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6)
2023(7059)
2022(5542)
2021(4909)
2020(4331)
2019(9513)
2018(9250)
2017(18323)
2016(9660)
2015(10788)
2014(10439)
2013(10667)
2012(9543)
2011(8120)
2010(8232)
2009(7894)
2008(8201)
2007(7380)
2006(6592)
2005(6238)
作者
(26572)
(22547)
(22378)
(20914)
(14464)
(10603)
(10020)
(8539)
(8316)
(8114)
(7623)
(7482)
(7360)
(7065)
(6925)
(6745)
(6704)
(6459)
(6372)
(6307)
(5532)
(5441)
(5413)
(5191)
(5056)
(5050)
(4987)
(4880)
(4479)
(4325)
学科
(72744)
(68669)
企业(68669)
管理(50794)
(50631)
经济(50567)
(24856)
业经(24496)
方法(22843)
(20085)
(17996)
财务(17992)
财务管理(17984)
企业财务(17059)
农业(16009)
数学(15506)
数学方法(15454)
技术(14531)
(12000)
企业经济(11924)
(11588)
经营(10928)
(10759)
(10240)
技术管理(9954)
理论(9716)
(9618)
中国(9116)
决策(8711)
体制(8554)
机构
学院(148992)
大学(140626)
(70360)
经济(69435)
管理(67317)
理学(58025)
理学院(57645)
管理学(57243)
管理学院(56977)
研究(39914)
中国(34785)
(33352)
(28045)
财经(26384)
(24645)
(23961)
(22882)
商学(20893)
经济学(20848)
科学(20796)
商学院(20725)
业大(19678)
经济管理(19391)
农业(19290)
财经大学(19234)
(19110)
经济学院(18907)
中心(18343)
(17546)
北京(17242)
基金
项目(92751)
科学(76491)
基金(70534)
研究(70415)
(59272)
国家(58644)
科学基金(53766)
社会(48538)
社会科(46193)
社会科学(46183)
基金项目(37241)
(36976)
自然(33853)
自然科(33183)
自然科学(33177)
自然科学基金(32697)
教育(30737)
(28647)
(28580)
资助(28093)
编号(27480)
(23426)
(20954)
创新(20794)
(20768)
国家社会(20393)
成果(19836)
(19816)
重点(19676)
人文(19233)
期刊
(82676)
经济(82676)
研究(42454)
管理(31358)
(30765)
中国(25343)
(24038)
科学(17542)
农业(16960)
业经(16562)
技术(15597)
学报(14592)
财经(14031)
经济研究(12938)
(12650)
金融(12650)
大学(12647)
学学(12476)
(12244)
(12095)
技术经济(11360)
问题(10310)
财会(10196)
现代(9132)
商业(9112)
世界(8672)
经济管理(8036)
会计(8002)
(7427)
教育(7361)
共检索到220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四春  刘萍萍  
文章首先综述了目前的生产理论,提出了企业所有的生产理论,就是企业所有者很多时候也是内部生产活动的参与者。文章最后指出了收入分配的原则,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问题作出贡献。分配过程的个人收入分为劳动收入(经营劳动收入、雇佣劳动收入、租赁劳动收入与投资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分为生产资产收入与非生产资产收入);分配过程的国家收入主要是非生产资产收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公朴   孙海鸣  
在中国推行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企业改革以来,有关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各自应负哪些责任,应尽哪些义务等有关企业制度设计的基本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而又在实践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我们迄今为止所制定和出台的有关国有企业的法规和管理条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光  武永花  
人力资本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企业价值的创造、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上是一个博弈过程,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考虑到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企业内部所有权、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所占份额。
[期刊] 改革  [作者] 谭建伟  徐刚  
完善国有企业所有者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化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包括监管改革所应遵循的基本方向。但是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特殊的所有制特征决定了它需要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监管模式。应充分借鉴一切市场经济下成熟和成功的企业治理模式与所有者监管模式,针对国有企业产权特殊性设计与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和所有者特征相适应,且具有国有企业特色的所有者监管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晓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正才  
仅凭退出障碍不能足够说明人力资本具有抵押功能,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最终逃避者.非人力资本社会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证券化趋势只是降低投资风险和方便所有者之间转换而已,不能改变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的地位.一旦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为企业债权人,将会出现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相互厮杀的场面.无论知识经济如何发展,人力资本都不可能超越非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决定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最有资格索取剩余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所有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的推测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饶晓秋  
一、第四类代理成本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基础第四类代理成本是所有者与受托的监督者之间利益冲突与博弈中企业总价值的减少。从数量上看,第四类代理成本为所有者聘请专职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费用与所有者不聘请专职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自己直接从事监督所耗费用之间的差额。在性质上,第四类代理成本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磊  万迪昉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家族性利他主义规则制度变量,探讨了投资者权益司法保护与家族性利他主义规则两类制度变量对家族企业所有者间控制权配置选择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两类制度变量约束下的投资者权益保护状况越好,则所有者间控制权或股权配置可能的分散程度就越大,司法保护制度变量的状态决定了控制权或股权的分散配置是否能够突破家族的界限,并且上述结论对中国家族企业的未来演进具有现实的含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申莘  叶红雨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的内外部不对称,存在职业经理人"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行为。企业所有者要在明确经理人的权、责、利的情况下,制定明细的处罚条例;在发现经理人不顾公司利益占有企业资源时,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企业面临外部接管的风险时,职业经理人将会有丢掉饭碗的可能。至于监督成本的控制,应协调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工作,减少重复配置造成的成本浪费。同时,应在监事会中成立专门的财务、审计委员会,提高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敖华  
本文主要分析要素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所赋予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特殊含义。文章认为,要素财产私人所有制和私人所有权使其所有者获得了法律上的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权利,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看来非常对称的“五位一体”的收入分配方式,掩盖了这种分配方式中存在的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无偿占有并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个基本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企业所有权而不是要素财产所有权支配着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这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按要素分配的客体、主体和分配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要素财产所有权向企业所有权转变的必然结果。文章指出,把要素所有者与企业所有者、要素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别开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左广  王学孝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企业价值模型,认为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价值取决于物质资本和管理者能效,并且由于物质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特性而管理者能效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所以管理者能效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竹兰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张维迎博士在《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一文(《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中提出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即“资本雇佣劳动”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江林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分配原则,对公有制企业更是这样。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按劳分配始终未能令人满意地得到贯彻。分析其原因,进而探索合理途径,使按劳分配作为公有制企业的主体分配原则或方式,得以有效地贯彻实行,是经济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