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4)
- 2023(16737)
- 2022(14185)
- 2021(13084)
- 2020(11213)
- 2019(25524)
- 2018(25069)
- 2017(48839)
- 2016(26517)
- 2015(29286)
- 2014(28859)
- 2013(28889)
- 2012(26379)
- 2011(23510)
- 2010(23215)
- 2009(21662)
- 2008(21777)
- 2007(19267)
- 2006(17122)
- 2005(15410)
- 学科
- 济(110000)
- 经济(109879)
- 业(99479)
- 企(89455)
- 企业(89455)
- 管理(88735)
- 方法(51664)
- 数学(41994)
- 数学方法(41635)
- 财(33876)
- 业经(33025)
- 农(32122)
- 制(26329)
- 中国(25580)
- 务(25154)
- 财务(25094)
- 财务管理(25069)
- 银(23873)
- 企业财务(23815)
- 银行(23725)
- 农业(22934)
- 行(22263)
- 学(20922)
- 技术(20918)
- 贸(19553)
- 贸易(19542)
- 理论(19196)
- 易(18992)
- 和(18677)
- 地方(18626)
- 机构
- 学院(378803)
- 大学(376750)
- 济(154121)
- 管理(154110)
- 经济(151090)
- 理学(133101)
- 理学院(131744)
- 管理学(129680)
- 管理学院(129027)
- 研究(122205)
- 中国(98657)
- 京(79669)
- 科学(76591)
- 财(71734)
- 农(70171)
- 所(61937)
- 业大(60557)
- 财经(57882)
- 研究所(56445)
- 中心(56019)
- 江(55996)
- 农业(55643)
- 经(52762)
- 北京(49665)
- 经济学(46153)
- 州(45205)
- 范(44326)
- 院(44009)
- 师范(43769)
- 财经大学(43184)
- 基金
- 项目(258105)
- 科学(202734)
- 基金(188957)
- 研究(183167)
- 家(166182)
- 国家(164745)
- 科学基金(142088)
- 社会(116393)
- 社会科(110446)
- 社会科学(110415)
- 基金项目(101191)
- 省(101071)
- 自然(95097)
- 自然科(92943)
- 自然科学(92914)
- 自然科学基金(91298)
- 划(84495)
- 教育(82668)
- 资助(77745)
- 编号(73001)
- 重点(57338)
- 成果(56659)
- 部(56181)
- 创(55657)
- 发(54196)
- 创新(51392)
- 业(50536)
- 科研(49853)
- 课题(49203)
- 教育部(47897)
- 期刊
- 济(167178)
- 经济(167178)
- 研究(109554)
- 中国(67219)
- 学报(63482)
- 农(63463)
- 管理(59337)
- 财(57698)
- 科学(57258)
- 大学(47414)
- 学学(45519)
- 融(43843)
- 金融(43843)
- 农业(42811)
- 教育(32083)
- 技术(31921)
- 财经(29073)
- 业经(28820)
- 经济研究(26521)
- 经(24871)
- 业(24546)
- 问题(21890)
- 技术经济(20488)
- 科技(18776)
- 理论(18280)
- 现代(18232)
- 版(18074)
- 商业(17673)
- 财会(17118)
- 贸(16530)
共检索到554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波
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作为非传统的信贷方式,在实践中对企业投资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影子银行对企业投资影响的作用机理,建立实证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投资呈现负面影响;影子银行业务可以通过资金空转、形成债务等渠道对企业投资形成影响效应;经营资产回报率较高企业在再贷款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经营资产回报率较低企业在购买金融资产等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应提出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识别机制,构建多元化影子银行规模动态监测系统、逐步提升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功能、改善实体企业的投资环境,防止一些企业“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披露以及资金运用的监管。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企业投资 资金空转 信息披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香花 姜佳良 李世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偏离主业的影子银行业务。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中东部地区以及非金融企业以委托贷款、民间借贷两类“实质性信用中介”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时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强度负向调节了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倒“U”型影响。研究结论为辩证看待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提供理论证据,同时对监管部门合理监管影子银行业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梁淇俊 廖智媛
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是中国金融体系健康成长的关键。以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为切入点,重点关注监管政策和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变化,利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和“债权投资”科目之和测算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对38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到2019年的季度数据样本进行面板回归,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并对同业竞争程度和资本监管压力的调节效应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业竞争程度会通过风险发生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而资本监管压力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缺口,致使银行稳健性水平下降;基于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讨论如何利用好资本监管压力和同业竞争程度在影子银行风险传导路径中的调节效应,提出完善金融系统建设的相关结论与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宗莹萍 司登奎 孙越
尽管影子银行能够发挥“类金融”作用并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流动性以应对非预期外部冲击,但由于其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在长期将会对企业带来反噬的不利后果。文章基于风险承担视角,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非金融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对其自身风险承担所形成的反噬作用。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显著加剧企业风险承担,且非金融企业涉足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企业风险承担平均增加0.197单位,上述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公司治理较差、制度质量较低和投资机会较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降低投资效率与恶化信息披露质量是非金融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对其自身产生反噬作用的潜在机制。文章既为非金融企业涉足投资端的影子银行业务所形成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丰富且稳健的经验证据,也能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微观基础。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风险承担 信息质量 投资效率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窦炜 张书敏
实体经济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利于企业"脱虚向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央企及其所属控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央企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既能有效抑制央企及其所属控股公司开展影子银行业务,也能显著降低其表内显性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综合力度越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审计公告中披露与影子银行问题相关的描述事项段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抑制央企从事此类业务,但仅当公告中涉及违规资金配置时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积极进行整改回应的央企,其影子银行业务下降更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瑶 程煜轩 黄贤环
