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9)
- 2023(16465)
- 2022(14074)
- 2021(12983)
- 2020(11084)
- 2019(24821)
- 2018(24565)
- 2017(47274)
- 2016(25823)
- 2015(28821)
- 2014(27990)
- 2013(27710)
- 2012(25131)
- 2011(22265)
- 2010(22220)
- 2009(20647)
- 2008(20567)
- 2007(18349)
- 2006(16190)
- 2005(14487)
- 学科
- 济(105104)
- 经济(104983)
- 业(104236)
- 企(95317)
- 企业(95317)
- 管理(92927)
- 方法(48380)
- 数学(38288)
- 数学方法(37911)
- 财(34995)
- 业经(33880)
- 农(31999)
- 务(27240)
- 财务(27175)
- 财务管理(27145)
- 企业财务(25873)
- 中国(25419)
- 技术(24650)
- 农业(22432)
- 制(20826)
- 理论(20671)
- 和(19072)
- 地方(18694)
- 学(18692)
- 划(18467)
- 贸(17403)
- 贸易(17390)
- 策(17103)
- 易(16872)
- 体(16114)
- 机构
- 学院(364266)
- 大学(360774)
- 管理(152394)
- 济(145951)
- 经济(142964)
- 理学(131697)
- 理学院(130379)
- 管理学(128523)
- 管理学院(127856)
- 研究(113805)
- 中国(87446)
- 京(76785)
- 科学(69513)
- 财(67764)
- 农(59035)
- 所(56015)
- 财经(54240)
- 业大(54177)
- 江(54143)
- 中心(51740)
- 研究所(50574)
- 经(49417)
- 北京(48042)
- 农业(46191)
- 范(44679)
- 师范(44282)
- 州(43526)
- 经济学(42283)
- 院(41352)
- 商学(41270)
- 基金
- 项目(245229)
- 科学(194829)
- 研究(181999)
- 基金(178530)
- 家(154313)
- 国家(152938)
- 科学基金(133830)
- 社会(115421)
- 社会科(109479)
- 社会科学(109448)
- 省(97109)
- 基金项目(95545)
- 自然(86803)
- 自然科(84827)
- 自然科学(84810)
- 自然科学基金(83375)
- 教育(82861)
- 划(79983)
- 编号(74244)
- 资助(71898)
- 成果(58775)
- 创(55453)
- 重点(54135)
- 部(53751)
- 发(51964)
- 创新(50983)
- 课题(50161)
- 业(47570)
- 国家社会(47140)
- 项目编号(46555)
- 期刊
- 济(162910)
- 经济(162910)
- 研究(105278)
- 中国(69295)
- 管理(61012)
- 财(56278)
- 农(54435)
- 学报(53520)
- 科学(51119)
- 大学(41422)
- 教育(39602)
- 学学(39137)
- 农业(38210)
- 技术(35158)
- 融(29952)
- 金融(29952)
- 业经(28882)
- 财经(26828)
- 经济研究(24940)
- 经(22996)
- 业(22504)
- 技术经济(21006)
- 问题(20653)
- 科技(19386)
- 现代(18113)
- 财会(17694)
- 图书(17329)
- 理论(16883)
- 商业(16752)
- 版(16646)
共检索到534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俊丽 金浩 李国栋
文章在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现金报酬、经理层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表明强化股东与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大对经理层激励力度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对于推动经理层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建荣 石文
创新是提升技术效率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驱动。本文基于创新效率视角,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 (BMA),使用2007—2013年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对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行了识别检验。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费用、资本密集程度、企业规模、资本结构、高管年龄、董事会规模、税费返还、高管薪酬八项指标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识别关键因素并厘清关键影响因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辉
笔者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方式分为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其中,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非技术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以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将知识来源、研发投入和顾客联系3种知识要素作为自变量,构建概念模型,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4种创新方式的特征及其创新驱动因素的差异性;在189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多元probit回归对不同创新驱动因素与4种创新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来源正向影响非技术层面的创新,而研发投入更有利于技术层面的创新;同时,顾客联系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中的流程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创新,这些都是与顾客存在密切交互的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玲玲 燕乐乐 张林
目前我国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依旧非常突出,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转化,而包容性技术创新可以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包容性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低收入人群为服务对象的技术创新,它为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实践中包容性技术创新发展迟缓,关于包容性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现有文献也尚未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TOE框架,以388家代表性企业为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索企业包容性技术创新多重前因的复杂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企业包容性技术创新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单一要素不会构成企业包容性技术创新高绩效的必要条件;存在三条包容性技术创新高绩效关键路径,包括“技术—组织—环境协同联动型”路径、“技术—环境双轨并驱型”路径和“技术—组织双轨并驱型”路径;专利管理能力在三条组态路径中均作为核心条件存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探究驱动装备制造企业实施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创新意愿、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这4个主范畴对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创新意愿是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驱动因素,创新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影响创新意愿间接驱动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是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间接驱动因素,知觉行为控制既可以直接影响环境技术创新行为,也可以通过创新意愿间接影响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由14个副范畴、4个主范畴(创新意愿、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1个核心范畴(装备制造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构成的驱动因素模型,开发相应的测量量表,并使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俊 吴舟
