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4)
2023(12370)
2022(9796)
2021(8897)
2020(7482)
2019(16334)
2018(16404)
2017(31613)
2016(17335)
2015(19135)
2014(19204)
2013(18580)
2012(16883)
2011(14701)
2010(15029)
2009(14258)
2008(14804)
2007(13719)
2006(12179)
2005(11516)
作者
(49731)
(41527)
(41397)
(39143)
(26826)
(19875)
(18687)
(15946)
(15526)
(15148)
(14109)
(13893)
(13546)
(13314)
(13049)
(12599)
(12405)
(12325)
(12179)
(11742)
(10358)
(10238)
(10198)
(9505)
(9440)
(9415)
(9247)
(9197)
(8392)
(8345)
学科
(83234)
(77956)
企业(77956)
(75193)
经济(75100)
管理(67690)
方法(29973)
业经(29190)
(25785)
(24775)
数学(21145)
数学方法(20851)
(20558)
财务(20524)
财务管理(20500)
中国(20060)
企业财务(19448)
农业(18233)
技术(18011)
(16585)
理论(15889)
(15725)
(14585)
(14329)
(13207)
地方(12859)
经营(12762)
企业经济(12576)
(12364)
贸易(12355)
机构
学院(252482)
大学(246335)
(102967)
经济(100868)
管理(99689)
理学(84984)
理学院(84102)
管理学(82764)
管理学院(82294)
研究(80539)
中国(63837)
(51976)
(49774)
科学(48519)
(43201)
(40841)
(40482)
财经(39231)
中心(36650)
研究所(36545)
业大(35515)
(35488)
农业(33874)
北京(32300)
(32014)
(30727)
师范(30390)
经济学(30245)
(28859)
商学(28777)
基金
项目(159528)
科学(127530)
研究(117271)
基金(116779)
(101115)
国家(100142)
科学基金(87831)
社会(75807)
社会科(71860)
社会科学(71844)
(63588)
基金项目(61146)
自然(56786)
自然科(55588)
自然科学(55573)
自然科学基金(54661)
教育(53590)
(51980)
编号(47221)
资助(46973)
成果(38046)
(36839)
(36227)
重点(35660)
(34651)
(34417)
创新(32882)
课题(32547)
(31421)
国家社会(31229)
期刊
(122997)
经济(122997)
研究(73609)
中国(51225)
管理(44394)
(43274)
(41908)
学报(36934)
科学(36173)
大学(28767)
农业(28649)
学学(27263)
教育(26440)
(24350)
金融(24350)
技术(24168)
业经(22372)
财经(20375)
经济研究(19005)
(17828)
(17687)
问题(15714)
技术经济(14634)
现代(13450)
财会(13207)
(12768)
商业(12587)
世界(12429)
(12328)
科技(11419)
共检索到386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建  
在企业战略演化的过程中,战略惯性对于维持战略动态与静态的平衡至关重要。然而对于战略惯性的内涵、测量与情境化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阐明。笔者在本文中力求探讨这些问题。笔者的本意不在于在现有成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实证的理论框架并验证之,而是在现有领域理论不成熟的情况下,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对战略惯性的概念、测量、方法论、情境化问题提出了一个演绎的理论框架,为将来的实证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实证的研究基础。笔者认为,在我国管理学理论与知识创新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这种基础性的归纳与演绎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克夷  冯海龙  
笔者基于文献回顾,确立了组织学习—组织惯性—企业战略变革的研究模式,分析了组织学习与组织惯性的基本理论,建构了组织惯性的五种作用力模型,确立了组织学习、惯性演化与战略变革的效用模式,分析了组织学习对惯性演化和战略变革的积极效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冯海龙  
战略变革作为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西方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实证研究是其主流的研究方法。国内有关战略变革的研究大多为一些定性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战略变革理论与测量方法进行了归纳、阐述和修正,以期推动国内学者采用国际主流的研究方法对战略变革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变革"与"战略"两个维度界定战略变革内涵,架构了战略变革概念模型;分析了战略变革内容和过程学派的两个经典模型,修正阐释Rajagopalan & Spreitzer的战略变革整合理论模型;比较分析了战略变革的5种测量方法。修正说明Ginsberg的战略变革综合测量框架;对战略变革测量与实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效林  刘业深  宋哲  
现有观点通常认为,大企业具有惯性,而小企业具有灵活性。已有研究关注CEO特征与一般企业战略惯性的关联,较少考虑相关结论对新创企业的适用性。此外,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因果推论展开,鲜有基于预测角度的定量研究。采用机器学习中的C4.5决策树算法,以我国2009—2019年经营年限在12年以内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基于CEO多维特征构建的C4.5决策树能否预测新创企业战略惯性,并进一步分析CEO特征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对新创企业战略惯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对新创企业战略惯性,基于CEO特征构建的C4.5决策树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在众多CEO特征中,CEO学历、持股比例和收入是预测新创企业战略惯性的3个关键特征;CEO特征与企业内外部环境间的6种交互均会导致新创企业产生战略惯性,即殊途同归。结论有助于深化新创企业战略惯性理论解释,为新创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提供启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小虹   张正音   贺小刚  
以2005—2022年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二代接班对家族企业战略惯性的动态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二代部分接班显著提升家族企业的战略惯性,二代完全接班则显著降低家族企业的战略惯性。企业嵌入浓厚的地方宗族文化氛围会削弱二代部分接班对于家族企业战略惯性的下降效应;较强的地方投机文化嵌入则会增强二代部分接班以及完全接班后战略惯性的延续程度。对二代接班人个体特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二代性别、出生世代和教育背景也会对其接班后的企业战略惯性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松  
1.引言。“商场如战场”,竞争只不过是一种文明形式的战争,一种有组织的对抗行为。组织领导在战略策划、部署、实施等环节上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决定着对抗的结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方伟  宋昊阳  王鹏  
