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6)
- 2023(10193)
- 2022(8249)
- 2021(7529)
- 2020(6474)
- 2019(14380)
- 2018(14281)
- 2017(27814)
- 2016(14568)
- 2015(15675)
- 2014(15265)
- 2013(15196)
- 2012(13905)
- 2011(12003)
- 2010(12343)
- 2009(11806)
- 2008(12270)
- 2007(11107)
- 2006(9817)
- 2005(9176)
- 学科
- 业(83268)
- 企(79416)
- 企业(79416)
- 济(67421)
- 经济(67350)
- 管理(64089)
- 方法(29306)
- 业经(27243)
- 财(26669)
- 务(22144)
- 财务(22137)
- 财务管理(22128)
- 农(21479)
- 数学(21409)
- 数学方法(21296)
- 企业财务(21153)
- 技术(19443)
- 农业(16110)
- 制(15734)
- 中国(14859)
- 策(13954)
- 技术管理(13541)
- 划(13454)
- 体(13102)
- 理论(12527)
- 企业经济(12454)
- 和(12450)
- 经营(12050)
- 体制(11796)
- 地方(10376)
- 机构
- 学院(213612)
- 大学(206718)
- 济(93850)
- 经济(92316)
- 管理(91479)
- 理学(78808)
- 理学院(78136)
- 管理学(77325)
- 管理学院(76908)
- 研究(63345)
- 中国(52834)
- 财(46208)
- 京(41752)
- 财经(36602)
- 科学(36012)
- 江(33342)
- 经(33260)
- 农(32650)
- 所(30870)
- 中心(29135)
- 业大(28003)
- 经济学(27857)
- 商学(27656)
- 商学院(27439)
- 研究所(27437)
- 财经大学(27044)
- 州(25871)
- 北京(25857)
- 农业(25453)
- 经济学院(25182)
- 基金
- 项目(136800)
- 科学(112043)
- 基金(102594)
- 研究(101762)
- 家(87789)
- 国家(86990)
- 科学基金(78242)
- 社会(68163)
- 社会科(64922)
- 社会科学(64908)
- 省(55011)
- 基金项目(54826)
- 自然(50276)
- 自然科(49242)
- 自然科学(49235)
- 自然科学基金(48530)
- 教育(45169)
- 划(44134)
- 资助(40246)
- 编号(39219)
- 创(35727)
- 业(34732)
- 创新(32239)
- 重点(30562)
- 部(30530)
- 成果(30026)
- 发(29744)
- 国家社会(28372)
- 制(28346)
- 人文(26975)
- 期刊
- 济(107369)
- 经济(107369)
- 研究(62911)
- 管理(41470)
- 财(41143)
- 中国(39151)
- 农(30670)
- 科学(28459)
- 学报(25452)
- 融(21346)
- 金融(21346)
- 农业(20769)
- 大学(20716)
- 技术(20447)
- 业经(20358)
- 学学(20068)
- 财经(19284)
- 经济研究(16747)
- 经(16691)
- 教育(15497)
- 技术经济(14230)
- 业(14025)
- 问题(13828)
- 财会(12961)
- 现代(11867)
- 科技(11511)
- 商业(11471)
- 会计(10621)
- 世界(10320)
- 经济管理(10307)
共检索到319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媛
伴随我国监管部门允许拟上市公司以双重股权结构在科创板上市,双重股权结构利弊共存的“双刃剑”特征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而何种企业适合选择双重股权结构的问题也成为监管部门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1—2019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双重股权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成长性企业在IPO时是否适合选择双重股权结构。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大样本实证检验等多种方法发现,高成长性企业更易选择双重股权结构,尤其是在创始股东具有较高异质性资源或企业面临较多市场机遇的情况下。从选择结果看,双重股权公司内外部股东的价值并不一致,高成长性企业选择双重股权结构后更有助于企业绩效改善,但却未能有效促进外部股东价值提升。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原因发现,创始股东自身投入的物质资本越多、两权分离度越低时,越有助于促进高成长性双重股权公司实现外部股东价值。由此,本文提出,出于对异质性资源的保护、对控制权被稀释的担忧,结合外部股东的支持,高成长性企业的创始股东更偏好于选择双重股权结构。对监管部门而言,可将企业的成长性、创始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及其已投入资本占比结合起来考虑,以判断拟上市公司是否适合使用双重股权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池昭梅 陈炳均
以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首个采用双重股权结构赴港上市的小米集团为例,从小米集团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上市的必要性,双重股权结构的实施方式、实施效果、正面效应以及潜在负面影响五个层面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双重股权结构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但对于需要资金支持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来说,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上市不但可以实现融资的目的,还能使创始人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保持公司的稳定,保证公司按照创始人专业的眼光和战略长远发展下去,这样的股权结构可以为企业带来正面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燕 邓峰
创始人与企业融资过程中引进的外部投资者在股东利益、股东目的、股东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股权的不断稀释,创始人与投资方的控制权争夺时有发生。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保证创始人的控制权是当前理论和现实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股东异质性视角出发,以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探讨双重股权结构对创始人控制权保持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作用机理,并对双重股权制度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效应提供市场反应证据,以期能为面临控制权争夺风险的企业的融资选择、公司治理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段伟宇 师萍 陶建宏
基于沪深上市的创新型企业2008~2010年的经验数据,以因子分析法所计算的企业成长性综合指数衡量创新型企业成长性,运用平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股权性质三个股权结构维度对创新型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成长性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企业成长性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性质为非国有股的企业成长性要显著好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股的企业成长性。并从改善和优化股权结构视角来推动创新型企业持续成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股权结构 成长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俊丽 张红 张春晖
基于公司股东关系视角,审视大股东利益分配,深入透视公司股权结构与成长性关系,对提高股权治理效率,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3家A股旅游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股东亲密度为调节变量,基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通过简单斜率检验,探讨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检验了股东亲密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成长性的负面影响显著,且随着股东亲密度加深,股权集中度对成长性的负面影响增强;第2~第5大股东、第2~第10大股东发挥了显著的制衡作用,股东亲密度并未影响大股东制衡效应;股权属性对成长性影响显著,股东亲密度对股权属性与成长性关系的调节效应也较为明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成长性有显著负面影响,随着股东亲密程度加深,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成长性的负面影响增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良益
