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3)
- 2023(10062)
- 2022(8242)
- 2021(7284)
- 2020(6202)
- 2019(13577)
- 2018(13464)
- 2017(25990)
- 2016(14255)
- 2015(15822)
- 2014(16016)
- 2013(16011)
- 2012(14551)
- 2011(12664)
- 2010(13183)
- 2009(12306)
- 2008(12927)
- 2007(11639)
- 2006(10304)
- 2005(9825)
- 学科
- 业(81162)
- 企(76923)
- 企业(76923)
- 管理(70581)
- 济(60912)
- 经济(60799)
- 财(29736)
- 业经(26505)
- 方法(23658)
- 务(23575)
- 财务(23550)
- 财务管理(23523)
- 企业财务(22188)
- 农(22136)
- 制(18937)
- 农业(16332)
- 划(15912)
- 技术(15782)
- 数学(15765)
- 数学方法(15670)
- 环境(14678)
- 体(14542)
- 策(13590)
- 和(13556)
- 中国(13148)
- 体制(12989)
- 企业经济(12219)
- 理论(11853)
- 经营(11603)
- 技术管理(10647)
- 机构
- 学院(211447)
- 大学(203580)
- 济(90782)
- 经济(89111)
- 管理(87373)
- 理学(74164)
- 理学院(73557)
- 管理学(72861)
- 管理学院(72474)
- 研究(61914)
- 中国(52752)
- 财(51194)
- 京(41728)
- 财经(38383)
- 江(34572)
- 经(34474)
- 科学(33756)
- 农(33700)
- 所(30743)
- 中心(28854)
- 业大(28187)
- 财经大学(27804)
- 经济学(26732)
- 商学(26330)
- 研究所(26259)
- 州(26211)
- 商学院(26109)
- 农业(26067)
- 北京(25756)
- 经济学院(24070)
- 基金
- 项目(129126)
- 科学(104101)
- 研究(98263)
- 基金(95693)
- 家(80881)
- 国家(80092)
- 科学基金(71679)
- 社会(64711)
- 社会科(61417)
- 社会科学(61403)
- 省(51848)
- 基金项目(50741)
- 自然(45238)
- 自然科(44182)
- 自然科学(44172)
- 教育(43892)
- 自然科学基金(43488)
- 划(41469)
- 编号(39051)
- 资助(37792)
- 业(32735)
- 制(31789)
- 成果(31122)
- 创(30647)
- 部(29241)
- 重点(28576)
- 创新(27759)
- 发(27600)
- 国家社会(26684)
- 课题(26650)
- 期刊
- 济(109615)
- 经济(109615)
- 研究(63100)
- 财(49744)
- 中国(43737)
- 管理(38317)
- 农(32885)
- 科学(26230)
- 学报(25422)
- 农业(22221)
- 融(21064)
- 金融(21064)
- 大学(20970)
- 学学(20255)
- 财经(19908)
- 业经(19871)
- 技术(19396)
- 会计(18361)
- 财会(17512)
- 经(17061)
- 经济研究(15963)
- 教育(15455)
- 业(13843)
- 问题(13818)
- 技术经济(12564)
- 通讯(11740)
- 会通(11724)
- 现代(11388)
- 务(10861)
- 世界(10523)
共检索到329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博
目前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不同的资产,从而导致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多元化。文章对我国企业有强制减排义务之前CDM项目产生的CERs的会计处理及将来有强制减排义务后拥有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处理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 CERs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崇义 唐跃军
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之间有何内在促进和制约关系,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决策标准是什么,为何发达国家热衷于实行CDM项目,碳税的加入对排放权交易市场有何影响。围绕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在AIM-Enduse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目标函数,重新定义参数,修改约束条件,构建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减排的单阶段最优化决策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基于配额的排放权交易和基于项目的排放权交易(CDM)之间内在的促进和制约关系,进而发现,参与者数量及参与者之间减排边际成本的离散程度将决定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对于减排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CDM机制不仅有利于大幅降低其减排成本,还有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玉梅 潘登 梁聪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已经成为有效控制污染的手段,碳排放权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本文利用博弈论,在对称信息的垄断市场情形下,研究两寡头企业的生产量决策,以及在不同的净化水平下企业的碳排放的最优决策,从而提出企业减排对策,并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生产与减排决策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碳排放配额 库诺特均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菁 徐秋菊
为完成《巴黎协定》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整体减排25%的目标,我国积极履行承诺,制定实施低碳、绿色发展的规划,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于重点排放企业取得碳排放配额的初始确认、剩余配额的出售以及注销、财报披露等业务该如何处理才能客观反映其经济实质,本文对相关准则进行对比和解读,并重点以案例的形式对生产性碳排放权和交易性碳排放权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详细分析,从实务方面加深对有关处理规定的把握,为企业现实业务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点排放企业 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阿泰
“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全国碳市场交易日趋频繁,但关于“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研究“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分类、会计处理维度、会计科目设置以及具体的会计处理与信息列报与披露,提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应分为无偿获得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与有偿获得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两类,每类会计处理需考虑碳排放权取得、碳排放权履约、碳排放权出售和碳排放权注销四个维度,同时应根据这四个维度来设置会计科目,并进行碳排放权信息列报与披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杰
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怎样去减少企业控制碳排放的资金成本、制定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如何从会计角度处理碳排放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碳排放权出发,研究了其从会计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到会计信息披露等一系列问题,指出我国碳排放交易账务处理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也光 苏婧妍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高速发展,但碳排放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差异性大。通过分析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北京JN集团的模拟测试结果,认为财政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存在若干可完善之处,并提出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优化建议:将免费的碳排放权配额确认为碳排放权资产并以名义金额(1元)计量、调整碳排放权负债的确认时点、出台规定明确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调整并明确碳排放权及其变动的列报项目、编制碳排放权履约情况表。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碳信息披露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郑颖 吴杰 范天正
