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3)
2023(15461)
2022(13162)
2021(12108)
2020(10260)
2019(23234)
2018(22899)
2017(44735)
2016(24173)
2015(26657)
2014(26383)
2013(26425)
2012(24057)
2011(21298)
2010(21174)
2009(19609)
2008(19497)
2007(17114)
2006(14915)
2005(13197)
作者
(70004)
(58106)
(57785)
(55079)
(37165)
(27806)
(26226)
(22745)
(21919)
(20797)
(19815)
(19641)
(18531)
(18442)
(17989)
(17826)
(17396)
(17242)
(16744)
(16507)
(14454)
(14191)
(14051)
(13323)
(13078)
(12915)
(12891)
(12859)
(11581)
(11537)
学科
(104593)
经济(104482)
(95446)
(87028)
企业(87028)
管理(82805)
方法(46996)
数学(37176)
数学方法(36798)
业经(33759)
(30690)
(30374)
中国(23648)
(23313)
财务(23252)
财务管理(23228)
企业财务(22066)
农业(21867)
技术(21433)
地方(20211)
(19585)
理论(18920)
(18901)
(18709)
(17308)
(16523)
贸易(16516)
(16193)
(15992)
环境(15115)
机构
学院(347876)
大学(343541)
管理(143613)
(140646)
经济(137825)
理学(124571)
理学院(123250)
管理学(121318)
管理学院(120686)
研究(111480)
中国(83303)
(72976)
科学(70023)
(63826)
(57762)
(55554)
业大(52555)
财经(51755)
(50917)
研究所(50670)
中心(49919)
(47071)
农业(45518)
北京(45448)
(42932)
师范(42543)
经济学(41412)
(41095)
(40882)
商学(38995)
基金
项目(238793)
科学(189853)
基金(175009)
研究(173499)
(152185)
国家(150889)
科学基金(131712)
社会(110483)
社会科(104903)
社会科学(104879)
(94400)
基金项目(93908)
自然(86875)
自然科(84914)
自然科学(84894)
自然科学基金(83409)
(78031)
教育(77638)
资助(71068)
编号(69600)
成果(54327)
重点(52726)
(52125)
(51805)
(51109)
创新(47982)
课题(47027)
(46284)
科研(45509)
国家社会(45392)
期刊
(155830)
经济(155830)
研究(99213)
中国(59861)
管理(56463)
(52969)
学报(52572)
(50894)
科学(50554)
大学(39790)
学学(37948)
农业(37298)
教育(31681)
技术(30923)
业经(28146)
(26863)
金融(26863)
财经(25341)
经济研究(24139)
(21793)
(21768)
问题(20397)
技术经济(19297)
现代(17653)
科技(17520)
商业(16606)
理论(15802)
(15485)
财会(15463)
图书(15075)
共检索到498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雨兰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我国更加注重从供给角度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希望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对象便是企业。基于此,文章从企业性质角度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通过构建的经济系统,针对企业效率这一要素是否会对产业空间布局和企业选择产生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率高的企业倾向于在区域中心布局,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倾向于边缘地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建军  袁凯  陈国亮  
通过一个"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产业空间分布的动力机制,发现:除传统的集聚力(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外,微观企业的选择效应是产业空间分布的"第四动力"。其作用路径:一是企业层面,给定外部竞争水平,效率异质性可能是"外围"高效率企业向"中心"集聚的"向心力",也可能是"中心"低效率企业向"外围"迁移的"分散力";二是区域层面,给定现有产业空间结构和外部竞争水平,较高的区域平均生产率门槛值促使低效率企业更趋于集聚,以通过"抱团效应"抵消竞争压力;三是产业层面,给定企业个体特征,产业内企业异质性初始程度和边际变化的作用方向是有差异的,既可能是集聚力,也可能是向心力。基于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婉怡  方永恒  
基于文化产业微观主体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最邻近指数等方法,分析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藏羌彝走廊文化企业分布不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表现出"自西向东""南北发散"的递增态势;(2)藏羌彝走廊在空间上主要以"枢纽城市"为单一集聚点,部分枢纽城市呈现多辐射集聚的特征;(3)通过对比五大枢纽城市发现,藏羌彝走廊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在文化企业空间集聚过程中所起的辐射作用明显大于西部地区,且集聚强度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明显;(4)异质性文化企业主要呈现"小集聚,大分散""大集聚,小分散""规模不等集聚连绵区""规模相似连片集聚区"等4种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高丽娜  何斌  
以Baldwin和Okubo的异质性企业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探讨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与资本支出规模、贸易自由度和迁移企业的生产率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时应综合考察区域的资本支出规模、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与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合理引导企业进行迁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定星  
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估计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产率分布进行了比较,统计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利用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发现区位优势对生产率存在显著溢价;通过检验企业生产率分布情况,发现企业生产率分布是右偏的,大量的企业生产率处于低水平范围;利用伽马分布估计了省级层面的生产率分布参数,发现伽马分布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逐渐变大;在此基础上,利用估计出来的参数构造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市场化程度与分布参数显著正相关,但对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影响程度不一样,这间接解释了我国区域间生产率差异为什么持续存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辉  刘鹏  于涛  安虎森  戚安邦  
如何借助金融力量促进产业的均衡布局,是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区域金融的地理空间基础上,从金融从业者规模、知识异质性、信息扩散等经济空间核心要素出发,在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下,对金融空间分布差异下的资本区位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集聚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金融从业者规模所引起的集聚效应能促进产业集聚,但是其边际作用会随着金融从业者知识异质性程度和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相反,贸易自由度的提升则会强化这一边际促进作用。其理论解释为,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能够强化区际金融协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从而有效克服资本在区位选择上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沛  葛玉辉  
