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9)
2023(13768)
2022(11501)
2021(10510)
2020(8933)
2019(19963)
2018(19987)
2017(38305)
2016(20365)
2015(22828)
2014(22728)
2013(22210)
2012(19868)
2011(17659)
2010(18136)
2009(17403)
2008(17370)
2007(15798)
2006(14003)
2005(13092)
作者
(57852)
(48367)
(48182)
(45764)
(30936)
(22891)
(21716)
(18582)
(17989)
(17421)
(16389)
(16365)
(15601)
(15453)
(14943)
(14869)
(14535)
(13983)
(13952)
(13751)
(11945)
(11812)
(11758)
(11140)
(10776)
(10766)
(10718)
(10706)
(9505)
(9412)
学科
(92544)
(89916)
经济(89789)
(86095)
企业(86095)
管理(82795)
方法(40104)
数学(31330)
业经(30865)
数学方法(30761)
(29976)
(26952)
技术(23906)
(22327)
(22025)
财务(21964)
财务管理(21939)
中国(21436)
企业财务(20766)
农业(19049)
理论(18008)
(16847)
(16389)
(16137)
(15737)
地方(14788)
技术管理(14729)
(14411)
贸易(14398)
(14349)
机构
学院(296977)
大学(291035)
(124448)
管理(123470)
经济(121973)
理学(105763)
理学院(104801)
管理学(103060)
管理学院(102510)
研究(90370)
中国(73608)
(61249)
(60774)
科学(53213)
财经(47158)
(46602)
(45205)
(44197)
(42667)
中心(42370)
业大(41341)
研究所(39284)
北京(38323)
经济学(36879)
(36472)
农业(35178)
财经大学(34669)
商学(34069)
商学院(33755)
(33402)
基金
项目(193053)
科学(155489)
研究(143104)
基金(141993)
(121987)
国家(120967)
科学基金(107459)
社会(92870)
社会科(88336)
社会科学(88316)
(77496)
基金项目(74582)
自然(69492)
自然科(67989)
自然科学(67976)
自然科学基金(66815)
教育(65673)
(63229)
资助(57719)
编号(56902)
(46297)
成果(44566)
重点(43158)
创新(42377)
(42350)
(40979)
(40967)
(40316)
课题(39504)
国家社会(38485)
期刊
(142349)
经济(142349)
研究(86163)
中国(62922)
管理(54402)
(51814)
(42547)
科学(39640)
学报(38115)
技术(32864)
大学(30968)
教育(29481)
学学(29392)
农业(29279)
(28023)
金融(28023)
业经(25082)
财经(23919)
经济研究(21922)
(20663)
技术经济(18891)
(18447)
问题(17742)
科技(15979)
(15432)
财会(15311)
统计(15220)
现代(14966)
商业(14265)
会计(13901)
共检索到451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天明  雷良海  
本文运用IDEF0原则,对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进行了功能建模。在此基础上借鉴B-Z反应模型构造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演化动态分析模型,探索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子系统间协同度、政策效应、技术产出三者间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技术研发能力更能提高企业技术产出;协同度越高技术产出能力越强,此时采取政策激励措施效果不明显;相反,弱协同条件下的政策激励对技术产出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索贵彬  宋泽海  冯兰刚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做强钢铁工业,提高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提出了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机制协同度评价模型,并以邯钢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协同学理论建构的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能够反映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企业据此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模型的提出对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伟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与工业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面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需要,亟待建立面向低碳经济的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与传统技术创新以获取商业利润为核心目标不同,低碳技术创新融入了节能、绿色和低碳等要素,以社会大众生产和生活的公共利益为福祉,具有生态经济性、公共利益性、长期战略性、系统性、高风险性、公众参与性等特征。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特征以及协同学思想,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有两条路径可供遵循:一条是技术与技术的协同演化,即...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为了解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演化状态和规律,基于技术创新价值链和复杂系统论视角,将该系统解构为技术内部研发、技术外部获取、商业化、技术创新支撑环境等4个子系统,采用20072015年度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该系统演化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随时间推移呈动态上升趋势,但其平均值较低;技术外部获取子系统是制约该系统向高水平协同发展的"短板";不同序参量对其所属子系统有序度的影响权重不一;我国医药行业重大政策可能对系统协同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永红  苏鑫  赵越  
为揭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的本质与规律,在对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特征予以描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的哈肯模型,选用基础共性技术创新数据与制度创新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Minitab软件设计系统演化方案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代表量是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但协同度欠佳;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信噪比最大,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推动作用的反映最灵敏;当信噪比最大的参数λ2<0,形成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同时调控参数使得a、b、λ1均小于0且尽量保持a的绝对值最大,区域创新系统将会实现最优演化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方  揭筱纹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发展是决定该系统能否有效发挥整体功能的关键。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环境、合作和内部三个子系统,并依据协同学理论构建一个模型对其协同度进行评价,为获得关于创新系统整体运行状况的有效信息,以提高整个创新系统有序运作提供一套科学的测评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倩  曹兴  
本文从分析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特征着手,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知识主体进行策略选择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以及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新兴技术企业知识协同的过程和网络化模式以及知识主体进行知识协同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中华  李岳云  
为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论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提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制度和创新环境是其四要素;然后探索了系统的演化特征、动力及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网络优化框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的制定,系统内部整合,系统与非技术创新系统、企业系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网络整合;最后是研究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昌林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和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复杂、开放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匹配关系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熵变规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分析了5种熵变情形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同时以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熵变分析。本文提出的企业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不仅可以明确描述企业创新体系的运行状况,也可以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翔  陈继祥  
新创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需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混合模式。文章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的机理,构建了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共演的CGP模型。从新创企业创业的各个阶段出发,分别研究了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机制,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常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潮的兴起,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逐渐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但由于其在能力、资源等方面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大,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学会集中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分工的基础上,依靠外部资源和能力共同发展。文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其运行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为促进企业之间的共赢、集群的持续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纪慧生  姚树香  
制造企业发展过程表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复杂的协同演化关系。结合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制造企业演化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模式、协同演化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动态演化存在3种模式:简单线性模式、反馈控制模式、复杂系统模式。基于此,构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模型,指出协同演化呈现"创新-调整-适应"等复杂的螺旋化发展过程,并提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的3种机制:互动机制、学习机制、选择与反馈机制。突破了关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和静态视角,从动态视角分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补充和修正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认识,丰富了现有创新演化理论。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实施创新战略的启示在于:单一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造企业带来盈利,但是其作用和持续性均有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协同是制造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关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宁  潘松挺  
网络强弱关系被视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学术界对于何种强度的关系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尚无定论。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强弱关系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海正药业50年来的技术创新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存在耦合性,弱关系因为低成本和低信息冗余度两个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异质性信息,有利于探索式创新;强关系通过企业间的信任传递复杂知识,有利于利用式创新。并且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网络的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呈现协同演化的特征,关系强度的动态变化会影响技术创新模式,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也需要网络关系强度进行相应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