在我国是否引入双重股权结构制度存在不同认识。实际上,股东异质性从企业诞生之日就已经客观存在。因此,从股东异质性视角看,引入双重股权结构制度存在合理性。创新型企业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体,应进一步加快股权结构制度创新,助力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在我国创新型企业率先引入双重股权结构制度,构建企业双重股权结构制度适用范围、操作指引、政策评估等制度体系,为全面推行双重股权结构制度探索经验。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双重股权结构 股东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晨 章仁俊
文章以沪市2005~2008年四年共计384个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OSL法基本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特征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性质与企业成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存在,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成长有较大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对企业成长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结构 竞争性 企业成长 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正林 魏美婷 石晨萱
选取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作为样本,研究IPO超募融资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以及股权结构在两者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IPO超募融资与企业成长性间呈正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弱化了IPO超募融资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强化了IPO超募融资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这一关系显著。对国有企业而言,股权制衡度调节作用下,IPO超募融资与企业成长性间关系翻转为倒U型关系。不同行业性质和企业规模中,IPO超募融资对企业成长性作用的临界点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栓兴 方小军 李京
以公司治理为起点,以创业板科技类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数据为样本,构建股权结构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研究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具有负调节作用,"一股独大"阻碍企业创新研发成果转化;(2)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显著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3)股权制衡对研发投入与成长性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研发投入 成长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飞绒 徐晓静 李永
创始人性格特质对企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从自恋特质、创始人权力与企业成长性关系出发,设计结构性权力和所有者权力维度,构建创始人自恋特质影响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提出理论假设,并利用创业板194家上市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始人自恋特质与企业成长呈倒U型关系,结构性权力和所有者权力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自恋特质和企业成长性之间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对该研究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
自恋特质 创始人权力 企业成长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浩荣
本文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在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私募投资企业与其成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私募投资可以优化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私募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私募派驻董事比私募未派驻董事的企业更具有成长性;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政府背景与企业成长能力显著相关。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成长性 股权结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谭庆美 吴金克
本文以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2004-2009年数据为基础,以资产市值账面比衡量企业成长性,分析了我国中小上市企业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成长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均对成长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意味着较高的负债能降低外部权益成本,有利于中小上市企业的成长。成长性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表明股权集中有利于股东对管理层进行监督,降低代理成本并能促进中小上市企业成长。管理层持股比重的改变对中小上市企业的成长性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资本结构 股权结构 成长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立全
终极控制股东的股权结构特征表现在终极控制股东对所控制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以及终极控制股东股份性质等方面。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大,终极控制股东以较小的所有权掌握着较大的控制权,国家控制主体占较大比重。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股权结构披露存在问题,应从提高公司披露水平、明确界定实际控制人标准、增加实际控制人披露内容和强化实际控制人披露责任等方面完善终极控制股东股权结构的信息披露。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股权结构 控制权 所有权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刘新绍 张晓铃
文章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股份结构、技术效率与成长性之间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并且制衡的股权结构,既能发挥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起到"支持效应",又能防止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技术效率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只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公司,才具备可持续成长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关键词:
股权结构 技术效率 成长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雷 刘建中
本文利用沪深主板上市公司2014年2~6月根据上市公司4号监管指引披露的对相关方承诺事项履行情况公告,研究股权因素对企业承诺履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性质及其持股比例均对企业承诺履行有显著影响,国有性质比非国有性质的控股股东承诺履行效果好,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高不利于企业承诺履行;股权越集中越不利于企业承诺的履行,股权制衡度的影响则不够明显;股权分置改革背景是影响企业承诺履行的重要因素,侧面反映出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