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36)
- 2023(20654)
- 2022(17241)
- 2021(16000)
- 2020(13374)
- 2019(31063)
- 2018(30726)
- 2017(58716)
- 2016(31996)
- 2015(36322)
- 2014(36471)
- 2013(36017)
- 2012(33614)
- 2011(30519)
- 2010(31138)
- 2009(29386)
- 2008(29927)
- 2007(27086)
- 2006(23926)
- 2005(22370)
- 学科
- 济(145109)
- 经济(144932)
- 业(108943)
- 管理(104556)
- 企(95590)
- 企业(95590)
- 方法(62138)
- 数学(51168)
- 数学方法(50469)
- 财(42336)
- 中国(40467)
- 农(40012)
- 业经(37745)
- 制(32418)
- 贸(31492)
- 贸易(31468)
- 易(30530)
- 务(28185)
- 地方(28171)
- 财务(28118)
- 财务管理(28062)
- 农业(26832)
- 企业财务(26543)
- 学(26085)
- 理论(25024)
- 银(25004)
- 银行(24973)
- 融(24072)
- 金融(24068)
- 行(23968)
- 机构
- 学院(470838)
- 大学(468524)
- 济(203630)
- 经济(199544)
- 管理(180359)
- 研究(161818)
- 理学(153355)
- 理学院(151665)
- 管理学(149092)
- 管理学院(148198)
- 中国(128317)
- 京(100174)
- 财(98271)
- 科学(94150)
- 所(82735)
- 农(77080)
- 财经(76446)
- 研究所(73893)
- 中心(73084)
- 江(72848)
- 经(69267)
- 业大(64822)
- 北京(64309)
- 经济学(62930)
- 农业(60169)
- 范(59170)
- 师范(58635)
- 院(57811)
- 州(57659)
- 经济学院(56597)
- 基金
- 项目(296020)
- 科学(234503)
- 研究(218377)
- 基金(216303)
- 家(187205)
- 国家(185611)
- 科学基金(160015)
- 社会(140464)
- 社会科(133223)
- 社会科学(133189)
- 省(114781)
- 基金项目(112518)
- 自然(101858)
- 教育(101117)
- 自然科(99551)
- 自然科学(99523)
- 自然科学基金(97818)
- 划(96301)
- 资助(90105)
- 编号(87971)
- 成果(72738)
- 重点(66944)
- 部(66887)
- 发(65274)
- 创(63286)
- 课题(61607)
- 创新(58682)
- 国家社会(58411)
- 教育部(57872)
- 制(56885)
- 期刊
- 济(234970)
- 经济(234970)
- 研究(146090)
- 中国(99727)
- 财(80400)
- 管理(72460)
- 农(71896)
- 学报(68246)
- 科学(65443)
- 大学(52839)
- 教育(50974)
- 融(50634)
- 金融(50634)
- 学学(49747)
- 农业(48459)
- 技术(42676)
- 财经(39516)
- 经济研究(37873)
- 业经(37527)
- 经(34146)
- 问题(30950)
- 贸(29039)
- 业(28535)
- 国际(25806)
- 技术经济(25543)
- 统计(23870)
- 世界(23796)
- 商业(21984)
- 策(21828)
- 版(21561)
共检索到73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朱延福 梁会君
本文扩展了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通过对我国主要制造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确实存在"生产率悖论",较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对国内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扩大内需关键是降低过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贸易成本 扩大内需 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晴 张燕
扩大内需是现阶段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异质性企业选择模型阐述了贸易成本对内部需求的影响机制。该模型表明贸易成本是影响企业国内外市场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通过调节企业的相对贸易成本来实现扩大内部需求的目标。同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符合理论模型的基本预测。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异质性企业 内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海洋 汤二子 郭园园 王珺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的异质性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出口的关键因素。对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值要低于内销企业,即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本文首先通过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解释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再通过2004—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样本分行业检验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研究导致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生产率悖论",并且出口市场进入限制以及边际报酬递减可能是"生产率悖论"存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 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 栾大鹏
本文通过区分6种企业结构类型,扩展了KK模型的一般均衡框架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给定中等贸易成本和相对企业总部成本,在不同的要素禀赋情形中模拟各种类型企业的活动,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中国制造业企业向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依据技术优势,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新兴经济体的投资主要为了节约贸易成本,向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基于中国低劳动成本优势。
关键词:
KK模型 一般均衡 对外直接投资 制造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丹
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是目前唯一能够准确测度贸易成本弹性的模型。本文在其基础上从贸易成本的四个维度(生产型、制度型、组织型、交易型)将影响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纳入到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对其进行扩展,并利用扩展后的模型对中国与主要亚太国家21大类产品的贸易成本弹性分别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上述国家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双边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中国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不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可以优先考虑本国优势产品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对于不同的亚太国家具有不同的优势产品,需要兼顾不同类型国家,实现亚太地区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伟军 陈启斐 李智
本文基于扩展的新新贸易理论模型,考察了扩大内需战略以及金融业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随后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需求规模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现阶段本土市场效应开始慢慢发挥作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出口,还能通过调节居民的收入水平,强化需求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政府干预的减少可以显著地促进对外出口。由于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目前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尚无法促进出口贸易。
关键词:
扩大内需 金融业发展 出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席艳乐 王开玉
基于企业就业的二元边际视角,利用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最终品和投入品贸易自由化水平,并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最终品和投入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变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会引起低生产率企业的就业损失和高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创造,同时导致低生产率企业死亡率上升以及高生产率企业死亡率下降;相较于投入品贸易自由化,最终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王领
