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5)
- 2023(15251)
- 2022(12983)
- 2021(12023)
- 2020(10244)
- 2019(23167)
- 2018(23072)
- 2017(44281)
- 2016(23632)
- 2015(26294)
- 2014(25874)
- 2013(25702)
- 2012(23210)
- 2011(20575)
- 2010(20536)
- 2009(19118)
- 2008(18843)
- 2007(16787)
- 2006(14814)
- 2005(13213)
- 学科
- 济(99247)
- 经济(99140)
- 业(95787)
- 企(87553)
- 企业(87553)
- 管理(86053)
- 方法(44038)
- 数学(34192)
- 数学方法(33834)
- 业经(32358)
- 农(29978)
- 财(29440)
- 技术(24442)
- 中国(23805)
- 务(22452)
- 财务(22382)
- 财务管理(22361)
- 农业(21437)
- 企业财务(21188)
- 理论(19687)
- 和(19096)
- 地方(18636)
- 学(18512)
- 划(18353)
- 制(18282)
- 环境(17825)
- 贸(16241)
- 贸易(16229)
- 策(16094)
- 易(15746)
- 机构
- 学院(337304)
- 大学(332703)
- 管理(141333)
- 济(134303)
- 经济(131465)
- 理学(121956)
- 理学院(120706)
- 管理学(118915)
- 管理学院(118300)
- 研究(105854)
- 中国(81250)
- 京(71451)
- 科学(66091)
- 财(60633)
- 农(53939)
- 所(52078)
- 业大(50442)
- 江(50241)
- 财经(48666)
- 中心(48387)
- 研究所(47305)
- 北京(45010)
- 经(44248)
- 农业(42188)
- 范(41720)
- 师范(41330)
- 州(40750)
- 院(39001)
- 经济学(38512)
- 商学(37933)
- 基金
- 项目(229764)
- 科学(182201)
- 研究(170515)
- 基金(166545)
- 家(143978)
- 国家(142715)
- 科学基金(124806)
- 社会(107252)
- 社会科(101715)
- 社会科学(101689)
- 省(91555)
- 基金项目(89204)
- 自然(81288)
- 自然科(79369)
- 自然科学(79353)
- 自然科学基金(77984)
- 教育(76676)
- 划(75317)
- 编号(69484)
- 资助(67072)
- 成果(54098)
- 创(52171)
- 重点(50746)
- 部(49504)
- 发(49384)
- 创新(47884)
- 课题(47043)
- 业(44778)
- 国家社会(43683)
- 科研(43145)
- 期刊
- 济(151248)
- 经济(151248)
- 研究(95974)
- 中国(63743)
- 管理(57319)
- 农(49343)
- 学报(48882)
- 财(48737)
- 科学(47246)
- 大学(37576)
- 教育(35890)
- 学学(35448)
- 农业(34989)
- 技术(34186)
- 业经(27516)
- 融(26427)
- 金融(26427)
- 财经(23473)
- 经济研究(22645)
- 业(20776)
- 经(20146)
- 技术经济(19874)
- 问题(19085)
- 科技(18852)
- 现代(17015)
- 图书(16612)
- 理论(15751)
- 商业(15613)
- 财会(15184)
- 资源(15081)
共检索到492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玉辉
技术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出路,以生态学理论研究技术创新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基于企业生态学、企业仿生学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界定并概括了它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交错带的概念。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创新的案例,认为交错带生态更丰富、生产力最高,但阻抗能力较弱、生态也最脆弱,创新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对交错地带的创新管理。文章分别对企业外部环境与研发、市场营销的交错带、研发与生产的交错带、生产与市场营销的交错带进行分析,指出要重视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生态系统 交错带 企业生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冰 周大铭
文章在归纳国内外关于核心企业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其中包括:核心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创新生境和创新平台四个部分,并结合生态学理论,深入探讨了各结构部分的内涵和其相互作用关系,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的相同和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翔龙 王庆金 黄帅
本文在共生视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主要考虑两种政府干预情境:一种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政府不进行补贴激励;另一种是针对高精尖技术创新,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激励。针对两种政府干预情境和三个演化阶段,采用主从博弈分别确定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转移费用以及军民融合企业的边际收益。研究表明: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采用成本分担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协同创新合作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可使创新生态系统获得帕累托改进;在大部分情形下不存在使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都满意的创新成本分担契约;联盟共存合作阶段的利润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获得帕累托最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王自媛 闫娜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燕青
创新发展无疑是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其中,企业家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关键。研究表明,企业家的市场主体功能主要决定于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生与提升主要依赖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本文梳理总结了有关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中廓清了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确立了有关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最后,根据前述理论思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试图构建一个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框架,本着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商业模式价值体系创新的基本路线,指出实现中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和系统任务。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位 演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畅 李建华
[目的/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情景,探究企业知识整合,为提升企业知识整合效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回顾,围绕"创新性"和"生态性"两个本质特征探究知识整合过程与动力,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知识整合历经对外知识摄入和对内知识同化两个阶段,在企业创新源动力、产学研合作助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文章从创新环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层面为知识整合的有效实现提出保障措施。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整合 过程 动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宇航 于丽英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道平 韦小彦 张志东
本文在分析高技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产业化过程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不确定性、灵活性和不可逆性是影响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根据实物期权方法原理,构建了技术标准价值评估模型。利用中国移动2009-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TD-SCDMA技术标准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克服了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降低了价值评估中不确定性的影响,量化了技术标准价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而为技术标准开发商制定标准许可提供了依据,对促进标准成功设定与扩散,提升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祎遐 高文婧
核心企业、创新链和创新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发展需要系统内组织协同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从整个区域来看,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实体组织之间和实体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活力、能够持续创新的关键,对促进系统内外产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企业创新 科技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玉辉
实施和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机构、制度及周边环境要素的总和构成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相似性。技术创新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目的性。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可分为三个亚系统,即输入亚系统、生产亚系统和输出亚系统,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流动,顺畅的物质流、能量(价值)流、信息流是技术创新系统稳定的基础,创新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性的特征。技术创新系统也将遵循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系统演化的结果一是系统衰亡或被新的系统所代替;二是在旧有的生态系统中孕育新的生命使原有的生态系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要素 生态系统 系统演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鲁成
本文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必要性。本文认为,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同属性与整体运动规律,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层次性、耗散性、动态性、稳定性、复杂性和调控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面向客户需求,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由具有显著"交叉网络外部性"的高科技企业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生态关系特征,可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将非线性生态动力学、行为生态学等基本研究方法与博弈论、实物期权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许可价格结构及非平衡性理论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通过构建技术标准非线性许可定价方法与模型,动态测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基本价"以及不同市场竞争结构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的非平衡定价市场反应函数与最优定价公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戴海闻 张利飞 王吉斌
运用创新生态学、外部性理论、平台与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间外部性来源、表现与形成机理,提出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非平衡定价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收费、免费和补贴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整合性风险、关系风险、结构风险等等,从伙伴遴选、网络治理等角度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学梅 韩宇航 代梦鑫
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已有文献主要聚焦创新生态或开放式创新,将两者结合探讨其演化机理的研究较少。基于国内外开放式创新相关研究,结合种群生态学理论,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并运用MATLAB仿真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挖掘。结果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包括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且演化的4个序参量呈现如下态势:生态网络规模在3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生态网络密度在3个阶段呈现缓慢增长的S型趋势;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在初创期和成熟期增长缓慢,在成长期增长迅速;核心企业在3个阶段均占据优势生态位,并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