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0)
2023(12771)
2022(10372)
2021(9454)
2020(8059)
2019(17844)
2018(17595)
2017(33950)
2016(18039)
2015(20022)
2014(19285)
2013(18802)
2012(16742)
2011(14656)
2010(15139)
2009(14292)
2008(14504)
2007(13047)
2006(11477)
2005(10536)
作者
(49417)
(41466)
(41462)
(39018)
(26540)
(19615)
(18476)
(15962)
(15404)
(14893)
(14015)
(14004)
(13427)
(13140)
(12695)
(12593)
(12436)
(12027)
(11873)
(11835)
(10197)
(10144)
(10137)
(9570)
(9267)
(9161)
(9157)
(9144)
(8246)
(8151)
学科
(88447)
(82135)
经济(82063)
(81532)
企业(81532)
管理(71520)
方法(37441)
业经(29393)
数学(29127)
数学方法(28599)
(26147)
(25565)
技术(23191)
中国(20404)
(20381)
财务(20340)
财务管理(20326)
农业(19510)
企业财务(19253)
理论(17210)
(15570)
(15033)
(14885)
技术管理(14493)
(14342)
地方(13610)
经营(12684)
(12682)
贸易(12672)
企业经济(12661)
机构
学院(257629)
大学(249534)
(110557)
管理(109070)
经济(108627)
理学(93907)
理学院(93123)
管理学(91570)
管理学院(91100)
研究(77117)
中国(61982)
(51525)
(50045)
科学(44888)
(39717)
(39714)
财经(39586)
(37520)
(35946)
业大(35910)
中心(35424)
研究所(33583)
经济学(32935)
北京(32086)
(31297)
农业(30948)
商学(30589)
商学院(30307)
经济学院(29673)
经济管理(29242)
基金
项目(169258)
科学(136656)
研究(126323)
基金(123892)
(106351)
国家(105417)
科学基金(94110)
社会(82856)
社会科(78795)
社会科学(78776)
(69138)
基金项目(64703)
自然(59900)
自然科(58687)
自然科学(58678)
教育(57963)
自然科学基金(57706)
(55575)
编号(50231)
资助(50032)
(42233)
创新(38419)
成果(38235)
(37998)
重点(37809)
(37020)
(36545)
课题(34663)
国家社会(34615)
(33294)
期刊
(123661)
经济(123661)
研究(72808)
中国(52394)
管理(48303)
(42918)
(37879)
科学(34288)
学报(32212)
技术(29828)
农业(26362)
教育(26348)
大学(26188)
学学(24966)
业经(22642)
(22552)
金融(22552)
财经(20194)
经济研究(19719)
技术经济(17776)
(17583)
(17225)
问题(15412)
科技(14548)
(14060)
统计(13704)
现代(13383)
财会(13157)
商业(13099)
世界(11716)
共检索到385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庆松  游达明  
文章在分析以往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动力研究基础上,从资本的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分析,构筑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资本协同"逻辑模型。即: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直接来源是企业所采取的技术战略,而技术战略是来自于企业内源资本和外源资本有机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外源资本是国家政策、科技教育和文化、市场拉引、创新环境、企业间关系等。内源资本则由外层的"技术资本"、中层的"人力资本"和内层的"心理资本"所组成;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本源则是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海艳  
首先,在探讨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的协同,有利于企业与多方创新主体利用多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次,在探讨不同来源金融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应保持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等不同融资方式的协同,财政补贴与税收激励等不同政府财政支持的协同,企业、政府和银行等不同投资主体的协同。最后,将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分为知识类资源和资产类资源,提出作为知识类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金融资本是企业获取资产类资源的前提。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彼此依赖,相互协同才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同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帮勇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资本运作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重要方式,两者的协同演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案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协同演进开展研究后发现:在初创阶段,通过先进技术的创新研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关注,进而获取大量融资资金;在成长阶段,资本运作演变为以政府补助为主,技术创新演变为以政策导向为主,通过融资资金反哺技术创新;在扩张阶段,资本运作演变为产业链并购,技术创新演变为产业链集成式技术创新,通过产业链纵向并购助力集成式技术创新;在成熟阶段,技术创新演变为承担政府重大研发项目及前沿技术的持续性技术创新模式,资本运作演变为政府补助、银行借款和资本市场的多元融资模式,以充足的融资资金保证持续性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通过不同的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协同发展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索贵彬  宋泽海  冯兰刚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做强钢铁工业,提高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提出了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机制协同度评价模型,并以邯钢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协同学理论建构的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能够反映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企业据此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模型的提出对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湘东  
知识管理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为进程,由一系列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支撑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深化知识管理的内涵,同时也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进化和发展。研究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于企业如何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者协同互动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关系模式。以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管理的正反馈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管理手段与创新行为,通过企业的学习机制相互融合与影响。因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屠文娟  季萍  
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结构上的整体性、因素上的相关性、环境上的适应性、功能上的目的性和作用上的有序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共同形成了一个空间汇交力系,这些动力对企业系统的技术创新产生了一个合力作用。运用理论力学的空间汇交力系合成法,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合力进行有效的测度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柴丽俊  柴丽英  高俊山  
本文首先讨论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模式,然后通过对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基于竞争对手而对技术创新的收益预期,而基本动力来源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有企业内部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外部资源约束;外部环境因素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政策激励。最后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整合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昌林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和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伟  
首先介绍了建筑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特点,并通过新型墙材推广使用的扩散案例,结合动态递推方法,量化证实了将逻辑增长模型(S型曲线)移植到建筑领域是可行的,同时指出了在预测应用上应关注的重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泽明  
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是获取创新垄断利润。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合作创新是兼容的,判断自主创新的标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收益占有权。要保证企业创新成功并获取超额利润,对企业而言,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对政府来说,需要完善创新的市场和政府公共品建设;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资源保障机制;优化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建设;激励企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健全与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系列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欧绍华  胡玉松  
笔者基于系统动力模型,以电子及通信制造业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产出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强度,政府支持因素、合作创新因素和技术人才因素与技术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和人才等共同努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复杂、开放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匹配关系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熵变规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分析了5种熵变情形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同时以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熵变分析。本文提出的企业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不仅可以明确描述企业创新体系的运行状况,也可以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柴丽俊  张璞  
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基于竞争对手而对技术创新的收益预期;基本动力来源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有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外部资源约束及外部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政策激励等。文章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的整合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