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9)
- 2023(11533)
- 2022(9519)
- 2021(8763)
- 2020(7506)
- 2019(16827)
- 2018(16852)
- 2017(32341)
- 2016(17176)
- 2015(19292)
- 2014(18486)
- 2013(18121)
- 2012(16104)
- 2011(14107)
- 2010(14695)
- 2009(13815)
- 2008(13806)
- 2007(12592)
- 2006(11001)
- 2005(10098)
- 学科
- 业(84432)
- 企(79240)
- 企业(79240)
- 济(77678)
- 经济(77603)
- 管理(68465)
- 方法(36941)
- 数学(28728)
- 业经(28316)
- 数学方法(28170)
- 财(25774)
- 农(23887)
- 技术(23099)
- 务(19343)
- 财务(19305)
- 财务管理(19287)
- 企业财务(18183)
- 中国(17941)
- 农业(17249)
- 贸(16857)
- 贸易(16847)
- 易(16494)
- 理论(16395)
- 制(14944)
- 策(14606)
- 技术管理(14499)
- 划(14362)
- 和(13726)
- 企业经济(12508)
- 经营(12465)
- 机构
- 学院(244391)
- 大学(236155)
- 济(105619)
- 管理(104128)
- 经济(103772)
- 理学(89527)
- 理学院(88781)
- 管理学(87272)
- 管理学院(86830)
- 研究(71723)
- 中国(58532)
- 京(48976)
- 财(48175)
- 科学(41691)
- 江(38128)
- 财经(37872)
- 农(37651)
- 所(34905)
- 经(34399)
- 业大(34028)
- 中心(33474)
- 经济学(31296)
- 研究所(31118)
- 北京(30505)
- 州(29961)
- 商学(29469)
- 农业(29408)
- 商学院(29207)
- 经济学院(28305)
- 经济管理(28067)
- 基金
- 项目(158694)
- 科学(128155)
- 研究(118558)
- 基金(116070)
- 家(99446)
- 国家(98566)
- 科学基金(88137)
- 社会(77072)
- 社会科(73407)
- 社会科学(73388)
- 省(65091)
- 基金项目(60682)
- 自然(56598)
- 自然科(55485)
- 自然科学(55477)
- 教育(54586)
- 自然科学基金(54570)
- 划(51995)
- 资助(47521)
- 编号(47250)
- 创(40092)
- 业(36927)
- 创新(36411)
- 成果(35659)
- 重点(35311)
- 部(34582)
- 发(34419)
- 课题(32410)
- 国家社会(31983)
- 制(31285)
- 期刊
- 济(117574)
- 经济(117574)
- 研究(69572)
- 中国(49851)
- 管理(46495)
- 财(41833)
- 农(35488)
- 科学(31252)
- 学报(29578)
- 技术(29070)
- 教育(25186)
- 农业(24852)
- 大学(24159)
- 学学(22936)
- 业经(21668)
- 融(21252)
- 金融(21252)
- 财经(19135)
- 经济研究(18986)
- 技术经济(17488)
- 业(16777)
- 经(16669)
- 问题(14779)
- 策(14115)
- 科技(13899)
- 统计(13895)
- 贸(13347)
- 财会(12878)
- 现代(12690)
- 商业(12615)
共检索到368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林 张海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超 隋立祖
金融衍生品创新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大的革命。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对比分析,从全新的视角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生产函数重新进行考察,建立了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创新 内涵 产出函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灏 丁宏
金融衍生品创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大的革命。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分析,从全新的视角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生产函数重新进行考察,建立了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创新 产出函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茜 葛扬
环境规制的内驱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其能否促成环境规制倒逼产业技术创新?于此命题,将产业技术创新分解为治污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建构环境规制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模型,并做出经验验证。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生产技术创新呈类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与治污技术创新呈正向关系;环境规制增强提升企业治污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强化了对生产技术创新的投入挤占,使得当环境规制达到中等强度后,生产技术创新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强化对规制政策实施的追踪问效;完善治污激励补贴机制,强化政府对危废处理行业的扶持力与监管力,丰富环境规制配比政策设计;强化命令控制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有机组合,健全环境信息反馈系统,倒逼企业治污技术的强化与创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杜小武 汪岩
本文应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建筑业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与总产出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建筑业总产出起促进作用,其中社会综合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大;我国建筑业已逐渐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但仍处于规模报酬微增长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尽快转变到高质量的产业发展阶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娟
基于知识联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应该树立的崭新理念。从技术创新的定义及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企业知识联盟的内涵及形成机理,构建了基于知识联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并对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联盟 组织学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文斌
文章在分析企业合作技术创新中各利益方理性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人合作对策理论的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收益分配模型,并采用Shapley值法、核心法和简化的MCRS法等分配方式进行了算例分析,探讨了不同计算结果的涵义。结果表明,合作对策模型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合作技术创新中收益分配的优化决策。
关键词:
合作对策 博弈论 合作创新 收益分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智勇 覃锋
文章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曾丽娟 刘晓君
小型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占据市场份额。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行为层面研究分析了适应小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充实了小型建筑企业创新的动态性质。
关键词:
小型建筑企业 技术创新模型 研究结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开际 易聪
基于TRIZ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依据TRIZ原理从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和社会效益能力五个角度构建,每个指标依照企业经营成果指标计算得出,评价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并基于J2EE技术实现,采用某省企业技术中心数据,得到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实用性极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燕青 李爽 于健
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摄取—同化—生长—利用"这一生态过程和能流概念解释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分形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分为内外两类生态系统,构建了"一个链条、两类生态、四种关系"的双生态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平衡、循环、发展等生态理念和管理哲学思想。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思路,为后续理论与实证研究搭建了概念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爱华 张良
借鉴国内外技术创新审计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技术创新理论和审计理论,分别构建技术创新过程工作流程图和管理过程流程图,构建了涵盖技术创新过程工作审计和管理工作审计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审计模型。同时,对其审计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对于规范审计内容、构建完整审计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屠文娟 季萍
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结构上的整体性、因素上的相关性、环境上的适应性、功能上的目的性和作用上的有序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共同形成了一个空间汇交力系,这些动力对企业系统的技术创新产生了一个合力作用。运用理论力学的空间汇交力系合成法,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合力进行有效的测度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柴丽俊 柴丽英 高俊山
本文首先讨论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模式,然后通过对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基于竞争对手而对技术创新的收益预期,而基本动力来源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有企业内部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外部资源约束;外部环境因素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政策激励。最后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整合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