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会产生实业投资挤出、研发投入替代、会计信息质量降低等效应,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采用沪深两市非金融、非房地产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的分析发现: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其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可以通过挤出实业投资、替代研发投入、降低会计信息质量3条路径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当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媒体监督较强时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较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显著降低了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而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没有影响。可见,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劳动收入份额降低效应主要作用于普通员工,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改善可以弱化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消极影响。政府应通过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来压缩影子银行业务空间,并引导非金融企业回归实业;企业应改善内部治理,通过优化薪酬管理机制实现普通员工劳动收入的稳定增长;媒体应发挥外部治理作用,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 张惠东 杭言勇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企业营救的概念、形式及特征 ,对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高级中介机构 ,在拓展企业营救业务上的独特优势和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指出了投资银行开展企业营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企业危机 企业营救 投资银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建辉
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3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资金运用方的视角探究了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始终高于利润效率,商业银行为成本控制所做的工作比利润创造更加有效;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凭借对杠杆的灵活运用,同业资产等影子银行业务的扩张促使商业银行以较低成本创造了较高收益;从分类型回归结果看,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但对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几乎无显著影响。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改进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对比影子银行业务对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差异,发现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更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正向作用也更为明显。
关键词:
影子银行业务 银行经营效率 资金运用方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超林 杨竹清
基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结合银保监会披露的商业银行网点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以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测度企业面临的银行业竞争程度,研究银行业竞争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增加能够显著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说明银行业竞争有效发挥了普惠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张的普惠效应更强;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随银企距离的缩短而强化。机制检验表明,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通过提高小微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并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在研究样本期内考虑金融科技的影响后,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依然显著。建议金融管理部门继续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构建多元化的银行竞争体系,加快完善中小银行的空间布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治章 王帅
本文在将影子银行业务分为体系内影子银行和体系外影子银行业务的基础上,运用了θ值法、资金流量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法对外部影子银行业务整体规模进行了系统测算;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影子银行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终确认了有效的测算方法。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法测算出的外部影子银行规模回归结果较好,认为国民经济核算法是基于实际最为有效的方法,并以此推算出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达30万亿,预计2016年总规模达36万亿,其中影子银行规模在2008~2009年急增,近两年速度有所放缓;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内外部影子银行的发展之间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是外部影子银行规模迅猛发展的原因,反之,外部影子银行规模扩大不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内部影子银行发展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内外部影子银行业务扩张情况分别给予了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就外资银行率先登录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作个案分析 ,探讨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认为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的利率管制、数量管理和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 ,同时削弱了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宏观调控能力。就此 ,文章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改善窗口指导等三项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珣 易祯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理论影响机制,提出了对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起到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子信贷利率和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两个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放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在分析师乐观偏差程度较高、对外担保事件较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投资者情绪高涨、企业家信心提高及P2P问题平台数量的增加会放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正向关系。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央行沟通中稳定市场预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词频的提高会减弱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促进企业影子放贷行为而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中介初次信贷配置失衡的问题。本研究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引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少剑 林舒
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央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在该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资金管理不同阶段的模式,总结我国商业银行面向中央企业的交易银行服务方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瓶颈,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交易银行业务过程中,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实现全流程介入,提供信息化服务等,使贸易融资和现金管理业务回归交易银行的本质,以全方位满足中央企业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关键词:
中央企业 交易银行 资金管理 服务方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干春晖
企业托管作为投资银行业务的探讨□干春晖作者简介干春晖,男,1968年生于江苏常熟。1993年于上海机械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于上海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近年来发表经济金融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专著《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月霞
本文从投资者保护角度出发,研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系,试图给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中的"影子银行"问题划定合理的边界,使得在合适的监管下既能保证投行业务创新带来的投资者收益,又避免不可控制的缓释的相关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投资者保护 影子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