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87)
- 2023(15676)
- 2022(13370)
- 2021(12243)
- 2020(10703)
- 2019(24040)
- 2018(23922)
- 2017(45670)
- 2016(24962)
- 2015(28286)
- 2014(28198)
- 2013(27798)
- 2012(25724)
- 2011(23225)
- 2010(23802)
- 2009(22747)
- 2008(22980)
- 2007(21371)
- 2006(19049)
- 2005(17614)
- 学科
- 济(104493)
- 经济(104341)
- 业(100452)
- 管理(94068)
- 企(90663)
- 企业(90663)
- 方法(45257)
- 财(35841)
- 数学(35451)
- 数学方法(35053)
- 农(32907)
- 业经(32719)
- 制(26923)
- 中国(26777)
- 务(25017)
- 财务(24965)
- 财务管理(24921)
- 技术(24698)
- 企业财务(23617)
- 农业(22628)
- 理论(19852)
- 学(19799)
- 划(19341)
- 和(19233)
- 地方(18821)
- 体(18730)
- 贸(18409)
- 贸易(18397)
- 银(18137)
- 银行(18091)
- 机构
- 学院(365545)
- 大学(362084)
- 济(150699)
- 经济(147430)
- 管理(144406)
- 理学(122434)
- 理学院(121190)
- 管理学(119410)
- 研究(118762)
- 管理学院(118712)
- 中国(95339)
- 京(77135)
- 财(74883)
- 科学(71498)
- 农(62835)
- 所(60651)
- 江(59899)
- 财经(57692)
- 中心(56391)
- 研究所(54099)
- 业大(53084)
- 经(51966)
- 农业(49213)
- 北京(48796)
- 州(46914)
- 经济学(44938)
- 范(44230)
- 师范(43743)
- 院(42602)
- 财经大学(42095)
- 基金
- 项目(231676)
- 科学(183101)
- 研究(170999)
- 基金(167392)
- 家(145061)
- 国家(143763)
- 科学基金(124286)
- 社会(108557)
- 社会科(102851)
- 社会科学(102823)
- 省(92522)
- 基金项目(88498)
- 自然(80005)
- 教育(78450)
- 自然科(78130)
- 自然科学(78107)
- 自然科学基金(76790)
- 划(76456)
- 编号(69230)
- 资助(67894)
- 成果(56298)
- 创(53099)
- 重点(52179)
- 部(51249)
- 发(49648)
- 创新(48864)
- 课题(47997)
- 业(46737)
- 制(46587)
- 国家社会(44523)
- 期刊
- 济(176145)
- 经济(176145)
- 研究(108410)
- 中国(79347)
- 财(64195)
- 管理(59961)
- 农(58202)
- 学报(53945)
- 科学(51379)
- 大学(41541)
- 学学(39016)
- 农业(38909)
- 教育(38780)
- 融(36783)
- 金融(36783)
- 技术(36580)
- 业经(30024)
- 财经(29581)
- 经济研究(26646)
- 经(25527)
- 业(23550)
- 问题(22812)
- 技术经济(21558)
- 财会(18563)
- 科技(18287)
- 贸(18091)
- 版(17648)
- 现代(17463)
- 图书(17107)
- 商业(17002)
共检索到567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琳
当前 ,学术界对“创新”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二是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它们分别形成了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两个流派。两派之争集中体现在 :是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 ,还是相反 ?本文中 ,笔者无意陷于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之争 ,而是另辟蹊径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的深入分析 ,凸现出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系统 ,并且通过对各个层次激励机制的深入分析 ,达到对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深层次分析。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火弟 蒲勇健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伟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现实情况 ,可以从企业、市场、国家等不同层面出发 ,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力 ,构建一个能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系统框架。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君 蔡印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毕娟
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市场失灵,使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难以获得技术创新的全部收益,需要一定的激励。政府激励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为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激励的内在一致性,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山水
激励是为了创新,没有激励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的激励机制就会阻碍创新,只有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才能在制度上最终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既是对浙江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运行的总结,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而要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激励的机制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薪酬奖金激励、福利激励、产权激励、晋升激励、知识激励、情感激励、危机激励等,企业究竟采取何种激励机制,以及各种方式如何整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程度不一,也是企业在实践中难以把握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继东 杨月巧 马志超
深入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制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提出从政府规制、行业中介组织监督评价、消费逆向拉动、顾客参与因素等四方面的激励机制,为构建绿色创新型经济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厚清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领域,现有研究文献已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但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面临的难度认识不足,提出的措施不力。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薪酬激励是第一位的,或者是基础性的,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根本途径是实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如此,企业内部才能形成支持性的创新文化。
关键词:
创新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翔
1、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必要性。第一,技术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与收益的非独占性。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主要输出有创新信息、新的技术及其物业而成的产品等。可以讲,这些无形的知识及其物化了的实物产品都可以在技术创新的任何一个过段、环节“溢出”,被其他厂家们掌握得以分享创新带来的收益。由于复制、模仿知识要比创新容易得多,所以复制者(模仿者)可以在较少研制成本下生产出来,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咏虹
技术创新是一种制度现象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现实情况 ,可以从企业、市场、国家等不同层面出发 ,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力 ,构建一个能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系统框架和模型 ,通过制度安排来不断生长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则和秩序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激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麦秀 薛求知
本文通过建立技术-环境壁垒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分析了外生性的技术-环境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而这种激励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口国设置技术-环境壁垒的动机:当进口国所设置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主要是以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为目的,也就是说,这些标准是合理的,那么,随着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的提高,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会增强;相反,当进口国所设置的技术-环境壁垒是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也就是说,这些标准过于苛刻或带有歧视性,那么,由技术-环境壁垒所引致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就会急剧减弱,甚至消失。
关键词:
技术—环境壁垒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熊勇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乌赶 许凤茹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研究了碳交易制度下,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决策问题。通过构建市场势力差异下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和末端治理策略选择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随机干扰、创新成本和遵规成本对主导企业和边缘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市场势力影响环境规制的低碳技术创新效应;引入碳交易制度后,不同市场势力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存在差异,主导企业更倾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创新成本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最明显;边缘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偏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但容易因强随机干扰、高创新成本和高遵规成本而偏离;研发外溢为0.7的适度水平有利于激励边缘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创新策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碳交易制度、制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