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国资委控股的41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财力投入、人力投入、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政府支持力度、市场集中度等因素与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就此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政治关联 政府补助 地区差异 企业特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倩茹 许向阳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阶段,而企业技术创新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尤为重要。碳市场是碳配额和碳汇交易的结合,我国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对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文章在波特假说和创新补偿效应理论基础上,对2014-2021年62个林业上市公司的493个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林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在微观层面探讨碳价波动影响因素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碳价和汇率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促进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即国际碳价和汇率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和0.28。(2)煤炭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并不显著。(3)由于区域发展差异,汇率对深圳市影响程度更高,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湖北省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汇率对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系数比湖北省多0.17;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对湖北省影响更大,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深圳市影响不显著。文章提出3点政策启示:(1)完善碳市场机制,减小外部影响;(2)激励企业创新,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3)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艳 童勋
文章在回顾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与清洁生产的关系进行梳理,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在清洁生产实施方面所遇到的阻力,着重分析环境规制、市场机会、效率驱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路径的驱动作用,并分别提出强化建议。
关键词:
清洁生产 技术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邢丽云 俞会新 朱兆同
利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内、外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建筑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环保压力、竞争者环保实践、绿色动态能力均正向影响企业绿色产品及工艺创新;业主环保意识对绿色产品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管环保认知单独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但与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效果明显。基于此,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绿色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文 李跃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从公司外部治理的视角,围绕资本结构、控制权市场和产品市场三方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最后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预测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技术创新 外部治理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杰鲲 韩文杰 康忠燕 梁璐璐
分析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路径,寻求区域贡献及其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对落实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出重心测算模型及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分解为人员投入、经济基础、投入强度和经费产出效率四方面效应,同时对2001-2017年的专利授权数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中国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可分为四个阶段,重心分别向东南、东北、西北和向南迁移;华南、华东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是2001-2005年重心迁移的主要推力,华东、西北和华南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则分别是2005-2012年、2012-2016年和2016-2017年的主要推力。结合各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产出增加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鹏 吕佳
企业是创新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能力进行多维度的整体性评测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在回顾中国情境下区域企业创新研究框架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由5个维度3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评测体系,并对中国55个不同类型城市进行了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华南和华东强、华中和西南次之、北方(西北、华北和东北)偏弱的显著特点,而影响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高新区企业技术收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等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城市在分项维度和总分值上的表现将其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类城市特点分别提出了差异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企业创新能力 评测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鹏 吕佳
企业是创新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能力进行多维度的整体性评测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在回顾中国情境下区域企业创新研究框架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由5个维度3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评测体系,并对中国55个不同类型城市进行了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华南和华东强、华中和西南次之、北方(西北、华北和东北)偏弱的显著特点,而影响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高新区企业技术收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等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城市在分项维度和总分值上的表现将其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类城市特点分别提出了差异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企业创新能力 评测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池仁勇
本文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和DEA测算方法,根据浙江省2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测算了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对影响该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按所有制排序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规模排序是: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性对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政府的补贴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效率 中小企业 评价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由雷
在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企业技术创新愈加重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愈加迫切。文章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制约与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四大因素,即根本因素、直接因素、关键因素和调节因素,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系统梳理,预测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厘清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逐层突破壁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路径选择。研究有助于提升企业化解重大危机、技术封锁等一系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夯实企业作为科技与经济重要力量,打通经济双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