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9)
- 2023(18554)
- 2022(15333)
- 2021(14150)
- 2020(11635)
- 2019(26410)
- 2018(26058)
- 2017(50241)
- 2016(27145)
- 2015(30115)
- 2014(29405)
- 2013(28886)
- 2012(26536)
- 2011(23973)
- 2010(24541)
- 2009(22921)
- 2008(22939)
- 2007(20811)
- 2006(18666)
- 2005(17091)
- 学科
- 济(118875)
- 经济(118754)
- 业(103302)
- 管理(93231)
- 企(91385)
- 企业(91385)
- 方法(47642)
- 数学(38267)
- 数学方法(37633)
- 农(36424)
- 业经(35720)
- 财(34453)
- 中国(33407)
- 地方(26291)
- 农业(25455)
- 务(24141)
- 财务(24084)
- 制(24061)
- 财务管理(24051)
- 技术(23907)
- 企业财务(22661)
- 贸(21807)
- 贸易(21788)
- 策(21580)
- 易(21168)
- 理论(20998)
- 银(19549)
- 银行(19506)
- 和(19238)
- 划(19171)
- 机构
- 学院(386962)
- 大学(379350)
- 济(163654)
- 经济(160448)
- 管理(153995)
- 理学(131498)
- 理学院(130157)
- 研究(129219)
- 管理学(128001)
- 管理学院(127283)
- 中国(101663)
- 京(80394)
- 财(76740)
- 科学(76558)
- 农(66785)
- 所(64905)
- 江(60998)
- 财经(59423)
- 中心(59167)
- 研究所(58242)
- 业大(56641)
- 经(53874)
- 农业(52115)
- 北京(50998)
- 州(48421)
- 经济学(48234)
- 范(47668)
- 师范(47136)
- 院(46786)
- 财经大学(43595)
- 基金
- 项目(249479)
- 科学(198104)
- 研究(182871)
- 基金(180472)
- 家(157279)
- 国家(155823)
- 科学基金(135101)
- 社会(117409)
- 社会科(111542)
- 社会科学(111514)
- 省(100414)
- 基金项目(94262)
- 自然(87229)
- 自然科(85333)
- 自然科学(85314)
- 自然科学基金(83855)
- 教育(83839)
- 划(82946)
- 资助(74089)
- 编号(73400)
- 成果(58613)
- 发(57711)
- 创(56567)
- 重点(56061)
- 部(54122)
- 创新(52045)
- 课题(51857)
- 业(49405)
- 国家社会(48145)
- 科研(46882)
- 期刊
- 济(189826)
- 经济(189826)
- 研究(114990)
- 中国(82634)
- 管理(64963)
- 财(62306)
- 农(62205)
- 学报(55554)
- 科学(54414)
- 大学(43152)
- 教育(42881)
- 农业(42103)
- 学学(40910)
- 融(40599)
- 金融(40599)
- 技术(37223)
- 业经(33683)
- 经济研究(30196)
- 财经(29619)
- 经(25584)
- 业(25050)
- 问题(24052)
- 技术经济(22035)
- 贸(19583)
- 商业(19257)
- 科技(19005)
- 现代(18849)
- 统计(18754)
- 策(18497)
- 世界(17899)
共检索到598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杜华峰 官振中
将创新企业所面临的内部行为(成本削减策略的战略选择)与外部环境(消费者策略行为)相结合,从创新研发模式和成本削减与否的双维度视角出发,分别构建了四种博弈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等理论求解了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决策,就成本削减策略对最优创新模式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成本削减与否对最优创新模式的影响在消费者策略程度较小时微乎甚微,仅对企业均衡利润的大小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当消费者策略程度较小时,最优创新模式受成本削减与否的战略选择、产品相对创新程度以及消费者策略程度的联合影响。总体来说,当消费者策略程度较大时,渐进式创新较优;反之,突破式创新较优。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第一阶段销售收入难以完全覆盖同期总成本,企业将出现收不抵支的局面。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官振中 杜华峰 何三明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消费者的策略等待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却给企业盈利带来巨大威胁。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创新投入、生产技术变革等手段削减成本,以提高产品的边际利润。本文将消费者耐心程度与企业成本削减相结合,并在动态定价的基础上引入差价补偿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定价策略的优劣性。研究表明,与动态定价策略相比,差价补偿策略能有效缓解消费者的“聪明”行为,进而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当耐心程度较大且成本削减幅度较小时,动态定价策略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利的。最后,本文将模型拓展至策略型消费者具有价格参考效应的情形,并发现差价补偿策略为企业最优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益豪 蒋瑛
文章考虑影响创业创新企业融资的内外因素,建立信贷配给模型,从创业创新企业自身、银行类金融机构、政府三个层面提出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门槛的削减机制。
关键词:
信贷配给 融资门槛 削减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强 赵先进
文章选取2011—2019年企业净利润处于亏损边缘的上市企业数据,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削减成本费用两个角度分析战略调整是否能改善企业绩效,并进一步探讨企业融资能力和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状况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不能改善企业当期绩效,相反会降低企业当期绩效,但是本年增加的研发投入能改善第三年的企业绩效,即存在滞后性;削减成本费用能显著改善当期的企业绩效,但不存在惯性效应;企业融资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对企业战略调整的业绩效应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崇 张诗帆 薄思怡
本文选择中国"走出去"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国际化不同阶段中组织学习机制异质性视角,探讨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阶段性影响。研究发现,组织要素与东道国要素的双元性响应决定企业研发国际化模式的选择倾向;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对于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会因为企业国际化阶段组织学习机制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际化专一性发展阶段,相对于合作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的显著抑制作用,独立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国际化多样性发展阶段,相对于独立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的显著促进作用,合作型研发国际化模式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转化。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研发国际化模式 创新绩效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飞 苏彩云 徐正丽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探讨研发模式和知识距离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选取2013—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合作研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自主研发次之;知识距离与企业绿色创新显著负相关,知识距离越大,越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近条件下合作研发对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效果优于自主研发,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远条件下自主研发更有利于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秦秋英 李由胜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定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必须适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应当选择与其技术创新能力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成长阶段 战略 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霞
本文从企业行为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企业创新行为对其出口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生产工艺流程创新均能够对企业出口产生正向激励作用,但产品创新和工艺流程创新之间并无显著交互作用。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流程创新对企业出口选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企业产品创新对企业直接出口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工艺流程创新则对企业间接出口选择促进作用更明显。在控制了样本选择及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仍成立。
关键词:
异质性创新 出口方式选择 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范科才 李子扬 姜波
通过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57篇相互独立的文献进行综合,研究了研发模式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以及发展环境、行业因素、中介变量、绩效类型对于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技术购买与创新绩效均显著正相关,而且内部研发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强度最强,合作研发次之、技术购买最小;发展环境、行业因素、中介变量均起到调节两者关系作用,绩效测量类型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对于技术购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调节作用不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明胜 陈刚 华武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 ,论述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采取的模式及其特点。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结合相应的模式 ,本文还论述了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模式 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究试图解释国内技术引进怪圈现象,认为企业只有在不同阶段转变技术获取策略才能赢得竞争。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企业决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企业决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企业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