财务(25859)
财务管理(25794)
中国(25553)
企业财务(24521)
技术(24366)
(23443)
理论(20915)
农业(20799)
(20421)
地方(17194)
(16853)
(16697)
(16648)
(16264)
银行(16246)
(15994)
贸易(15981)
机构
学院(319072)
大学(310715)
(133730)
经济(130872)
管理(126633)
理学(107054)
理学院(106026)
管理学(104639)
管理学院(104003)
研究(101639)
中国(82137)
(73348)
(65032)
科学(57917)
财经(53613)
(52651)
(50794)
(48384)
(47752)
中心(46546)
研究所(44614)
(41461)
北京(41219)
业大(40811)
经济学(39786)
财经大学(38980)
(38275)
师范(37950)
(36988)
农业(36769)
基金
项目(195135)
科学(155411)
研究(150230)
基金(140270)
(119521)
国家(118358)
科学基金(103807)
社会(95603)
社会科(90632)
社会科学(90611)
(78616)
基金项目(72816)
教育(69143)
自然(64728)
(63554)
自然科(63280)
自然科学(63266)
自然科学基金(62248)
编号(61664)
资助(56843)
成果(50916)
(46543)
重点(43564)
课题(43499)
(43081)
创新(42490)
(42439)
(41243)
(40647)
(39172)
期刊
(161038)
经济(161038)
研究(101593)
中国(71170)
(65940)
管理(55596)
(45129)
科学(40413)
学报(40407)
教育(39108)
(33928)
金融(33928)
技术(32597)
大学(32175)
农业(30564)
学学(30218)
财经(27900)
业经(27509)
经济研究(25525)
(24092)
问题(19591)
技术经济(18995)
(18920)
财会(18577)
(16856)
会计(16764)
现代(16620)
科技(15775)
商业(15247)
(14996)
共检索到507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翁旻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跃式的发展,GDP的增长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还处于"高投入、高污染、粗放型、低效益"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但是这种做法也带来高成本。因此,本文将针对此探究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的财务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子顺  
准确把握技术创新是企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正确把握技术创新需要实践,需要总结经验。技术创新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要注重把握外部技术创新信息,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管理规律。同时,认真分析技术创新艺术性内涵,在控制风险前提下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耿献辉  金晟男  
校企合作是企业寻求外部创新的重要方式,在政府部门以项目和经费补贴积极支持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对企业不同动机创新行为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选取2007—2017年中国A股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系统考察校企合作对企业不同动机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后,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显著增加,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变化,实现了“增量提质”的实质性创新;当企业获得更多政府补助额度时,弱化了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且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证伪了企业为寻扶持而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策略性创新的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共建研发平台多或员工学历水平高的企业,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适度的校企专项补贴政策,企业应注重内部员工素质的提升以充分吸收研发平台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而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伟光   关一伊  
本文选取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创新投入视角实证检验战略性技术创新和竞争性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企业财务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战略性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U形影响;竞争性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产权能够削弱这两种影响效应,且市场竞争强度能够影响这两种非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林  曾国安  
本文基于策略性阻止进入模型,分析进入壁垒如何影响在位企业用于进入阻止的创新行为。理论模型显示,高进入壁垒形成进入封锁,在位企业没有动力通过策略性创新投入对潜在进入者进行威慑;低进入壁垒形成进入容纳,在位企业进行威慑的创新投入成本过高;只有在临界值内中等高度的进入壁垒能促使在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威慑潜在进入者。因此,在位企业的策略性创新投入与进入壁垒高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过高或过低的进入壁垒都导致企业降低创新投入。利用中国制造业2005-2007年482个四位码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进入壁垒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基于样本、变量和模型的稳健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孔德议  许安心  
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管理决断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以及CEO变更对管理决断权、财务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升管理层的管理决断权有助于促进创新绩效,而且财务柔性在管理决断权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存在"管理决断权水平高-→财务柔性水平高-→企业创新绩效高"的传导路径;CEO变更会正向调节财务柔性在管理决断权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中的中介效应,即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本文深化了管理决断权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对企业在CEO变更条件下建立和推动创新导向、增加研发投资以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雁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的财务理论与方法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瓶颈,如不加以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必将受到很大制约。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及其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现有财务理论对技术创新的制约,并探讨了如何加强财务理论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静波  贺小刚  陈元  杨婵  