如何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实施有效克服策略,快速平稳的推进变革进程,以提高灵活性与环境适应性,是科层制企业向项目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在DXS公司实施六阶段行动研究发现,在项目化变革情景下,科层制管理模式中组织惯性的克服,是一个兼顾各惯性特征及内在联系,以认知惯性的转变为思想核心,以结构惯性的调整为环境基础,以行为惯性的更新实现内化,以新文化惯性的塑造贯穿始终的三阶段过程。各阶段中,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可围绕组织学习、流程重塑、沟通参与、多元激励与体验式学习及文化重塑五方面,开展知识获取和高层支持与引导两类彼此相互支持促进的活动来有效克服惯性束缚,推进项目化变革进程。研究结论从过程视角深化了组织惯性克服研究,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并支持了部分现有理论成果,能够为企业项目化变革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海建  周小虎  龙静  
在组织结构惯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存在资源观与惰性观两种对立视角。前者认为两者正相关,后者观点相反。本研究认为,这两个视角忽视了时间维度,在研究三者关系时,需要把该因素考虑进来。本研究基于演化的视角,以A股深沪2001-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这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一方面,中国企业培养一定程度的组织结构惯性是必要的,但如果组织结构惯性非常强,将会束缚企业的发展。此时,及时的战略变革才会使企业振兴。但另一方面,在企业初创与面临破产时,大幅度的、频繁的战略变革反而不力,此时企业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腾飞  
企业社会创新是新时代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之一,但该领域的研究目前面临重要的障碍,即如何对企业社会创新进行有效测量。通过系统梳理自企业社会创新概念提出以来(1999~2020年)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机构的已有成果,发现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14种相对可行的测量方法或思路。在对每种方法的测量内容、数据来源、适用范围、局限性进行分析及对比后,进一步提出适用于中国情境的两种企业社会创新测量思路,适用范围包括国内上市公司、新创企业、社会企业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腾飞  
企业社会创新是新时代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之一,但该领域的研究目前面临重要的障碍,即如何对企业社会创新进行有效测量。通过系统梳理自企业社会创新概念提出以来(1999~2020年)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机构的已有成果,发现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14种相对可行的测量方法或思路。在对每种方法的测量内容、数据来源、适用范围、局限性进行分析及对比后,进一步提出适用于中国情境的两种企业社会创新测量思路,适用范围包括国内上市公司、新创企业、社会企业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腾飞  
企业社会创新是新时代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之一,但该领域的研究目前面临重要的障碍,即如何对企业社会创新进行有效测量。通过系统梳理自企业社会创新概念提出以来(1999~2020年)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机构的已有成果,发现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14种相对可行的测量方法或思路。在对每种方法的测量内容、数据来源、适用范围、局限性进行分析及对比后,进一步提出适用于中国情境的两种企业社会创新测量思路,适用范围包括国内上市公司、新创企业、社会企业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敬勤   武宪云  
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企业以往的运行模式被逐渐打破,为了降低数字化创新产生的动荡风险,数字化转型企业不得不重构内部组织惯性来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本文通过对飞贷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嵌套式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警觉和组织学习的视角揭示数字化转型过程组织惯性重构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1)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组织惯性重构的关键要素,且需要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组织惯性重构。在前向性组织警觉与嫁接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外围组织惯性的重构;在后向性组织警觉与传承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核心组织惯性的重构。(2)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双重漏斗”筛选机制实现组织惯性重构。(3)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组织惯性重构呈现“外围—核心”的规律步序,体现为一种由浅到深的动态进阶过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薛有志  周杰  初旭  
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战略转型已成为实践界的热门话题。相对于企业战略转型在实践界的应用而言,学术界中关于企业战略转型概念框架的研究相对缺乏。对此,本文以"企业战略转型"作为核心概念,在综合已有研究文献并考虑概念体系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从战略转型的表现形式、战略转型的实施路径和战略转型的典型模式三个方面探索了可以相对完整表征战略转型这一概念内涵的基本要素。首先,本文从过程与内容两个维度界定了战略转型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战略转型的驱动主体,区分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战略转型实施路径;针对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转型程度两个属性,提炼了激进型战略转型、渐进型战略转型、侵蚀型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晓红  陈寒松  王琳  
现有研究对于战略性调整的探究忽略了新创企业时间压力这一特定情境,也缺乏对于战略性调整演化机制的全流程动态解析。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聚焦新创企业时间压力情境,从创业者-利益相关者互动视角,探究时间压力情境下新创企业如何实现战略性调整问题。研究发现:新创企业战略性调整是“衡量-测试-开启-反馈”的动态循环演化过程;创业者的时间压力感知促进新创企业战略性调整的决策实施;创业者-利益相关者互动在战略性调整全流程中均具有重要价值,而情感交流、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的互动方式则促进了战略性调整过程的实施和演化。研究结论有利于战略性调整的情境化和动态性分析,也对新创企业创业者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借鉴指导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简兆权  刘益  
经营环境的变化可以迅速地改变企业的竞争地位和战略地位。战略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研究企业的适应性,以对竞争和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大量事实表明,当战略转换成为必要时,企业必须克服组织惯性和维持与内部一致性的现有管理逻辑。本文探讨企业组织惯性形成过程,并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管理者抵制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克服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