"3060"碳达峰碳中和(即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正是热议话题。2020年3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19号)(简称《碳管理办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小平 袁迪 田博源
从重点排放企业实际出发,采用质性分析为主的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最终形成选择动因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新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初始确认阶段,会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规模假设、薪酬契约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的影响较弱;在后续处理阶段,除会计合规动因外,税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报告阶段,会计合规和信息披露动因则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发现,审计合规贯穿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全过程,拓展了现有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另外,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特殊的经济业务,政策的确定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相关信息监管制度的完备性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涛 朱学义 姚圣
为了改善环境绩效,政府需要采取有力的环境规制工具来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那么这些规制工具的实施会对企业生产减排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基于排放税与排放权交易两种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将污染物的净化成本和排放成本引入生产决策模型,给出了污染物的净化条件,求解了最优净化水平、最优产量与利润等决策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排放税与排放权交易的实施,会促使企业转向更经济的内部净化处理方式,同时降低产品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上,征收排放税会直接减少企业利润,但排放权交易具有不确定性,与企业的减排成本、排放权价格、排放配额等因素有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献中 刘浪 郭枫晚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区域性试点向全国扩展,低碳发展模式逐步建立。面对日趋严峻的低碳经济转型压力,企业如何合理安排碳减排活动、利用市场实现"减排与收益"双赢成为重难点问题。选取G省参与试点的电力A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编码分析A企业的一手访谈资料,对其碳减排措施进行归类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A企业碳减排动因分为竞争力、合法性和行业特征这三个方面,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对A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有限,主要通过影响竞争力与合法性这两个动因间接影响企业的碳减排措施选择。同时还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未能按预期促进企业碳减排的原因,并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珺 方祺 龙文滨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能否切实对企业形成减排激励备受关注,也是理论研究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名录,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提升了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该市场机制还未产生积极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和同行业非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未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实施部分竞价拍卖、采用基准法核算、非履约主体交易更为活跃,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高、企业市场定价能力相对更低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会更为明显。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还显著降低了控排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提升了绿色生产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本文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揭示了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国家统一碳市场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化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娓
受碳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约束的企业需要就碳交易所引发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实践中,企业除根据IASB发布的IFRIC 3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处理外,用得比较多的另一种账务处理方法是净债务法。由于祖父制下,企业免费获得的碳排放权实际上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相反却表明企业有义务将碳排放量控制在某一水平以下,因而不应将免费获得的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宜采取净债务法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净债务法 无形资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和胜 孙明茜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地区碳排放水平的影响,进而立足于产业转移、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渠道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减排效应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并且其减排作用逐年强化。影响渠道检验表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地区减排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强化作用并未显现。因此,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推动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夏晖 何煜 杨岑
根据全国及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和重庆市六个强制碳减排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数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MDi),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三方面分析能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发现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市,三大驱动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明显大于在湖北省、广东省和重庆市的贡献值。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环比增长率数据,实证检验全国及六个试点省市三大驱动因素的变化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能源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而碳排放对能源效率的变化比对经济发展更为敏感。具体到各省市数据,湖北省三大驱动因素变化...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驱动因素 LMD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