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14)
2023(20768)
2022(17733)
2021(16368)
2020(13994)
2019(31479)
2018(31088)
2017(59602)
2016(31990)
2015(35506)
2014(34609)
2013(34044)
2012(31033)
2011(27475)
2010(27387)
2009(25563)
2008(25036)
2007(22118)
2006(19305)
2005(16948)
作者
(89295)
(74277)
(74005)
(70494)
(47463)
(35517)
(33601)
(28949)
(28211)
(26600)
(25291)
(25082)
(23584)
(23468)
(22944)
(22910)
(22119)
(21788)
(21444)
(21424)
(18349)
(18156)
(18008)
(17055)
(16622)
(16601)
(16511)
(16499)
(14968)
(14669)
学科
(132914)
经济(132774)
(110779)
管理(104298)
(97658)
企业(97658)
方法(62561)
数学(51997)
数学方法(51346)
(38749)
(38458)
业经(36655)
中国(33051)
(27182)
财务(27098)
财务管理(27053)
农业(27029)
技术(25792)
企业财务(25676)
(25090)
理论(24549)
(24250)
地方(24126)
(23202)
贸易(23187)
(22492)
(21817)
(20480)
(19357)
环境(19203)
机构
学院(447998)
大学(444448)
(181818)
管理(180771)
经济(178168)
理学(156162)
理学院(154585)
管理学(151853)
管理学院(151039)
研究(141712)
中国(108668)
(93156)
科学(86594)
(84880)
(71082)
(69282)
财经(68025)
(66424)
中心(65653)
业大(65612)
研究所(62700)
(61987)
北京(58152)
(56214)
师范(55599)
农业(55492)
经济学(55145)
(53136)
(52141)
财经大学(50551)
基金
项目(304820)
科学(241484)
研究(223921)
基金(222200)
(192703)
国家(191063)
科学基金(166504)
社会(142602)
社会科(135243)
社会科学(135212)
(119790)
基金项目(117195)
自然(108301)
自然科(105794)
自然科学(105765)
教育(103976)
自然科学基金(103905)
(99301)
资助(91698)
编号(90764)
成果(71819)
重点(67861)
(67012)
(66060)
(64316)
课题(62192)
创新(61133)
国家社会(59051)
教育部(58170)
科研(57961)
期刊
(197291)
经济(197291)
研究(129021)
中国(83160)
管理(71963)
(68566)
学报(67005)
(64618)
科学(62844)
大学(52005)
学学(49143)
教育(48831)
农业(44947)
技术(44397)
(37997)
金融(37997)
业经(34309)
财经(33605)
经济研究(32281)
(28925)
(25738)
问题(25238)
技术经济(24335)
科技(21914)
统计(21373)
图书(20989)
商业(20861)
(20771)
现代(20613)
理论(20258)
共检索到654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唐红李  吴金光  
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相关数据,检验"营改增"试点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影响效应,进而从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两个视角将企业进行分类,研究企业异质背景下"营改增"试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效应。建议借"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改革契机,进一步落实全面减税降费政策,同时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和对不同规模企业实施差异性化减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以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果平   秦剑美   王文华  
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省级层面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微观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现阶段财政分权正向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融资约束和财务绩效均负向调节财政分权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财政分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和企业差异;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财政分权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着“倒U型”关系,拐点处为最佳财政分权水平。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始烨  
基于2012年起试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所具有的"准自然实验(QuasiNatural Experiment)"性质,以2010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通过对比"营改增"前后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变化,考察该项改革对企业创新力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企业产权性质与所处区域的金融市场程度的不同对改革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营改增"显著地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力度;(2)"营改增"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较国有企业更显著;(3)"营改增"后处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较其他地区更显著;(4)"营改增"后处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较国有企业更显著。结论能够为研究"营改增"与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变化的关系提供实证证据,并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方式提供针对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淑娟  路雅茜  常京萍  
文章以2007-2016年2109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法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薪酬差距对这种影响有效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海外背景与薪酬差距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地,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政府支持、经营目标多元化会引致技术创新动力欠缺,削弱了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薪酬差距对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尤甚。希冀研究结论对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实践以及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优化提供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和资源配置优化发挥着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性质和产权性质发挥着调节作用。笔者根据信息资源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构建倍差法模型,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证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资源配置优化发挥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技术密集度和非国有企业属性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准自然实验的实证检验,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关系方面拓展了信息传递理论和创新交互理论的应用边际,揭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敏  张涛  王广凯  
根据流动性特征,本文将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分别考察它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长期机构投资者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长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短期机构投资者;(2)"短视论"不能解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通常选择长期投资策略,更偏向投资盈利能力强、规模较大、成长能力强的企业,而不偏向于股权集中度较高、偿债能力弱的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  赵映雪  
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3年的企业层面数据,探索了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约束了受规制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并促进了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做出贡献的结论在考虑政策设计的非随机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同时期的其他环境事件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对一般贸易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更明显,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可以强化环境规制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关系;机制检验显示,由环境规制引发的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朱淑文  
本文首先把企业层面的出口增长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其次,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集约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最后,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出口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忠义   涂淼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数字治理在国内的“先试先行”,也是我国基于政务大数据驱动数字治理、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利用2011—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治理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东部地区、法治水平高及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治理通过影响数字要素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危机应对+平台监管”数据治理机制,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安全环境;推进数字要素偏向型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究为数字治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数字治理调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鹏  张宇  
以我国经济中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融资成本系统性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了这种融资歧视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创新动机产生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了基于面板的二元选择模型,验证了企业融资成本及融资歧视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企业的融资成本约束,公平的融资制度环境是激发企业研发活动更为重要的因素;而通过放松对民营企业的体制性束缚来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是缓解经济中的融资歧视现象,激发企业研发动机的关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林  万攀兵  许莹盈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怎样的股权结构最能激励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竞争力?为此,本文运用精确断点回归方法检验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终极控制权性质及控制地位突变对创新的动态影响。在"熊彼特假说"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终极控制权与企业规模对创新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全体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的终极控制权在平均意义上对企业创新不具有显著影响。(2)一旦区分企业规模,国有资本的终极控制权更有利于推动大型企业创新。对于规模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国有资本取得终极控制权反而更有利于创新。(3)对于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终极控制地位的强化并不能进一步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坚持的"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改革战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应予以坚持并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其他领域继续推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菁鸿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日益趋紧的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技术创新?针对这个问题,论文以2000—2016年中国2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门槛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环境规制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连续性。第二,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过低和过高的环境规制强度均不利于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专利数量;国有企业、综合型对外投资企业以及投资到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如果选择对外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庆玺  宫晓云  林恺  
已有研究表明,房地产热挤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不利。那么,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能否带来技术创新的显著提升呢?文章基于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针对中央企业出台的"限房令"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是否促进了技术创新。使用2005-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限房令"出台以后,相对于不受该政策影响的企业而言,受该政策影响而被强制退出房地产业务的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增加;然而,这一促进效应未能长期保持;"限房令"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与企业此前涉入房地产业务的程度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分组检验和机制分析还发现,在政治晋升机会较高、公司治理较差的子样本中,"限房令"的效果更加明显;"限房令"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提高研发投入两个机制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文章不仅提供了"非房地产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证据,而且从微观视角拓展了对房地产热经济后果的研究,可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