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夺取市场份额的新法宝。企业高管团队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然而,以往研究结果呈现出较多分歧,且研究中大多忽略了高管团队权力分布并不均衡这一重要事实。鉴于此,本研究采用2013-2015年沪深两地A股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公开数据,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引入高管团队权力分布这一调节变量,对高管团队权力分布在高管团队异质性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性别异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琦  李晓萍  简泽  
本文在融入企业异质性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在中国显著存在,并且是影响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另一重要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地区产业集聚并没有对本地企业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即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骥  蒋伏心  
我国风险投资表现为空间区位的集聚性与分散性、产业分布的集中化与多元化并存。这种异质性特征主要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对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应尊重风险投资的基本规律,推动风险投资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亦舒  
产业竞争力是决定未来中美关系新格局的重要因素,准确衡量两国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有助于厘清当前及未来中美在双边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并为中国制定过渡期内对美合作战略提供依据。考虑到内外资企业在应对外部冲击的反应、生产投入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本文利用OECD公布的区分内外资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内外资企业的产业竞争力,并从增加值角度对竞争力指标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传统总值口径下计算的各行业产业竞争力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各行业的内外资企业竞争力均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中美两国内资企业产业竞争力呈现明显的互补性,美国在大多数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产业竞争力较中国有明显的优势,而中国在主要的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较强;与总值口径相比,增加值口径测算的中美两国产业竞争力差距明显扩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璘琳  
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并探讨产业性质对创新绩效提升企业价值作用路径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创新绩效与市场业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企业创新绩效会推动市场业绩增长,反之,持续良好的市场业绩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有益于创新绩效的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和市场业绩共同作用,显著影响企业价值。产业性质不会改变创新绩效和市场业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影响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的正相关性,但作用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应结合产业性质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打造企业核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包道宽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污染外部性呈现时空演化的特征,由此环境规制水平也不断提高。由于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差异及其本身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区域、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能力和措施差异,这会导致区域及企业竞争力改变,改变生产要素的流动机制,引发产业空间分布演化,大量污染性产业如化工、冶金及印染等由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形式引进环境强度低的地区,进而带来环境时空维度的污染转移,这一现状正是形成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得以解决,而整体形势却见效甚微的根源所在。文章在数据统计、资料查找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我国污染外部性、环境规制与产业空间分布演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以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为切入点构建污染外部性、环境规制与产业空间分布演化三者机理关系;然后基于统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LLC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是造成具有污染负外部性的产业空间演化的重要成因;最后提出法律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雷文妮  曹玉瑾  纪珽  
本文在Melitz(2003)及Bilbiie、Ghironi和Melitz (2012)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考虑企业异质性并内生化企业进入和出口选择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行业进入壁垒和出口成本的下降如何影响生产率和其他经济变量。研究发现行业进入壁垒和出口壁垒下降冲击带来整体企业数目和出口企业数目增加,并进一步提高了实际工资水平、消费、产出,改善了社会福利。值得注意的是,行业进入壁垒下降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对于生产效率分布更分散的行业福利改善更大。而出口壁垒下降则是降低了出口企业平均生产效率,对于生产效率分布更集中的行业福利改善更大。将行业进入成本冲击和出口成本冲击标准化后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进入壁垒下降在福利改善方面要优于出口壁垒下降,这在行业生产率分布分散时更加明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欢欢  王双  
利用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本文对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区域和分时段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这一空间效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该空间效应越大,且倾向于正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该空间效应变小,且逐步转向负向;第二,这一空间效应存在一定的时间异质性,金融危机后我国利用外资的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而调整,已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且更多地考虑了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祖华  颜银根  
企业异质性通过人才分类效应、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所产生的经济空间关联影响地区生产效率差异。使用2006—2007年全国28省份数据进行面板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异质性越高,地区的生产效率越高;人才分类效应和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是企业异质性影响地区生产效率的中介变量;人才分类效应以及企业自我选择效应越强,地区生产效率越高;地区的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并非像以往的研究中所指出的对地区生产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对地区的企业异质程度进行适时调整,同时需要对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