新-新贸易理论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以微观企业为贸易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以企业异质性假设为主要特征,研究企业的贸易、投资及全球组织生产行为及其经济效应。本文以经典的新-新贸易理论模型框架为基础,抛弃了其中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不可知且服从随机分布的假设,将企业技术选择文献中关于技术和产品边际生产成本可预知的假定引入,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得到均衡结果和相关结论并分析了其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晴 郑基超
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对稳定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企业进行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选择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结论表明效率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对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假说。该模型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动对转移企业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将使低效率企业首先转移,而可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会使高效率企业首先转移。因此,相比短期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优惠,完善企业的经营氛围和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统生 赖盼盼 方玉霞
本文通过拓展Novy超越对数引力模型,从国别、行业层面测度了2007—2018年中国制造业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及变化趋势,识别制造业进口高度依赖的国家、行业的风险水平,为统筹扩大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最依赖的进口来源国为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均为负,其绝对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应于进口依赖和潜在经济安全风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制造业的20类行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纸和纸制品,木材制品(不包括家具)为经济安全风险高的3类行业,此外经济安全风险中高的行业有5类。为此,中国对外应积极寻找高风险产业的多元化进口替代来源国,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办好进口博览会,将中国经济更好地与美国及其盟友经济"抱团";对内应加强研发与技术创新,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避免被"卡脖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鹏
本文利用20032013年我国匹配后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对国内就业、投资和产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国内制造业企业快速OFDI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对异质性企业投资动机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寻求型企业OFDI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和产出,但同时挤出了国内投资;生产资源寻求型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带来了国内"产业空心化";战略资源寻求型企业OFDI对国内就业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鹏
本文利用2003~2013年我国匹配后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对国内就业、投资和产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国内制造业企业快速OFDI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对异质性企业投资动机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寻求型企业OFDI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和产出,但同时挤出了国内投资;生产资源寻求型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带来了国内"产业空心化";战略资源寻求型企业OFDI对国内就业具有替代作用,短期不利于国内投资和产出,长期促进国内投资和产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邱静 赵雨
结合Head & Reis(2001)与Caliendo & Parro(2015)的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贸易成本和双边贸易成本弹性,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识别出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对外依赖较高的国家、细分行业的风险,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双边贸易成本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从双边贸易成本弹性最小的10个国家出现频次看,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出口依赖较大的是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第三,中国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成本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且中间品贸易成本整体上低于最终品;第四,中国制造业低、中、高三类技术行业的贸易成本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且中技术行业贸易成本上升幅度最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祥霞 安同信 陈宁宁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为基础,借鉴Amurgo-Pacheco&Pierola对二元边际的定义,以多年期判定方法界定了二元边际的测度公式,并利用CEPII BACI国际贸易数据库HS-6位数中国制造业出口数据,不仅从时间序列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结构,而且从行业和技术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行业结构特征。同时,引入了核密度估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最后,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的经验研究验证了本土市场效应、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投入、资本密集度等对制造业二元边际的不同影响,从而从行业角度提出了优化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结构和稳定增长的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李林玥
基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不同区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从不同所有制来看,中外合资和中央国有上市制造业企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公众制造业企业表现出负向的"挤出效应";从不同制造业行业来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皮革皮毛制品及制鞋业、木材加工及制品家具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作用最显著,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虽然也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正向影响,但提升空间较小。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鲶鱼效应",加快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扩大开放与倒逼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共进局面,还要在发挥好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激发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活力,全面构建以本国制造为引领的完整产业链,为建设中国制造业自主产业链打好根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