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6)
2023(10975)
2022(9094)
2021(8165)
2020(7044)
2019(15181)
2018(15054)
2017(28278)
2016(15203)
2015(16809)
2014(16123)
2013(15971)
2012(14290)
2011(12472)
2010(12732)
2009(11837)
2008(11953)
2007(10890)
2006(9651)
2005(8868)
作者
(42849)
(35903)
(35736)
(33490)
(22977)
(17071)
(16056)
(13761)
(13371)
(12959)
(12165)
(12114)
(11484)
(11375)
(11065)
(10890)
(10688)
(10458)
(10396)
(10259)
(8755)
(8688)
(8581)
(8183)
(8091)
(8042)
(7843)
(7795)
(7185)
(6996)
学科
(81426)
(76336)
企业(76336)
(67924)
经济(67856)
管理(63151)
方法(29285)
业经(27893)
(23276)
(22886)
技术(22667)
数学(21179)
数学方法(20978)
(18590)
财务(18570)
财务管理(18555)
企业财务(17569)
农业(17322)
中国(15760)
理论(14390)
技术管理(14318)
(14012)
(13847)
(13749)
(12607)
企业经济(12334)
经营(12052)
地方(11715)
(11019)
贸易(11010)
机构
学院(218467)
大学(210239)
(94020)
经济(92404)
管理(92254)
理学(79333)
理学院(78611)
管理学(77657)
管理学院(77243)
研究(66675)
中国(52957)
(43583)
(41831)
科学(39560)
(38222)
(35090)
财经(32967)
(32887)
业大(32392)
中心(30689)
农业(30055)
(29951)
研究所(29581)
经济学(27375)
(26957)
北京(26764)
商学(26540)
商学院(26310)
经济管理(25529)
技术(25005)
基金
项目(143681)
科学(116144)
研究(107256)
基金(104657)
(90412)
国家(89546)
科学基金(79561)
社会(70262)
社会科(66879)
社会科学(66861)
(59490)
基金项目(56055)
自然(50685)
自然科(49634)
自然科学(49625)
自然科学基金(48852)
教育(48709)
(47563)
编号(42298)
资助(40679)
(37622)
(36100)
创新(34042)
重点(32130)
成果(31805)
(31768)
(31367)
国家社会(29224)
课题(29202)
(28761)
期刊
(107114)
经济(107114)
研究(61506)
中国(46427)
管理(41525)
(36696)
(35743)
科学(30098)
学报(28724)
技术(25037)
农业(24993)
大学(22804)
教育(22627)
学学(21822)
业经(20126)
(18564)
金融(18564)
财经(16806)
(16771)
经济研究(16503)
技术经济(15599)
(14749)
科技(13487)
问题(13382)
现代(11717)
财会(11595)
商业(11215)
(10495)
世界(10448)
(10201)
共检索到330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昌林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环境适应性,在当前高度动态环境下,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向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发展和演化。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度构建的综合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网络能力、动态能力和原创能力,三要素在内外环境交互作用下进行适应性重构和不断演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昌林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环境适应性,在当前高度动态环境下,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向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发展和演化。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度构建的综合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网络能力、动态能力和原创能力,三要素在内外环境交互作用下进行适应性重构和不断演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廖曦  
员工激励、人本氛围营造、差异化管理是企业人本管理的三大核心要素。人本管理是与传统"以物为中心"管理理念的对应概念,把人作为一种可供开发和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运营之中,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效统一。此外,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企业其他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把人本思想和人本理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关凯书   张美华  
技术创新是一个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动态过程,它是从适应市场需求开始创新,直到满足市场需要为止的全过程,它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要用动态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 一、技术创新的过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崔海龙  杜俊义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各种理论观点的梳理,描述了各种动态能力观对企业变革的认识。基于动态能力内含的企业变革思想,可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界定为:企业为了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环境变化,通过吸收或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基础,重构企业技术创新的流程和惯例,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能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性质上是一种动态的高层次的技术变革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静态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由企业感知和识别技术机会的能力、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的组织变革能力构成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凤玲  上官学进  龙三平  
从创新目标定位理论出发,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该模型的内在运作机理在于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创新主体之间、创新的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创新系统的路径演化与路径超越之间均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基本结论是:创新主体间的网络化关系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竞争力的源泉;动态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取得创新范式主导地位的催化剂;共同演化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实现对既定技术演化路径超越的内在驱动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芳  刘永安  何家林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重点是其构成及评价指标。本文分别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加以评价,认为未来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将会朝着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志文  吴先明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宗强  吴志岩  许庆瑞  
文章以调研的制造企业为原型,通过抽象构建了一个能力发展演变的系统动态模型,通过对能力解构与仿真研究资源投入与能力动态变化关系,指出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制造能力仍是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的基础,而整合能力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杠杆解。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建国  
将创新链从研发到市场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以结构创新、工艺创新、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变量作为技术创新障碍关系因素,分析了创新过程障碍要素对创新失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障碍主要发生在技术化的创新中前期。在影响程度上,结构创新障碍的影响处于大效果范围,市场结构障碍和工艺创新障碍的影响分别处于中小效果范围,主导设计、工程化能力和产品市场差异性是当前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的关键要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蒋锡培  
创业成功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在于正确的产业选择。在1990年的时候,我们还想不到能成为电缆行业的领军企业,到去年我们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亿。五年前,我们收购了上市公司三普药业,后来我们注意到,前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春海  章凯莉  孙浦阳  
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要素密集特征日益凸显,国际服务市场会对企业创新等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市场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影响,以及服务要素依赖的重要边际作用,并度量了2000—2014年国内制造企业面临的国际服务市场波动,检验了这种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创新对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反应取决于进口产品内嵌的国际服务要素含量,即对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的依赖:依赖度越高,服务供给的正向冲击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直接进口国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会刺激企业研发创新,由直接进口国传导的第三国服务市场冲击则会抑制企业的研发创新。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时,过度依赖高质量服务供给国,并不利于企业吸收国际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推动自身研发创新。企业中间投入占比越高,技术创新受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英华   刘宇钊   李海彤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推动生产、营销、管理环节的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其作用方式包括降低劳动力投入、外部销售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等宏观创新环境以及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等微观企业特征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评估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