创新能否助力困境企业实现价值再造,在学界仍未形成统一的论断。本文将新兴市场中的实质性创新与策略性创新作为分析单元,重新审视创新对困境企业价值再造的影响作用,并探讨它们对困境企业价值再造的差异性影响;本文还进一步融合制度理论,将地方政策不确定性、地方政府支持以及企业产权性质三个制度因素纳入研究框架以构建困境企业的权变模型。基于2007—2018年间处于经营困境的934家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均能促进困境企业实现价值再造,但实质性创新对企业价值再造的边际贡献显著强于策略性创新。该结果在采取Heckman两步法以及其他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2)地方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对困境企业价值再造的正向作用。(3)地方政府支持则强化了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对困境企业价值再造的正向作用。(4)民营资本控制也强化了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对困境企业价值再造的正向作用。本文基于中国新兴市场的创新本质特征重新审视了实质性创新与策略性创新影响困境企业价值再造的复杂机制,并揭示了创新影响困境企业价值再造的边界条件,对于指导困境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再造的目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燕  
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4—2018年数据,对财务柔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创新投资策略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创新投资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财务柔性与企业创新投资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财务柔性在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创新投资策略的关系中可以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亚坤  
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面临着诸多转变,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将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创新,不仅能提高医院本身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文章分析了新医改政策下对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剖析了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提出了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明霞  
资本结构因融资方式和融资偏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息负债融资作为企业资本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企业财务柔性的增加和创新投资的稳定发展,合理利用有息负债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但在资本市场中部分企业并未采取有息负债融资,而是采用特殊的资本结构——零杠杆,零杠杆策略的实施将给企业财务柔性和创新投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文章依托于案例企业,从其是否主动选择零杠杆策略入手,详细分析零杠杆策略下企业的财务柔性及创新投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零杠杆策略的具体实施思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宁   张志超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在区分不同动机创新行为后发现,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促进了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但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集中在非重污染行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就影响机制而言,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应完善绿色项目评估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树桢  熊中楷  李根道  文海鸿  
电子商务环境下,以创新降低物流和库存等分销成本是零售商赢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渠道和谐和利润最大化的双重驱使下,策略性创新补偿成为制造商的首选策略。针对传统零售渠道与在线直销渠道的价格竞争,利用Stackelberg博弈,研究创新投入及其策略性补偿对混合渠道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零售商以创新投入降低其物流和库存等边际分销成本时,制造商将维持批发价和在线直销价不变,零售商将降低传统零售价,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得到改进;当制造商对零售商实施一定补偿以激励零售商进行更大的创新投入时,制造商将提高批发价并维持在线直销价不变,零售商将降低其零售价并增加创新投入,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将得到进一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志平  
文章立足于“沪港通”的制度背景,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占比,显著改善企业专利结构,提高专利质量;第二,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增加监管机构和媒体监督产生聚光灯效应,进而减少通过策略性创新的市值管理行为;第三,动机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出于防范崩盘风险和向市场传递特质性信息的目的,会减少策略性创新行为,提高专利质量;第四,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对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翟钰  冀浩正  
合理的薪酬契约安排是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并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外部薪酬差距及其激励效应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将锦标赛理论从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外部,从理论上阐释了行业锦标赛激励影响企业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差异化机制。实证研究中,基于发明专利被引情况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加以识别,以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行业锦标赛激励促进了企业的渐进性创新但抑制了突破性创新,企业存在明显的策略性创新行为;依靠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和外生冲击检验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替换变量、延长滞后期限、替换回归方法和增加控制变量,保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异质性检验显示,民营与外资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更为突出,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则与行业锦标赛激励无关,高科技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也不会受到行业锦标赛激励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行业锦标赛激励通过提升企业短期投资占比和降低企业风险容忍程度,作用于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本文不仅为解释企业“创新假象”和“专利泡沫”困境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且对于通过优化薪酬契约安排培育高质量技术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