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4)
2023(12286)
2022(10284)
2021(9413)
2020(8280)
2019(18803)
2018(18513)
2017(37047)
2016(20093)
2015(22480)
2014(22522)
2013(22495)
2012(20902)
2011(18655)
2010(19073)
2009(18282)
2008(18751)
2007(17253)
2006(15169)
2005(13959)
作者
(57658)
(48276)
(48154)
(45952)
(31033)
(22913)
(22100)
(18686)
(18021)
(17530)
(16302)
(16006)
(15542)
(15198)
(15176)
(14884)
(14725)
(14388)
(14070)
(13852)
(12040)
(11874)
(11718)
(10996)
(10927)
(10869)
(10852)
(10686)
(9691)
(9526)
学科
(91611)
(89721)
经济(89617)
(81489)
企业(81489)
管理(74463)
方法(41757)
数学(33278)
数学方法(32975)
(31273)
(29858)
业经(29158)
(22774)
财务(22742)
财务管理(22704)
中国(21748)
(21514)
企业财务(21488)
农业(20703)
(18631)
技术(17973)
(17582)
贸易(17576)
(17107)
(16222)
(15700)
银行(15680)
理论(15668)
(15235)
(14913)
机构
学院(296470)
大学(289922)
(129272)
经济(126745)
管理(122217)
理学(103854)
理学院(102918)
管理学(101581)
管理学院(101021)
研究(91813)
中国(77319)
(64323)
(59626)
科学(52633)
财经(49994)
(49614)
(46899)
(46359)
(45229)
中心(43775)
研究所(41226)
业大(40831)
农业(39053)
经济学(38714)
北京(37626)
(36680)
财经大学(36638)
经济学院(35135)
商学(34022)
商学院(33736)
基金
项目(184253)
科学(146894)
研究(137861)
基金(134911)
(114710)
国家(113625)
科学基金(99740)
社会(88569)
社会科(83985)
社会科学(83962)
(73080)
基金项目(70903)
自然(64002)
教育(62588)
自然科(62557)
自然科学(62539)
自然科学基金(61514)
(59918)
编号(56718)
资助(55985)
成果(45361)
(41512)
(41009)
重点(40617)
(40207)
(39668)
课题(38186)
创新(37541)
教育部(36005)
(35925)
期刊
(148217)
经济(148217)
研究(89014)
中国(55113)
(54129)
管理(48491)
(46218)
科学(37390)
学报(37303)
(35125)
金融(35125)
农业(30996)
大学(29046)
学学(27735)
技术(27456)
业经(26375)
财经(25271)
教育(23819)
经济研究(23168)
(21631)
问题(19138)
(19027)
技术经济(17944)
(16166)
财会(15912)
商业(15137)
现代(15113)
统计(14357)
理论(14272)
世界(14146)
共检索到449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冬青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企业并购浪潮和我国规模化经济发展的政策需求,并购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促使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企业之间及跨国经济活动之中。典型案例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等,都堪称成功的企业并购典范。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我国的企业并购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关制度和市场规范还不完善,企业自身也缺乏有效分析和管理手段,因盲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喜平  
国有企业跨国并购潜藏着很大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评估风险、汇率风险和整合风险。本文运用大量案例对上述风险进行逐一分析,认为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认真研究目标企业所在国的相关法律,制定科学的并购资金预算,理性评估目标公司资产的潜在价值,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加强对并购企业的有效整合,以防范并购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李卫卫  
从资金的流动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产生集中于并购的开始和紧随其后的资金配置状况,这一资金的初始化决定了之后一系列资金的运转和流通,与之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企业价值评估、融资和支付策略,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海外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本文从风险的成因出发,结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温巧夫  李敏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既有经济风险因素,又有非经济风险因素。在经济风险因素中,战略选择阶段中的战略定位失误,评估实施阶段中的低估并购成本、交易方案设计缺陷,整合阶段中的文化冲突等,都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风险因素。而政治、社会、军事、法律、舆论等非经济风险因素则贯穿并购的各个阶段。要较好地规避海外并购的风险,中国企业应该系统地分析内外环境及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红  
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尚未完全出现转机、全球跨国并购投资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却逐渐增加。其动因主要包括抢占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获取战略资源、提升技术能力等方面。然而在并购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风险,包括政治、社会、法律等外部风险和信息、资产、财务等内部风险。因此,我国企业需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包括制订国际化发展战略、客观评估东道国的环境、重视并购协议、注重整体融合、完善生产经营整合、选择合适的支付手段,以提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安全性,增加国际竞争优势。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薇薇  孙爽  
一、我国企业实行跨国并购的可行性(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目前,美国新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使得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低迷态势。在这种情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超  史经洋  
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投资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兼并高科技企业、研发部门,或者在东道国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建立研发机构,进而获取目标企业或东道国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等资源,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沈静  
面临愈演愈烈的竞争压力,企业通过横向扩张或纵向扩张加强自身综合能力是避免被淘汰的重要途径,然而企业并购又属于高收益、高风险并存商业行为,其核心风险是财务风险。本文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定义和特性入手,着重对企业并购中存在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财务风险控制策略,以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一舒  王卫星  
本文从企业境外并购税收风险管理角度,对并购交易中的各种税收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企业境外并构税收风险控制机制的基本思路,力求为企业有效进行境外并购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宝宪  朱朝华  
近几年,企业并购行为在我国呈增长趋势,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在详细分析企业并购的各项基本步骤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特点,提出了降低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晓东  郭新有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成因是三种类型:自然资源型、进入市场型、技术开发型。在并购时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等。针对每一种风险,文章都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之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建坤  李时椿  
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分析研究和有效规避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对于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施中国大企业集团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型企业,无疑是极为现实和非常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