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5)
- 2023(16881)
- 2022(14417)
- 2021(13460)
- 2020(11518)
- 2019(26134)
- 2018(26013)
- 2017(50432)
- 2016(27406)
- 2015(30760)
- 2014(30166)
- 2013(29892)
- 2012(27208)
- 2011(24017)
- 2010(24368)
- 2009(22593)
- 2008(22222)
- 2007(19733)
- 2006(17348)
- 2005(15546)
- 学科
- 济(115121)
- 经济(114998)
- 业(101967)
- 管理(91983)
- 企(91710)
- 企业(91710)
- 方法(54249)
- 数学(44314)
- 数学方法(43589)
- 业经(33974)
- 农(33274)
- 财(32826)
- 中国(28248)
- 技术(25126)
- 务(23871)
- 财务(23785)
- 财务管理(23759)
- 农业(23533)
- 理论(22868)
- 企业财务(22487)
- 制(22121)
- 地方(21306)
- 学(21238)
- 和(19785)
- 贸(18978)
- 贸易(18965)
- 划(18481)
- 易(18414)
- 策(17809)
- 环境(16080)
- 机构
- 学院(386702)
- 大学(382469)
- 管理(158657)
- 济(155979)
- 经济(152650)
- 理学(136901)
- 理学院(135502)
- 管理学(133026)
- 管理学院(132331)
- 研究(123011)
- 中国(93480)
- 京(81866)
- 科学(76043)
- 财(70969)
- 农(62757)
- 所(61513)
- 江(58093)
- 业大(57482)
- 财经(56536)
- 中心(55748)
- 研究所(55654)
- 北京(51554)
- 经(51430)
- 农业(49030)
- 范(48067)
- 师范(47608)
- 州(46706)
- 经济学(45929)
- 院(44878)
- 技术(42877)
- 基金
- 项目(260146)
- 科学(206022)
- 研究(191545)
- 基金(188369)
- 家(163390)
- 国家(161958)
- 科学基金(141188)
- 社会(120213)
- 社会科(114026)
- 社会科学(113995)
- 省(103903)
- 基金项目(99312)
- 自然(92405)
- 自然科(90371)
- 自然科学(90352)
- 自然科学基金(88766)
- 教育(88550)
- 划(85552)
- 编号(78193)
- 资助(78147)
- 成果(61789)
- 重点(57996)
- 创(57979)
- 部(56632)
- 发(55533)
- 课题(53946)
- 创新(53414)
- 科研(49229)
- 国家社会(49014)
- 业(48773)
- 期刊
- 济(173629)
- 经济(173629)
- 研究(111988)
- 中国(77264)
- 管理(64020)
- 财(57242)
- 农(57120)
- 学报(56961)
- 科学(54457)
- 教育(45279)
- 大学(43885)
- 学学(41442)
- 农业(40060)
- 技术(39539)
- 融(31168)
- 金融(31168)
- 业经(29953)
- 财经(27640)
- 经济研究(27275)
- 经(23796)
- 业(23758)
- 技术经济(22607)
- 问题(21727)
- 科技(20159)
- 现代(18511)
- 统计(18409)
- 图书(18197)
- 商业(17837)
- 策(17674)
- 理论(17478)
共检索到570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兴 赵涛
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本支持能力、结构资本支持能力和物质资本支持能力。笔者将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投入,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和动态增长方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国华
从企业家产品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企业家人数、企业家研发的生产力系数、中间产品的数量、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等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间,企业家精神和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产品创新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席晶 雷钦礼
目前关于产品种类扩大型和熊彼特质量改进型的技术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均较完善,但缺乏同时纳入两类技术变革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类技术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综合分析了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方法进行了测算。测算发现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政府有意识的技术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强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新产品研发 质量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乘风 许培源
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考察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个基本性质,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知识生产函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方程,构建一个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创新主体越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越快,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创新部门会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经济的创新率与经济增长率更高。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乘风 许培源
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考察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个基本性质,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知识生产函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方程,构建一个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创新主体越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越快,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创新部门会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经济的创新率与经济增长率更高。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钦礼
迄今为止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中 ,虽然已分别有了产品种数扩大的内生增长模型和产品质量改进的内生增长模型 ,但令人遗憾的是 ,还没有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能同时将这两种类型的科技创立新全都包含进去。因此 ,给出一个同时包含两类科技创新的统一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就是当前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此统一模型表明 ,导致产品种类增加的新产品发明创新和导致现有产品质量提高的生产工艺革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其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在创造供给的同时 ,也创造了需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 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超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内生性增长转变,但仍面临过剩压力、成本上升、内需增长不足等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表明,产品创新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力量,尤其是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亦表明,中国的产品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互动作用。当前应确立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相关技术进步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消化过剩、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向内生型良性增长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产品创新 内生增长 VECM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智勇 覃锋
文章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开际 易聪
基于TRIZ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依据TRIZ原理从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和社会效益能力五个角度构建,每个指标依照企业经营成果指标计算得出,评价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并基于J2EE技术实现,采用某省企业技术中心数据,得到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实用性极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孔峰 贾宇 贾杰
VIKOR法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折衷方法。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VIKOR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4家企业进行了横向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
关键词:
技术创新 VIKOR 综合能力 评价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存斌 鲁平
以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并根据其特点,通过对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建立一套能源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利用云模型在电力企业技术能力评价上,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提出提高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企业 技术创新 云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德智 胡宏
本本文借鉴软件行业评估软件开发能力的成熟度模型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和等级特征以及每一个等级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路径。其次,根据技术创新过程和关键过程域,基于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一套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最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要落实在具体的创新活动中,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在一个个具体的创新活动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研究的最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通过将技术模仿引入到Jones(1995)模型,本文比较考察了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这两类基本创新模式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求解结果表明,技术模仿不仅有利于提高平衡增长路径时本国的稳态增长率,而且引致更多的人力资本被配置到研发部门。经济系统动态转移的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模仿、技术差距、自主研发效率,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技术差距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纪尧 周圆 樊凯欣
本文研究中国研发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提升效果。本文选择财政研发资助政策、专利保护、汇率、货币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内生增长DSGE模型框架下分析其对研发创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政策无法有效促进研发,在长期并不能有效提升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对技术的影响呈现中性,因而,保持汇率和货币政策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依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标;财政研发资助的提高有助于刺激短期经济和提高经济增长率,但由于研发资助的提高引起了研发部门的拥挤效应,降低了国内研发部门的研发效率,因而从本文可以看到研发资助比例提高后,TFP增长率和总产出增长率提高幅度有限;专利保护强度提高存在显著的研发促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但是会对短期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效应。为了使专利保护政策在生产率促进方面发挥最好的效果,降低其负面效应,需要为其搭配适当的逆周期财政、货币调控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