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1)
- 2023(11015)
- 2022(9013)
- 2021(8352)
- 2020(7040)
- 2019(16015)
- 2018(15547)
- 2017(30711)
- 2016(16023)
- 2015(17469)
- 2014(17182)
- 2013(17467)
- 2012(15946)
- 2011(14243)
- 2010(14567)
- 2009(14071)
- 2008(14324)
- 2007(13165)
- 2006(11652)
- 2005(10441)
- 学科
- 业(89908)
- 济(81482)
- 经济(81371)
- 企(77669)
- 企业(77669)
- 管理(64684)
- 农(40017)
- 方法(38600)
- 业经(32285)
- 数学(30675)
- 数学方法(30553)
- 财(29872)
- 农业(29078)
- 务(22528)
- 财务(22516)
- 财务管理(22497)
- 企业财务(21491)
- 制(17838)
- 中国(16808)
- 技术(16587)
- 策(15735)
- 划(13849)
- 体(13331)
- 地方(13321)
- 和(12586)
- 理论(12515)
- 贸(12360)
- 贸易(12355)
- 企业经济(12338)
- 经营(12077)
- 机构
- 学院(242690)
- 大学(235374)
- 济(108923)
- 经济(107111)
- 管理(106157)
- 理学(92131)
- 理学院(91402)
- 管理学(90532)
- 管理学院(90064)
- 研究(66776)
- 中国(56815)
- 财(53016)
- 京(46051)
- 财经(42376)
- 农(40048)
- 经(38616)
- 江(36453)
- 科学(34513)
- 经济学(33353)
- 中心(32926)
- 业大(31494)
- 财经大学(31203)
- 商学(30636)
- 所(30582)
- 经济学院(30419)
- 商学院(30396)
- 农业(29851)
- 经济管理(29219)
- 州(29071)
- 北京(28346)
- 基金
- 项目(153909)
- 科学(126409)
- 研究(118091)
- 基金(117302)
- 家(97781)
- 国家(96785)
- 科学基金(88085)
- 社会(81478)
- 社会科(77162)
- 社会科学(77146)
- 基金项目(62480)
- 省(59931)
- 自然(54166)
- 自然科(53080)
- 自然科学(53073)
- 教育(53044)
- 自然科学基金(52281)
- 编号(47898)
- 划(47525)
- 资助(46631)
- 成果(37813)
- 部(35639)
- 创(35368)
- 业(35109)
- 国家社会(34191)
- 制(32824)
- 人文(32794)
- 发(32595)
- 重点(32482)
- 教育部(32089)
- 期刊
- 济(126220)
- 经济(126220)
- 研究(67533)
- 财(45188)
- 农(44201)
- 中国(43186)
- 管理(42089)
- 科学(29751)
- 农业(29413)
- 融(27746)
- 金融(27746)
- 学报(26824)
- 业经(26544)
- 大学(23261)
- 学学(22427)
- 财经(22130)
- 技术(21245)
- 经(18909)
- 经济研究(18284)
- 教育(16632)
- 问题(16560)
- 业(15043)
- 技术经济(14783)
- 财会(13283)
- 商业(13106)
- 现代(12632)
- 农村(12515)
- 村(12515)
- 世界(12473)
- 农业经济(11926)
共检索到356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剑 张杰 郭晓冬
现有研究侧重从企业个体维度探讨其参与帮扶的影响因素,忽略了企业个体行为在社会网络中的嵌入性。鉴于此,选取201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精准扶贫数据,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究股东扶贫网络对企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股东在扶贫网络中越靠近中心位置,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意愿就越强、扶贫投入就越多、扶贫效果就越好;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扶贫行为可以在股东扶贫网络中进行传递,股东扶贫网络主要通过信息渠道与公司治理渠道来影响企业扶贫行为;进一步发现,企业的产权性质、融资约束及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会对股东扶贫网络与企业扶贫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来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也为政府部门引导股东的社会责任投资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胡凡 邹新月 武瑶瑶 宋敏
在新发展阶段,企业参与是巩固拓展扶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揭示了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受到同地区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影响。竞争机制能够解释精准扶贫同群效应:行业层面,竞争更加激烈的行业精准扶贫的同群效应更加明显;地区(省份)层面,地区精准扶贫工作获奖传递了竞争信号,激励该地区更多上市公司模仿精准扶贫决策。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上起到了表率和引领作用,能够带动非国有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此外,行业龙头的精准扶贫决策起到示范作用,行业内其它上市公司通常会追随行业龙头的精准扶贫决策。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使用上市公司平均异质收益作为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变换估计方法、剔除金融行业样本,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同群效应的影响结果来看,精准扶贫是可复制的扶贫模式,上市公司的模仿行为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降低债务成本、增加销售,最终提升企业业绩,实现与贫困地区协作共赢。文章对于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政府为主导的乡村振兴存在诸多约束,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同群效应,促进企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狄灵瑜 梅文捷 石翔燕
选取2016—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出发,探讨国有股东参股是否可以有效激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有股东参股可以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意愿和力度,且国有股东持股比越高,这一效应会越为显著。第二,机制上,国有参股股东可通过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政策性资源(如政府补助、债务资源)的路径,改善民营企业的制度歧视地位。而作为回馈,民营企业会主动承担更多的扶贫义务。第三,当民营企业所在地政府扶贫压力越大或民营企业业绩越差、规模越小、越无政府背景,从而其主动引入国有股东的意愿相对越为强烈时,或者引入国有参股股东前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高时,国有股东参股提升民营企业扶贫积极性的效果会越为显著。第四,经济后果上,参与扶贫可以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绩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莉亚 周舒鹏 庞元晨 郭雪寒
随着扶贫攻坚进入新时期,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攻坚面临诸多约束与局限,亟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力量共同参与。为回答企业的扶贫参与是否有效,以及地区差异对其是否有影响,本文利用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所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对企业扶贫参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的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企业以及规模大、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更倾向于参与扶贫攻坚;(2)企业的扶贫参与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且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参与扶贫的效果更好。这表明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响应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确实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脱贫。本文基于企业参与扶贫的视角,拓展了扶贫攻坚另一参与主体——社会力量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丰富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的相关文献。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反贫困 企业扶贫参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邓曲恒 岳希明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邓曲恒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岳希明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依靠发展产业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与推动生活富裕的长效机制,这表明做好产业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条件。对于贫困乡村的产业扶贫而言,农业是最核心的产业,小农户是最大的现实。