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2)
2023(14289)
2022(11743)
2021(10900)
2020(9304)
2019(21351)
2018(20940)
2017(40689)
2016(21455)
2015(23975)
2014(23298)
2013(22695)
2012(20257)
2011(17642)
2010(17711)
2009(16187)
2008(15754)
2007(13834)
2006(11672)
2005(10317)
作者
(57303)
(48207)
(47832)
(45235)
(30753)
(22937)
(21627)
(18752)
(18065)
(17050)
(16212)
(16103)
(15281)
(14977)
(14669)
(14655)
(14378)
(13864)
(13825)
(13725)
(11635)
(11585)
(11494)
(11112)
(10793)
(10692)
(10519)
(10404)
(9439)
(9431)
学科
(94998)
经济(94891)
(91071)
(82965)
企业(82965)
管理(77555)
方法(47533)
数学(39133)
数学方法(38507)
(30778)
业经(30282)
(29202)
(22207)
财务(22153)
财务管理(22123)
中国(21367)
企业财务(20931)
农业(20639)
(19679)
贸易(19670)
技术(19633)
(19262)
理论(17370)
(16745)
(16259)
(16053)
(15805)
地方(14128)
(13206)
(13193)
机构
学院(300687)
大学(293895)
(129872)
管理(128225)
经济(127762)
理学(111951)
理学院(110942)
管理学(109012)
管理学院(108459)
研究(86899)
中国(68833)
(59656)
(59188)
科学(50399)
财经(48326)
(45911)
(44242)
(43774)
业大(42296)
中心(41584)
(40724)
经济学(39885)
研究所(36781)
经济学院(36370)
财经大学(36079)
农业(35988)
北京(35876)
商学(35869)
商学院(35559)
经济管理(34748)
基金
项目(206919)
科学(167216)
基金(154640)
研究(152179)
(133529)
国家(132133)
科学基金(117612)
社会(100306)
社会科(95458)
社会科学(95432)
基金项目(81731)
(81358)
自然(76380)
自然科(74807)
自然科学(74791)
自然科学基金(73522)
教育(70826)
(66700)
资助(63213)
编号(60434)
(46545)
(46410)
重点(45628)
成果(45512)
(43864)
创新(42753)
国家社会(42442)
(42124)
教育部(40977)
人文(40656)
期刊
(136446)
经济(136446)
研究(81538)
管理(52219)
中国(51685)
(49940)
(42327)
科学(39455)
学报(38532)
大学(31522)
技术(31184)
学学(30156)
农业(29611)
教育(26095)
业经(24920)
(24035)
金融(24035)
财经(23945)
经济研究(21999)
(20705)
(18706)
问题(18073)
技术经济(17885)
统计(16005)
财会(15418)
(15345)
(15258)
商业(14896)
现代(14617)
世界(14162)
共检索到427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艳  吉峰  孙配贞  周昆  
以联想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企业形象对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形象对国家形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企业认同在企业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起中介作用,而自我—品牌联结对上述中介效应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于苗  
本文通过对事件营销活动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梳理了消费者对事件营销活动的态度与知觉的企业形象、企业属性评价、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事件营销活动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渐次的过程,消费者知觉的企业形象在事件态度和购买意愿之间不但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还具备一定的调节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核成  骆建文  邱小平  方捷  
企业形象的模糊评价王核成,骆建文,邱小平,方捷企业形象评价的方法企业形象综合反映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所以许多企业纷纷把企业形象战略(亦称为CI战略)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期望通过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湘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者(或经营者)自主制定的。但在现实经营活动中,由于企业不能正确运用定价自主权给自身形象造成的损害,进而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由此造成的效益下降的现象,已经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了。据《中国经营报》载:位列全国十大零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赵英鑫  刘成明  
在对FDI知识溢出和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以技术差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模型,并以我国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效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而技术差距正向调节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红艳  王海忠  钟科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品牌丑闻不仅给单个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害,而且很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所在国的国家形象的认知。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品牌丑闻对关联品牌及整个行业的溢出效应,鲜有研究考察单个品牌丑闻事件对整体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文章发现,原产国刻板印象内容会调节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对能力印象的国家,能力型(vs.道德型)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较大;对温情印象的国家,道德型(vs.能力型)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较大。而且,消费者的可预期性感知在上述调节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期望违背理论,并对国家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各类品牌丑闻事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路  刘德学  
国家影响力能否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形象更优的国家是否能获得更好的出口业绩?本文使用BBC发布的国家影响力全球民调数据来衡量国家形象,将该变量纳入引力模型,考察2006-2013年间其对17个出口国向46个进口国行业层面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显著促进一国的出口,更好地获得进口国的认可和青睐;将该影响进一步分解到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发现国家形象更优的国家不仅出口的数量更多,出口的产品种类也更多,也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国家形象对出口的影响也具有行业及产品差异性,其对消费品出口的影响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路  刘德学  
国家影响力能否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形象更优的国家是否能获得更好的出口业绩?本文使用BBC发布的国家影响力全球民调数据来衡量国家形象,将该变量纳入引力模型,考察2006-2013年间其对17个出口国向46个进口国行业层面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显著促进一国的出口,更好地获得进口国的认可和青睐;将该影响进一步分解到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发现国家形象更优的国家不仅出口的数量更多,出口的产品种类也更多,也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国家形象对出口的影响也具有行业及产品差异性,其对消费品出口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制成品、异质品也有较大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楼尊  
以自助服务技术(Self-service Technologies,SSTs)为代表的基于技术的服务创新日益成为服务营销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商业银行的网上服务为背景,创新性地拓展技术接受模型,探讨消费者差异(自我效能)和企业差异(企业形象)及其交互作用对消费者评价和使用SST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决定了态度影响使用意愿的程度以及企业形象对态度与使用意愿的关系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整书  
企业名称与企业形象刘整书企业名称是企业的名片,是运载企业信息和企业信誉的标志,是企业形象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一企业形象是一种抽象的价值判断与心理认同,它包括产品形象、人员形象、服务形象、环境形象、标识形象等。企业名称则是对这些形象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抽象...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玉媛  
本文联系实际,论述了企业的科技档案、商标档案、用户档案及文书档案与企业内外形象的关系和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晓武  
HR部门见证了企业员工认识企业、亲历企业和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单元。任何应聘者若想加入一个企业,首先接触的将会是企业的HR部门,而不是用人部门;进入企业的正式职员,需要与HR部门打交道,毕竟HR部门可能担负着与其薪资福利息息相关的工作;当在职员工准备离开企业时,最后要面对的还是HR部门。对于前者,它展现出的良好企业形象吸引着求职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