最关键是要转变工作思路,从抓生产到抓市场的转变,从抓规模抓产量提高到抓品牌抓质量提升转变,建立以品牌为导向的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品种结构、产业结构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动乡村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 农业 小农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赋斌 李文静 帅传敏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的1251户有效农户问卷,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光伏扶贫对促进乡村振兴在村级治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农户生活等维度的政策效应,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替换变量等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光伏扶贫能够显著提升村级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但对提升村级治理的政策效应不显著。(2)从户级农户生活维度来看,光伏扶贫可以显著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但对推动就业的政策效应不显著。(3)稳健性检验表明,光伏扶贫有利于提升农户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光伏扶贫对不同类型光照资源区的政策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对第一、二类资源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层面,对第三类资源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方面;与非贫困户相比,光伏扶贫对贫困户的政策效应更加显著,即不存在“精英俘获”现象。由此可见,光伏扶贫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效应集中体现在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未来需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和推动就业等作为光伏扶贫的工作重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仲黍林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在乡村振兴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都会对农业产业扶贫效率造成显著影响,而且第三阶段所得到的效率值要大于第一阶段,同时约束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农业管理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生产水平。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着重改善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要完善农村农业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王乾领 罗良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采用政策评估中的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深入探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外溢效应。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在减缓农村贫困的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U型”作用,且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总效应为正;(2)精准扶贫政策虽然针对贫困人口,但“造血式”扶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非贫困人口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性,一方面抵消转移支付“输血式”扶贫的局部负外部性,另一方面强化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从而使精准扶贫政策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3)进一步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改变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支出、非农就业、受教育程度和外出就业人数等因素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增加贫困居民对未来的信心而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此外,本研究丰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定量评估成果,为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宏亮 张佳 郝宇彪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内蒙古、山西、黑龙江3省区4县2582户贫困户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精确匹配法(CEM)识别出产业扶贫政策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显著增加了农户人均收入,但对总收入影响不显著。在收入结构上,显著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对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影响不显著,明显降低了工资性收入。从农户属性看,产业扶贫对一般户、低保户与五保户收入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就家庭收入差距而言,产业扶贫总体上对深度贫困户、中度贫困户的增收效应最强,对边缘贫困户的增收效应相对较弱,从而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因此,要注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全面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农业全产业链生产中,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稳定脱贫。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持续将产业发展摆在核心位置,脱贫攻坚阶段重点关注的低保户与五保户,仍需视为主要关注对象,进而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使农村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关键词:
产业扶贫 收入增长 异质性 收入差距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劲松 黄崑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背景,本文从扶贫政策目标的顶层设计层面、参与主体层面、政策优化组合三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和主要特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及扶贫审计目标定位,本文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精准对接、创新完善全覆盖工作机制、增强以审计为枢纽的扶贫审计监督合力、在更高层面整合扶贫审计资源、创新扶贫信息化审计方式、探索完善政府督查和审计联动机制推动化解扶贫审计整改难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完善扶贫审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审计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帆
作为一个由庞大系统组成的事业,精准扶贫不但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重任,也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借助金融力量扶贫、以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现阶段金融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此,文章对新时期金融扶贫的现实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障碍和瓶颈,并借此从多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金融扶贫 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兆芳 程斌 赵东辉 王军永 程陶朱
通过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接替实施的未来工作安排,提出了 "后脱贫攻坚时代"健康减贫制度框架,即健康保障、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的多种保障机制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改善其健康状况的目标。健康减贫制度的目标人群由贫困人口转变为相对贫困人口,防止因病返贫成为了新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建立保障投入机制、部门分工协作机制、自付封顶机制和健康管理监测系统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压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新时期健康减贫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扶贫 乡村振兴 衔接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功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努力,我国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全国金融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聚焦贫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深耕普惠金融,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可推广、可持续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